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岭南压花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压花课程目前基本在高校开设。压花艺术品制作原理简单,可塑性高,非常适合在小学中推广。但目前在小学开设压花特色课程的学校非常少,本文针对压花艺术在小学中推广遇到的困惑,研究及实施解决困惑的策略,使压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小学得到普及与活化。
关键词:压花;单元化研究型学习;融合;创新;活化
一、压花特色课程在小学开设的意义及现状
在国家大力推动非遗进课堂的背景下,压花艺术制作原理简单、可塑性高,非常值得在小学中推广。压花特色课程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总目标相符,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实际意义。目前开展压花特色课程的小学非常少。知网上有关压花艺术与小学教育相关的文献,只有一篇文章。
二、压花特色课程实施的困惑与思考
1、模式死板。
压花作品多为模仿事物真实形态进行表现,手艺性较高,需要手把手小规模教学,才能保证作品质量。多数小学是挑选优秀学生组成社团开展。老师发给学生同样的花材,学生按老师教授的步骤表现相同的事物,这样的课堂,每节课都能复制出一批“优秀”作品。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美术五大核心素养,基本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模式,与国家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存在矛盾。需要思考如何挖掘新的压花表现形式,使授课模式得到活化。
2、功能局限。
压花是一门包含多学科知识的艺术。传统的压花课程,只专注压花技能技巧培养,忽略了压花艺术潜藏的多学科知识育人功能。需要思考如何拓展压花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充分挖掘其潜藏的丰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发展。
三、壓花特色课程在小学中实施的策略
1、融合艺术形式,创新表现手法。
(1)创新表现物象。淡化传统压花艺术追求具象美的审美取向,弱化其手艺性,增强其创作性,以抽象表现为主。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抽象表现,难度更低,创作空间更大,更适合他们。花材的选择不受具象局限,自由度大大提高,普通学生都能创作出别具个性的作品,压花课程不再局限于社团。
(2)创新表现形式。在各个年级的美术课本中,提取合适的艺术形式与压花艺术进行融合教学。融合后,无论是压花亦或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空间都能得到扩展,可谓相得益彰。教与学的模式变得灵活,学生在对其它艺术形式、材料及技法实施综合学习后与压花进行融合创作,通过自己的理解、判断、选择、运用,其美术素养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完善发展。
2、融合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
在美术核心素养本位教学理念下,改变以往仅仅重视教授压花技能的、碎片式的教学,让学生围绕“融合与创新”这一大概念,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单元化研究型学习,经历并体验围绕真实性主题的“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以单元化研究型学习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研学案、真实性评价等学习工具,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在创作出自己独特的压花作品的同时,全面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以三年级为例,把美术课本中《剪团花,巧装饰》一课与压花艺术结合,以“融合与创新”为大概念,以“如何把团花与压花两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作”为基本问题,以“创作出独特的灯笼”为主题,架构成《独特的灯笼》单元化主题式研究学习。学生在“单元化”+“主题式”+“研究型”的学习中,以我区推行的研学后教模式中的研学案为学习单,围绕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难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利用研学案反复研究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内化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并把经验与知识进行运用或迁移,形成自己的素养与能力。以“像美术家一样创作”中六个阶段的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单元化学习过程,通过各种类型的评价,随时发现和解决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保障创作的有效进行。
3、融合各科知识,活化压花创作。
全校性的压花课程,以美术课为载体,以抽象表现为手段,与美术课本中的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课程内容所拓展的文化知识基本限于艺术范围内。而社团的上课方式更自由灵活,社员的美术技能更高,表现形式既可抽象也可具象。在社团实施单元化研究型学习的同时,可与多个学科或地方资源作更深度融合,使压花艺术的跨学科优势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例如社团的单元化学习中,可把广府文化融合到压花创作中。广府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历史、地理、科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趣味粤语与压花结合,学生在学习粤式俗语的时候,发现无论是人、动物、植物的表达都相当幽默且画面感很强。像“刀仔锯大树”就是这样粤式俗语。学生通过用版画方式,在广告灯箱上印刷出别具童趣又广告味浓郁的书法字体,来描述这些趣味粤语,并利用压花表现相对应的画面。粤语、书法,压花,灯箱这几者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创作出别具风情的广府文化压花灯箱画,传统的压花艺术得到了活化。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习到多学科知识,加深了广府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筛选、与压花结合进行再创造,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压花特色课程策略在我校实施的成效
1、压花课程与小学美术课程相融合,弱化了压花艺术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偏重手艺性的弊端,使其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因此压花艺术更容易普及。
2、压花艺术成果有层次,普及班学生热爱压花艺术,基本掌握压花技能,社团学生大胆创新,进一步提升压花作品品质。
3、学生在压花艺术的单元化研究型学习过程中,美术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4、老师在实施压花课程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时,教学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梳理,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由此说明,以上几点策略在小学压花特色课程中的运用是可行且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压花艺术课程特色与教学改革思考[J].肖旭峰,罗莎. 课程教育研究.2015(30)
[2]美术课程的性质与特征[J] 尹少淳.课程.教材.教法.2015(05)
[3]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大根,2013
关键词:压花;单元化研究型学习;融合;创新;活化
一、压花特色课程在小学开设的意义及现状
在国家大力推动非遗进课堂的背景下,压花艺术制作原理简单、可塑性高,非常值得在小学中推广。压花特色课程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总目标相符,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实际意义。目前开展压花特色课程的小学非常少。知网上有关压花艺术与小学教育相关的文献,只有一篇文章。
二、压花特色课程实施的困惑与思考
1、模式死板。
压花作品多为模仿事物真实形态进行表现,手艺性较高,需要手把手小规模教学,才能保证作品质量。多数小学是挑选优秀学生组成社团开展。老师发给学生同样的花材,学生按老师教授的步骤表现相同的事物,这样的课堂,每节课都能复制出一批“优秀”作品。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美术五大核心素养,基本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模式,与国家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存在矛盾。需要思考如何挖掘新的压花表现形式,使授课模式得到活化。
2、功能局限。
压花是一门包含多学科知识的艺术。传统的压花课程,只专注压花技能技巧培养,忽略了压花艺术潜藏的多学科知识育人功能。需要思考如何拓展压花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充分挖掘其潜藏的丰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发展。
三、壓花特色课程在小学中实施的策略
1、融合艺术形式,创新表现手法。
(1)创新表现物象。淡化传统压花艺术追求具象美的审美取向,弱化其手艺性,增强其创作性,以抽象表现为主。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抽象表现,难度更低,创作空间更大,更适合他们。花材的选择不受具象局限,自由度大大提高,普通学生都能创作出别具个性的作品,压花课程不再局限于社团。
(2)创新表现形式。在各个年级的美术课本中,提取合适的艺术形式与压花艺术进行融合教学。融合后,无论是压花亦或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空间都能得到扩展,可谓相得益彰。教与学的模式变得灵活,学生在对其它艺术形式、材料及技法实施综合学习后与压花进行融合创作,通过自己的理解、判断、选择、运用,其美术素养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完善发展。
2、融合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
在美术核心素养本位教学理念下,改变以往仅仅重视教授压花技能的、碎片式的教学,让学生围绕“融合与创新”这一大概念,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单元化研究型学习,经历并体验围绕真实性主题的“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以单元化研究型学习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研学案、真实性评价等学习工具,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在创作出自己独特的压花作品的同时,全面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以三年级为例,把美术课本中《剪团花,巧装饰》一课与压花艺术结合,以“融合与创新”为大概念,以“如何把团花与压花两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作”为基本问题,以“创作出独特的灯笼”为主题,架构成《独特的灯笼》单元化主题式研究学习。学生在“单元化”+“主题式”+“研究型”的学习中,以我区推行的研学后教模式中的研学案为学习单,围绕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难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利用研学案反复研究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内化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并把经验与知识进行运用或迁移,形成自己的素养与能力。以“像美术家一样创作”中六个阶段的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单元化学习过程,通过各种类型的评价,随时发现和解决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保障创作的有效进行。
3、融合各科知识,活化压花创作。
全校性的压花课程,以美术课为载体,以抽象表现为手段,与美术课本中的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课程内容所拓展的文化知识基本限于艺术范围内。而社团的上课方式更自由灵活,社员的美术技能更高,表现形式既可抽象也可具象。在社团实施单元化研究型学习的同时,可与多个学科或地方资源作更深度融合,使压花艺术的跨学科优势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例如社团的单元化学习中,可把广府文化融合到压花创作中。广府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历史、地理、科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趣味粤语与压花结合,学生在学习粤式俗语的时候,发现无论是人、动物、植物的表达都相当幽默且画面感很强。像“刀仔锯大树”就是这样粤式俗语。学生通过用版画方式,在广告灯箱上印刷出别具童趣又广告味浓郁的书法字体,来描述这些趣味粤语,并利用压花表现相对应的画面。粤语、书法,压花,灯箱这几者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创作出别具风情的广府文化压花灯箱画,传统的压花艺术得到了活化。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习到多学科知识,加深了广府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筛选、与压花结合进行再创造,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压花特色课程策略在我校实施的成效
1、压花课程与小学美术课程相融合,弱化了压花艺术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偏重手艺性的弊端,使其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因此压花艺术更容易普及。
2、压花艺术成果有层次,普及班学生热爱压花艺术,基本掌握压花技能,社团学生大胆创新,进一步提升压花作品品质。
3、学生在压花艺术的单元化研究型学习过程中,美术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4、老师在实施压花课程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时,教学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梳理,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由此说明,以上几点策略在小学压花特色课程中的运用是可行且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压花艺术课程特色与教学改革思考[J].肖旭峰,罗莎. 课程教育研究.2015(30)
[2]美术课程的性质与特征[J] 尹少淳.课程.教材.教法.2015(05)
[3]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大根,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