季羡林的领奖词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920997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26岁的季羡林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在此前的三年里,他一共翻译了10部英文小说和8部阿拉伯文著作以及6部俄文小说,成为哥廷根大学最勤奋的学生。
  在毕业典礼上,校长要为他颁发一个特别奖项。当校长宣读完季羡林所取得的成绩后,老师和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上台领奖。季羡林在掌声中走向领奖台,可就在他走上台阶的时候,一脚没踩稳,他竟然在台阶上重重摔了一跤,弄得狼狈不堪。这一幕让全场都安静了下来,旁边的两个老师想要去扶他,不过季羡林自己已经站了起来,所幸的是他并沒什么大碍。他走上领奖台后还在拍打身上的灰尘,气氛尴尬至极,还有个别学生甚至偷笑起来,更多的人则抬头看他将如何发表这场获奖感言。
  季羡林拍完灰尘后,镇定大方地从校长手中接过奖杯,然后转身对着台下的同学们说:“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认可,非常感谢校长颁发这个奖给我,不过我最感谢的还是刚才所摔的这一跤。对我来说,每一份认可,每一份荣誉,都是一个更高的人生舞台,那需要我不停地去努力和攀登,一点也马虎不得,可是刚才我登这几步台阶就摔了一跤,我想应该是命运在冥冥之中给我忠告——日后在学术中要更谨慎地踏好每一步台阶,只有这样才能越登越高!”
  (选自《老友》2019年第10期)
  素材解读
  季羡林上台领奖时,不小心在台阶上摔了一跤,弄得十分尴尬。季羡林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将摔跤和做人、做学问结合在一起,巧妙地化解了尴尬,他的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委实让人佩服。季羡林的获奖感言,不仅化解了摔跤的尴尬,而且表明了做人、做学问的态度。做人、做学问,一定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适用话题
  机智灵活 谦虚谨慎 脚踏实地 年轻有为
其他文献
王老师:我们现阶段所写的议论文缺少论证意识,论述极少能上升到理性的层面,缺乏一种宏观、哲学、开放的视野和胸襟。  王飞:不擅说理,不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看不到事物的复杂性、矛盾的特殊性、问题的多样性,无法给人以警示与启迪,不具有任何的创新价值。  林芮:我们所写的议论文,不是从一个观点平行滑到另一个观点,就是理不够,例来凑,大量堆积材料。  王老师:写议论文,必须有论证意识。下面我们来探讨写议论文如
期刊
作者简介  司汤达(1783~1842),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而且他在文学上的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  司汤达是以长篇小说闻名于世的。他的长篇代表作《红与黑》传世一百多年,魅力分毫未减。同时,他的短篇小说也写得十分精彩。  司汤达被公认为“心理描写的巨匠”。在《
期刊
外公有一片稻田。  虽说是“一片”,但事实上稻田的面积并不是很大,只有两亩多。但在年幼的我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偌大的游乐场。  放暑假时,妈妈常常骑着电瓶车,载着我一路“兜风”去田里找外公玩。到了那个来过无数次的路口,远远望见那辆熟悉的电动三轮车,我便兴奋地跳下车,一路小跑着来到外公的稻田前。沿着纵横交错的狭窄的田埂,我时而侧身,时而猫腰,小心翼翼地在一块块稻田间穿行,寻找着外公。这时,外公正在田中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南京某高校将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1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直接把补贴款打进饭卡。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  学生甲:“这是一种‘隐形慈善’,既帮助了贫困学生,又维护了他的尊严,好!”  学生乙:“这种做法初衷是好的,但不够公开透明,难保公平公正,也可能会出现‘暗箱操作’。”  学生丙:“这样悄悄地进行补助,对个人固然有好处,但对
期刊
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试、超标、超前培训等问题。“唯分数论”的教学方法、包装出来的名校师资……种种套路,让培训内容偏离了教育的目标。培训机构应当回归教育的专业性,将注意力从关注分数的“一时之得”,转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哈佛北大清华名校背景师资,教学质量有保障”“独家大招,秒杀重点题型”……在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语上,优质师资和优质教学是招徕家长和学生
期刊
原文呈现  舍小家,筑大爱  【从整篇来看,题目需重新推敲关键词。】“牵妈妈的手”暖心活动由发起到响应,表达了百姓的生活意愿,然而总有那么一些岗位上的人身不由己,他们为了岁月静好,负重前行。他们越来越习惯这份担当,懂得舍小家筑大爱。【如此看来,此文中心论点是“舍小家,筑大爱”,但是关照下文的几个分论点核心词:家国情怀、坚守、奉献等,就会发现中心论点难以引领分论点。】  舍小家,筑大爱,是对家国情怀
期刊
台下几十余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实在让人发憷。他们眼中像有很多情绪,但我一时间没办法分辨。我感觉上了漆的金属讲台泛着黏腻的质感和我的手正一点点丧失热量。不止现在,一进入报告厅,我就开始紧张。站在台上更甚,还在无法克制地发抖。  该开口了!我想。  口是张开了却没能发出声来,喉头燥得几乎冒烟。不知道在台下的人看来,这一幕是不是有一种哑剧般的喜感。我只好用咳嗽掩饰尴尬,然后迅速地瞥了眼揉得发皱的稿子—
期刊
最近看了《东周列国志》,其中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值得回味:三驾马车话春秋。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当之无愧是把控方向的一驾马。通晓人心、运筹帷幄的管仲和伯乐慧眼、大局为重的鲍叔牙则是齐桓公左右的两驾马。无疑,桓公是齐国的核心,管仲和鲍叔牙是齐国的股肱之臣,没有他们就没有齐国蛰伏蓄锐的二十年,没有这二十年,就没有一飞冲天的东周霸主。  但我以为,鲍叔牙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他洞察入微,宠辱不
期刊
“一位身穿隔离服的医护人员躺在草坪上,或许是隔离服太厚重,躺在地上的他身体绷得笔直,看上去疲惫不堪……”2020年12月11日,这张照片在朋友圈刷屏,网友们纷纷称其为“草地哥”。12月11日,有記者获悉,刷爆朋友圈、在寒风落叶中给西南交通大学学生连夜进行核酸测验的“草地哥”,其实是位“小姐姐”,名字叫王红,是成都青羊区核酸检测预备队队员、青羊区一家医院的护士,今年30岁出头。  (选自“天府评论”
期刊
一、相似联想  微题目  小沙弥说:“师傅,早起晚睡,打坐念经,自忖再没有比我更用功的了,为什么总无法开悟?”  禅师说:“你一天到晚用功,怎么会开悟?”  小沙弥说:“难道不用功就可以开悟吗?”  禅师说:“修行如弹琴,弦太松,弹不出声音;弦太紧,又会断裂。你绷紧了用功的弦,却没有留下思考的时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话。  微指导  小沙弥自以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