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在课时方面要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指导纲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以学校开发为主,且其附录中附有的一、二年级的推荐主题是很有限的,而适合农村小学低年段开展的活动主题着实欠缺了些。这就迫切要求各教师充分根据指导纲要基本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特色资源,建立相关课程的资源库,资源共享,为我区教师提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资源开发的范例,为我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从而促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够更精准地领会指导纲要,合理地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低年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用的乡土特色教学资源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开发。
一、取之“精华”,去之“糟粕”
指导纲要的附录中附有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我们要学会取舍,取之“精华”,去之“糟粕”,认真筛选、整合。一是指导纲要里的一、二年级的推荐主题,本来就适合农村小学开展的,我们一定要加以保留。如“我与蔬菜交朋友““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生活自理我能行”等,但是”少代会”对于农村小生来说就相对比较陌生了,我们可以舍之;二是我们不能只盯住一、二年级的推荐主题汇总不放,而忽略了其他年级的推荐主题汇总。我们既要善于从指导纲要中低年段中筛选合适的主题,还要学会从中高年段中筛选活动主题,巧妙转化为适合低年段的课程教学资源。如指导纲要在中高年段推荐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是‘非遗’小传人”“创意设计与制作(书包、垃圾箱等) ”“我是小小养殖员》”等,这些推荐主题不单具有乡土特色,而且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可以开展的,我们要懂得筛选、整合,合理利用。
二、掌握方法,学会整合
因不同地区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加上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筛选到的活动主题,我们要学会整合,或换一换,或调一调,或变一变,使之能更有效地为我们所用。
1. 改一改
学校所处地域不同,教师可以尝试用换一换的方式,把活动主题换个说法。如从化的19个特色小镇,不同的农村小学临近的特色小镇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把活动主题名称改成“走进身边的特色小镇—”。像处于太平镇格塘村的小学生,最方便了解的就是国医小镇了,他们学校就可以“走进身边的特色不镇—国医小镇”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走进国医小镇。
2. 调一调
因为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我们要懂得删除了一些看似合适,但实施操作难度大的个别活动主题内容,调整部分活动主题的活动过程安排。比如,开展“走进从化北回归线公园”调查活动时,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等复杂且操作难度大的活动环节是不太适合低年段开展的,需要删除。同时,要分外重视补充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等指引保障,保障小学生的人身安全、获得调查活动的一些必要帮助等。
3. 变一变
指导纲要的推荐主题相对而言,范围是比较大的,我们还可以把活动主题变小一点。例如,“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就针对家乡所在村的特产进行调查,可以具体到“从化红石沙糖桔的調查与推介”“从化钱岗糯米糍的调查与推广”等主题。
三、合众之力,精心挖掘
从化的19个特色小镇、自然生态景观、古迹遗址、传统文化、节目习俗等丰富的生态乡土资源,是可以充分开发与利用。我们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好本地乡土资源,努力挖掘出适合农村小学低年段的活动主题,把开发到的资源和现有的资源进行筛选、整合,使其能更有效地为我们利用。
1.擦亮眼,游名胜古迹
从化山青水秀,拥有不少名胜古迹,不同的学校临近的名胜景点都不尽相同。如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离我们学校不远,我们可以把北回归线公园作为我们学校的综合学习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从化不少村镇有富有地方特色的祠堂,附近的学校教师就可以开设祠堂文化的调查研究。
2.擦亮眼,寻民俗风情
从化不仅山青水秀,而且拥有数之不尽的传统美食、民风民俗。教师要善于调查、总结,带领学生如数家珍,学做美食,口味乡情,传承从化的非遗文化,做非遗小传人。我们可以就各村镇的“一村一品”,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综合实践活动,如温泉的“鲤鱼文化“、太平共星的“沙糖桔特产”、从化太平镇钱岗的“糯米糍”等,了解地方的民俗风情,体验生活的真谛,感悟劳动的快乐。
3. 擦亮眼,寻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历史悠久,愿望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今很多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越发肤浅,美好情感越发淡漠。我们可结合本土特色传统节日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如开展“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喜迎春节”“走进端午”“月下中秋”等,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认知,培养他们对传统中华文化的情感。
4.擦亮眼,睹科技发展
从化是广州的后花园,她的科技发展也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如太平开发区、明珠工业园、十四号地铁线、从化的网红村——19个特色小镇等。附近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亲睹高科生产的神力,领略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多管齐下,巧妙挖掘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大多数综合实践教师是兼职的。在各学科教学中,每个教师要学会充分发挥联系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寻找联系点,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主题活动,有的甚至可以与相关学科打通进行。如发挥美术学科的作用,开发“小小果叶巧设计”“变废为宝我在行”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并且整合劳动教育开发“我是种植小能手”“我最修理小能手”等活动主题活动。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校自主开发,所以现在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目标明确。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结合学校校本特色,与少先队活动、乡村少年宫等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校园管理、时事热点等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
第三,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体艺节,校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考察、实践、服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本学科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应该立足指导纲要,掌握方法,学会筛选、整合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的力量,联系各门学科,结合学校特色活动、校本课程,在活动的实施中要潜心挖掘、合理开发出适合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科教师选准选好“活动主题”,建立相关课程的资源库,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熊梅.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潘国洪.结合地域特色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
一、取之“精华”,去之“糟粕”
指导纲要的附录中附有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我们要学会取舍,取之“精华”,去之“糟粕”,认真筛选、整合。一是指导纲要里的一、二年级的推荐主题,本来就适合农村小学开展的,我们一定要加以保留。如“我与蔬菜交朋友““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生活自理我能行”等,但是”少代会”对于农村小生来说就相对比较陌生了,我们可以舍之;二是我们不能只盯住一、二年级的推荐主题汇总不放,而忽略了其他年级的推荐主题汇总。我们既要善于从指导纲要中低年段中筛选合适的主题,还要学会从中高年段中筛选活动主题,巧妙转化为适合低年段的课程教学资源。如指导纲要在中高年段推荐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是‘非遗’小传人”“创意设计与制作(书包、垃圾箱等) ”“我是小小养殖员》”等,这些推荐主题不单具有乡土特色,而且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可以开展的,我们要懂得筛选、整合,合理利用。
二、掌握方法,学会整合
因不同地区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加上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筛选到的活动主题,我们要学会整合,或换一换,或调一调,或变一变,使之能更有效地为我们所用。
1. 改一改
学校所处地域不同,教师可以尝试用换一换的方式,把活动主题换个说法。如从化的19个特色小镇,不同的农村小学临近的特色小镇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把活动主题名称改成“走进身边的特色小镇—”。像处于太平镇格塘村的小学生,最方便了解的就是国医小镇了,他们学校就可以“走进身边的特色不镇—国医小镇”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走进国医小镇。
2. 调一调
因为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我们要懂得删除了一些看似合适,但实施操作难度大的个别活动主题内容,调整部分活动主题的活动过程安排。比如,开展“走进从化北回归线公园”调查活动时,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等复杂且操作难度大的活动环节是不太适合低年段开展的,需要删除。同时,要分外重视补充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等指引保障,保障小学生的人身安全、获得调查活动的一些必要帮助等。
3. 变一变
指导纲要的推荐主题相对而言,范围是比较大的,我们还可以把活动主题变小一点。例如,“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就针对家乡所在村的特产进行调查,可以具体到“从化红石沙糖桔的調查与推介”“从化钱岗糯米糍的调查与推广”等主题。
三、合众之力,精心挖掘
从化的19个特色小镇、自然生态景观、古迹遗址、传统文化、节目习俗等丰富的生态乡土资源,是可以充分开发与利用。我们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好本地乡土资源,努力挖掘出适合农村小学低年段的活动主题,把开发到的资源和现有的资源进行筛选、整合,使其能更有效地为我们利用。
1.擦亮眼,游名胜古迹
从化山青水秀,拥有不少名胜古迹,不同的学校临近的名胜景点都不尽相同。如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离我们学校不远,我们可以把北回归线公园作为我们学校的综合学习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从化不少村镇有富有地方特色的祠堂,附近的学校教师就可以开设祠堂文化的调查研究。
2.擦亮眼,寻民俗风情
从化不仅山青水秀,而且拥有数之不尽的传统美食、民风民俗。教师要善于调查、总结,带领学生如数家珍,学做美食,口味乡情,传承从化的非遗文化,做非遗小传人。我们可以就各村镇的“一村一品”,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综合实践活动,如温泉的“鲤鱼文化“、太平共星的“沙糖桔特产”、从化太平镇钱岗的“糯米糍”等,了解地方的民俗风情,体验生活的真谛,感悟劳动的快乐。
3. 擦亮眼,寻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历史悠久,愿望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今很多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越发肤浅,美好情感越发淡漠。我们可结合本土特色传统节日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如开展“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喜迎春节”“走进端午”“月下中秋”等,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认知,培养他们对传统中华文化的情感。
4.擦亮眼,睹科技发展
从化是广州的后花园,她的科技发展也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如太平开发区、明珠工业园、十四号地铁线、从化的网红村——19个特色小镇等。附近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亲睹高科生产的神力,领略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多管齐下,巧妙挖掘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大多数综合实践教师是兼职的。在各学科教学中,每个教师要学会充分发挥联系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寻找联系点,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主题活动,有的甚至可以与相关学科打通进行。如发挥美术学科的作用,开发“小小果叶巧设计”“变废为宝我在行”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并且整合劳动教育开发“我是种植小能手”“我最修理小能手”等活动主题活动。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校自主开发,所以现在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目标明确。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结合学校校本特色,与少先队活动、乡村少年宫等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校园管理、时事热点等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
第三,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体艺节,校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考察、实践、服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本学科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应该立足指导纲要,掌握方法,学会筛选、整合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的力量,联系各门学科,结合学校特色活动、校本课程,在活动的实施中要潜心挖掘、合理开发出适合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科教师选准选好“活动主题”,建立相关课程的资源库,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熊梅.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潘国洪.结合地域特色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