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夏令营,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统一营服,戴着帽子、举着旗子的野外活动。在美国,有夏令营协会,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不少针对孩子的营队活动,都要经过他们认证才开办。
这一类夏令营主要分成住宿营和走读营两大类,内容则以“兴趣”来划分。住宿营,即离家住宿,一般根据地理位置的特点,主题安排都比较集中,而且会推出一些非常独特的内容,比如冲浪、攀岩、骑马等。走读营,即每天可回家的,主题大多数是体育和科技方面,比如篮球、棒球、机器人等。不论哪一种,一般都在一周左右,多数是5天,这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特点。也有少数的住宿营,安排在某个漂亮的海湾或是安静的山里,时间会持续,有1个月甚至3个月的,收费几千美金,比较特别。此外,还有少数的白天营做出了名气,非常受欢迎,比如有个公司的科技营,做机器人相关的主题,依托各个大学名校的场地,全国连锁,收费是普通走读营的3~5倍,可是每年还是早早地就被报满了。
是否参加住宿夏令营是孩子及家庭要做的一个重大选择。所有主张参加夏令营的宣传里,都把住宿营的经历描述得终身难忘,甚至影响和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但是住宿营里面临一个大问题,就是孩子要离开家生活一段时间,对孩子和大人来说,因此可能产生的分离焦虑,都是要认真去对待和处理的。
比如,今年我儿子所在的学区组织了暑假的旅行夏令营,离开家5天4夜,主题是了解加州历史文化遗产。儿子今年刚学习了当年西班牙的传教士进入加州这一段历史,而这个夏令营会组织营员们旅行参观加州历史遗产。可能是预计参加的人比较多,因此每个申请人需要上交一篇文章参加选拔。我让儿子准备一份图文并茂的申请文章,报名参加选拔。可是,我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学校的通知。直到有一天,儿子朋友的妈妈跟我说,你们暑假参加学校的旅行吗?孩子那么小,离家出去能行吗?我这才知道,原来她家孩子已经被选上了。经过“审问”,我才知道儿子私下里“扣押”了学校的申请通知,因为他不想一个人离开家那么多天。我想,如果孩子如此抵触,去了也不会有多大收获,就尊重他的选择吧。
一般来说,在美国,是否参加离家的住宿营,年龄的分界线是12岁。美国的很多州,孩子可以单独留在家里而不需要请大人照看的法定年龄,也是12岁。夏令营的很多活动内容、营地安全标准,甚至辅导员的比例,往往也都是以12岁为分界线。
孩子选择参加夏令营,一般比较看重交友方面的社会价值。所以,如果不能参加住宿营,美国夏令营协会会建议,去离自己城市远一点的白天营,这样孩子更容易结识到新朋友。
选择好是否住宿,权衡了交友因素以后,接下来一个需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夏令营的自由程度。我了解到,不少家长喜欢的夏令营有这些特点:在指定的场所内统一的主题下,每个细节都有统一安排,营员一致行动。也可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活动由孩子们自由发挥。但到底多大的自由度适合,只有孩子自己才能做判断,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情和收获。
再接下来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作选择。夏令营多半是围绕兴趣来组织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作出判断。绝大多数突出兴趣或专长的特殊主题营,一般都是一周一期重复举办,孩子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的时间。像我儿子从学前班的暑假开始,就参加一个乐高夏令营,已经成了传统项目了,每年早早地定下,其他活动都要给乐高营的时间让路。
还有很重要一个细节。美国夏令营协会有这样的建议,任何兴趣营,如果孩子连续参加3周,可能会扼杀其兴趣。他们主张,参加1~2周,就去干点别的事,过后可以再回来继续参加。家长们一般也会参考这个建议给孩子报名。
在所有的夏令营中,以各个学区、各地政府为背景的夏令营为最大的主力,主要是白天营或半天营。另外,一些民间的机构和组织,比如一些教育机构和宗教组织,也会有类似的地方性走读夏令营。
地方营的做法往往是每周轮换一个主题,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某一周、某几周或是全部的主题。对于从头到尾参加的孩子,每周不停变化的主题也保证了活动的多样性。我收到的一份今年的宣传单,夏令营一共举办9周,主题分别是:动物、科学、艺术、厨艺、自然、工程、科技、体育和音乐舞蹈。这样的安排,更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
还有一类“补习班”性质的暑期班,学习文化课,也叫夏令营。美国的暑假很长,大约3个月。有专门的研究说,孩子在暑假期间,会把一学年学到的东西忘掉一半以上。所以,为了不让孩子都忘光了,孩子也会参加这样的夏令营。
普遍是每周的周一到周四上半天的课,然后休息3天。总长度一般5~6周,剩下1个多月的时间,孩子主要是休息和玩。休息和玩的內容,就包括参加前面说的以兴趣或活动为主的夏令营。
对比孩子总是在家中,夏令营最大的好处就是社交,能更好地学习与人沟通。还要加上一条,在现代社会,夏令营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摆脱电子设备的机会。
这一类夏令营主要分成住宿营和走读营两大类,内容则以“兴趣”来划分。住宿营,即离家住宿,一般根据地理位置的特点,主题安排都比较集中,而且会推出一些非常独特的内容,比如冲浪、攀岩、骑马等。走读营,即每天可回家的,主题大多数是体育和科技方面,比如篮球、棒球、机器人等。不论哪一种,一般都在一周左右,多数是5天,这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特点。也有少数的住宿营,安排在某个漂亮的海湾或是安静的山里,时间会持续,有1个月甚至3个月的,收费几千美金,比较特别。此外,还有少数的白天营做出了名气,非常受欢迎,比如有个公司的科技营,做机器人相关的主题,依托各个大学名校的场地,全国连锁,收费是普通走读营的3~5倍,可是每年还是早早地就被报满了。
是否参加住宿夏令营是孩子及家庭要做的一个重大选择。所有主张参加夏令营的宣传里,都把住宿营的经历描述得终身难忘,甚至影响和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但是住宿营里面临一个大问题,就是孩子要离开家生活一段时间,对孩子和大人来说,因此可能产生的分离焦虑,都是要认真去对待和处理的。
比如,今年我儿子所在的学区组织了暑假的旅行夏令营,离开家5天4夜,主题是了解加州历史文化遗产。儿子今年刚学习了当年西班牙的传教士进入加州这一段历史,而这个夏令营会组织营员们旅行参观加州历史遗产。可能是预计参加的人比较多,因此每个申请人需要上交一篇文章参加选拔。我让儿子准备一份图文并茂的申请文章,报名参加选拔。可是,我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学校的通知。直到有一天,儿子朋友的妈妈跟我说,你们暑假参加学校的旅行吗?孩子那么小,离家出去能行吗?我这才知道,原来她家孩子已经被选上了。经过“审问”,我才知道儿子私下里“扣押”了学校的申请通知,因为他不想一个人离开家那么多天。我想,如果孩子如此抵触,去了也不会有多大收获,就尊重他的选择吧。
一般来说,在美国,是否参加离家的住宿营,年龄的分界线是12岁。美国的很多州,孩子可以单独留在家里而不需要请大人照看的法定年龄,也是12岁。夏令营的很多活动内容、营地安全标准,甚至辅导员的比例,往往也都是以12岁为分界线。
孩子选择参加夏令营,一般比较看重交友方面的社会价值。所以,如果不能参加住宿营,美国夏令营协会会建议,去离自己城市远一点的白天营,这样孩子更容易结识到新朋友。
选择好是否住宿,权衡了交友因素以后,接下来一个需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夏令营的自由程度。我了解到,不少家长喜欢的夏令营有这些特点:在指定的场所内统一的主题下,每个细节都有统一安排,营员一致行动。也可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活动由孩子们自由发挥。但到底多大的自由度适合,只有孩子自己才能做判断,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情和收获。
再接下来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作选择。夏令营多半是围绕兴趣来组织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作出判断。绝大多数突出兴趣或专长的特殊主题营,一般都是一周一期重复举办,孩子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的时间。像我儿子从学前班的暑假开始,就参加一个乐高夏令营,已经成了传统项目了,每年早早地定下,其他活动都要给乐高营的时间让路。
还有很重要一个细节。美国夏令营协会有这样的建议,任何兴趣营,如果孩子连续参加3周,可能会扼杀其兴趣。他们主张,参加1~2周,就去干点别的事,过后可以再回来继续参加。家长们一般也会参考这个建议给孩子报名。
在所有的夏令营中,以各个学区、各地政府为背景的夏令营为最大的主力,主要是白天营或半天营。另外,一些民间的机构和组织,比如一些教育机构和宗教组织,也会有类似的地方性走读夏令营。
地方营的做法往往是每周轮换一个主题,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某一周、某几周或是全部的主题。对于从头到尾参加的孩子,每周不停变化的主题也保证了活动的多样性。我收到的一份今年的宣传单,夏令营一共举办9周,主题分别是:动物、科学、艺术、厨艺、自然、工程、科技、体育和音乐舞蹈。这样的安排,更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
还有一类“补习班”性质的暑期班,学习文化课,也叫夏令营。美国的暑假很长,大约3个月。有专门的研究说,孩子在暑假期间,会把一学年学到的东西忘掉一半以上。所以,为了不让孩子都忘光了,孩子也会参加这样的夏令营。
普遍是每周的周一到周四上半天的课,然后休息3天。总长度一般5~6周,剩下1个多月的时间,孩子主要是休息和玩。休息和玩的內容,就包括参加前面说的以兴趣或活动为主的夏令营。
对比孩子总是在家中,夏令营最大的好处就是社交,能更好地学习与人沟通。还要加上一条,在现代社会,夏令营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摆脱电子设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