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利活检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肺内病变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30例中,穿刺成功率96.6%(29/30),恶性肿瘤确诊率90% (27/30),2例发生轻度气胸。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内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活检;螺旋CT;导引;肺癌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17-01
目前,肺癌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因素。但由于种种原因,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仍有一定的困难。随着CT的普及,PET-CT肺癌的诊断率有了很大的提高。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肺内较小的病变。它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临床应用日渐广泛。现将自2013年1月-10月间我院对30例肺部及纵膈孤立性肿块、可疑肺感染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3013年1月一2013年10月,共作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30例 男19例,女11例,就诊年龄为50-76岁。平均68岁,CT证实有肺内病变28例,纵膈病变2例。肿块最小2.5cmx2cm,最大12cmx12cm。所有病例均经痰脱落细胞学、细菌学或纤维支气管镜未能明确诊断。
1. 2 穿刺活检的技术和方法:我院使用荷兰飞利浦64排CT扫描机。穿刺针常用的为美国巴德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18-20G)首先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患者家属签定协议书,穿刺活检前准备除同常规CT扫描之外,都作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测定。根据病变的部位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采用3-5mm层厚,在CT导引下选择距离肺内病灶最短并避开骨骼的胸壁部位,选好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用光标测出皮肤进针点与病变的直线距离或最短距离,穿刺针应进的深度和角度,尽量避开病灶中心坏死区、重要脏器及大血管。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直达胸膜。CT穿刺针进针到预定深度,CT重新扫描,穿刺针的位置准确无误后,根据肿块直径选择推出1.5cm或2cm针槽,嘱病人屏气(咳嗽剧烈者术前口服磷酸可待因),按动针柄末端上的按钮,外套管就会按照固定好的深度迅速向前弹出,与针芯共同完成切割活检。标本用95%酒精固定送病理科行组织学检查。术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无菌包扎,立即行CT检查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1.3 分析方法:对所取标准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的病理分析
2 结果
2.1 CT导引下穿刺本组30例患者中,证实原发性肺癌26例(腺癌14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1例),慢性炎症1例,胸腺瘤1例,胸腺癌1例,恶性肿瘤准确率90%(27/30),1例未获得明确诊断。
2. 2 并发症:穿刺后扫描发现气胸2例,均为少量无需穿刺或闭式引流,气胸发生率6.7%(2/30);皮下气肿1例,发生率3.3%(1/30),较局限,均在1周内自行吸收;少量痰中带血1例,发生率3.3%(1/30)。未见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3.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不同的密度变化,帮助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准确率高,易为操作者所掌握,据文献报道,其诊断准确率为85%~96%[1,2]。对肺部周围病变,特别对纤支镜以及痰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临床提供很好的治疗依据。其适应证广泛,限制性较少,只要不是紧贴大血管、心脏,没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都能耐受。本组病例中,恶性病变细胞学涂片检查的阳性率为82.2%,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95.6%,与文献报道相似[3],说明本法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1例未能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因考虑为组织太少或组织坏死所造成。故为提高诊断阳性率,要多点,不同方向取材,所取组织不能太少,尽量避开低密度坏死区。
3.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气胸、肺出血、血胸、空气栓塞、针道转移和种植等。其中的气胸和出血最常见,文献报道气胸发生率为6%~43%[4,5],本组气胸发生2例,占6.7%,且均为少量,无需特殊处理,卧床休息1周,气胸可自行吸收。另一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大多为痰中带血,极个别有咳血,本组少量出血1例,占3.3%,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未发现其他并发症,说明本法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文献报道[5],切割针并不增加气胸的发生率。气胸的发生主要与原有肺部病变、反复穿刺的次数、操作是否轻柔、穿刺针的粗细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有关。
3.3 需要指出的是,本法虽然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如操作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故在施行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对肺门和(或)纵隔旁的肿块,在操作前,要行胸部增强CT扫描,以鉴别肿块或血管,以免误伤血管。(2)穿刺前应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有明显异常者应禁忌,以免引起大出血。(3)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层面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应使患者舒适,便于固定,穿刺组织才准确无误,病理结果有价值。(4)选择穿刺针应大小合适,一般选18-20G,太粗对组织损伤重,易出现并发症;太细所取标本少,影响病理检查结果。总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简便、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微创性检查,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悦鹏,杨瑞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和切割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陕西医学杂志,2002,31(7):597-599.
[2] 張雪哲.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4):194-195.
[3] 黄剑锋,黄昌杰,湛永滋,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国肺癌杂志,2002,5(1):58-60.[4] 李成川,刘士源,张电波,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国放射科学杂志,1998,6.
关键词: 活检;螺旋CT;导引;肺癌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17-01
目前,肺癌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因素。但由于种种原因,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仍有一定的困难。随着CT的普及,PET-CT肺癌的诊断率有了很大的提高。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肺内较小的病变。它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临床应用日渐广泛。现将自2013年1月-10月间我院对30例肺部及纵膈孤立性肿块、可疑肺感染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3013年1月一2013年10月,共作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30例 男19例,女11例,就诊年龄为50-76岁。平均68岁,CT证实有肺内病变28例,纵膈病变2例。肿块最小2.5cmx2cm,最大12cmx12cm。所有病例均经痰脱落细胞学、细菌学或纤维支气管镜未能明确诊断。
1. 2 穿刺活检的技术和方法:我院使用荷兰飞利浦64排CT扫描机。穿刺针常用的为美国巴德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18-20G)首先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患者家属签定协议书,穿刺活检前准备除同常规CT扫描之外,都作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测定。根据病变的部位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采用3-5mm层厚,在CT导引下选择距离肺内病灶最短并避开骨骼的胸壁部位,选好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用光标测出皮肤进针点与病变的直线距离或最短距离,穿刺针应进的深度和角度,尽量避开病灶中心坏死区、重要脏器及大血管。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直达胸膜。CT穿刺针进针到预定深度,CT重新扫描,穿刺针的位置准确无误后,根据肿块直径选择推出1.5cm或2cm针槽,嘱病人屏气(咳嗽剧烈者术前口服磷酸可待因),按动针柄末端上的按钮,外套管就会按照固定好的深度迅速向前弹出,与针芯共同完成切割活检。标本用95%酒精固定送病理科行组织学检查。术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无菌包扎,立即行CT检查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1.3 分析方法:对所取标准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的病理分析
2 结果
2.1 CT导引下穿刺本组30例患者中,证实原发性肺癌26例(腺癌14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1例),慢性炎症1例,胸腺瘤1例,胸腺癌1例,恶性肿瘤准确率90%(27/30),1例未获得明确诊断。
2. 2 并发症:穿刺后扫描发现气胸2例,均为少量无需穿刺或闭式引流,气胸发生率6.7%(2/30);皮下气肿1例,发生率3.3%(1/30),较局限,均在1周内自行吸收;少量痰中带血1例,发生率3.3%(1/30)。未见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3.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不同的密度变化,帮助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准确率高,易为操作者所掌握,据文献报道,其诊断准确率为85%~96%[1,2]。对肺部周围病变,特别对纤支镜以及痰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临床提供很好的治疗依据。其适应证广泛,限制性较少,只要不是紧贴大血管、心脏,没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都能耐受。本组病例中,恶性病变细胞学涂片检查的阳性率为82.2%,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95.6%,与文献报道相似[3],说明本法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1例未能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因考虑为组织太少或组织坏死所造成。故为提高诊断阳性率,要多点,不同方向取材,所取组织不能太少,尽量避开低密度坏死区。
3.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气胸、肺出血、血胸、空气栓塞、针道转移和种植等。其中的气胸和出血最常见,文献报道气胸发生率为6%~43%[4,5],本组气胸发生2例,占6.7%,且均为少量,无需特殊处理,卧床休息1周,气胸可自行吸收。另一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大多为痰中带血,极个别有咳血,本组少量出血1例,占3.3%,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未发现其他并发症,说明本法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文献报道[5],切割针并不增加气胸的发生率。气胸的发生主要与原有肺部病变、反复穿刺的次数、操作是否轻柔、穿刺针的粗细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有关。
3.3 需要指出的是,本法虽然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如操作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故在施行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对肺门和(或)纵隔旁的肿块,在操作前,要行胸部增强CT扫描,以鉴别肿块或血管,以免误伤血管。(2)穿刺前应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有明显异常者应禁忌,以免引起大出血。(3)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层面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应使患者舒适,便于固定,穿刺组织才准确无误,病理结果有价值。(4)选择穿刺针应大小合适,一般选18-20G,太粗对组织损伤重,易出现并发症;太细所取标本少,影响病理检查结果。总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简便、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微创性检查,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悦鹏,杨瑞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和切割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陕西医学杂志,2002,31(7):597-599.
[2] 張雪哲.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4):194-195.
[3] 黄剑锋,黄昌杰,湛永滋,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国肺癌杂志,2002,5(1):58-60.[4] 李成川,刘士源,张电波,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国放射科学杂志,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