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感与青春期女性月经期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xi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是否会出现疏离感变化。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对717例青春期女性进行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测评,同时采用自编的痛经自评问卷,分析比较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是否存在差异且不同程度的原发性痛经引起疏离感变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大部分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存在差异,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月经期出现疏离感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或轻度原发性痛经者(分别为72.3%及46.6%)。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在月经期的疏离感的一阶因素压迫拘束感、无意义感、社会孤立感与孤独感较非月经期差异有显著性,其他一阶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高疏离感的青春期女性学生,应该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及身体发展五方面全方位共同关注,对于月经期有原发性痛经的青春期女性采取有效策略,加以预防保健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疏离感。
  【关键词】疏离感;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
  疏离感(Alienation)是指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网络之间,由于正常的关系而疏远,使个体意识到自己和对象之间产生了距离感、不和谐感以及不能熟识等,从而产生了不可控制感、无能为力感、压迫拘束感、孤独感、空虚感等消极的情感[1]。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疏离感会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是导致学生辍学和成绩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对青春期女性疏离感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717例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疏离感,就其中30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者作青春期女性疏离感相关因素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本市3家重点,普通及职业中学青少年女性学生757例。学生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4.5岁。其中随机选取30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且月经期疏离感得分有差异者作为一阶因素分析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疏离感测评方法 采用杨东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于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分别测评,筛出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测评疏离感总分及3个维度的分别得分。
  1.2.2 痛经测评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逐项询问,内容包括年龄,月经初潮时间,共同生活对象,接受月经期保健知识的程度,同时由研究对象进行痛经程度自评。痛经分度诊断标准:指月经期疼痛,常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腰腿痛。根据疼痛程度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全身症状、止痛药应用情况而综合判断痛经的程度:轻度: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或学习)很少受影响,无全身症状,很少用止痛药;中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受影响,工作(或学习)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很少有全身症状,需用止痛药,且有效; 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及工作(或学习)明显受影响,全身症状明显,止痛药效果不好[2];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问卷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统一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青春期女性月经期与疏离感的关系 757例中筛出无效问卷40例,717例青春期女性学生疏离感有效问卷中: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 392例,发生率为54.7%左右 。在被调查的女性中,有652例无或轻度痛经,65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其中无或轻度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304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47例,其月经期疏离感出现差异的发生率分别为 ,46.6%( 304∕652 ), 72.3 %( 47∕65 )。
  2.2 青春期女性月经期与疏离感9个维度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分析月经期对疏离感的变化规律,本次研究还将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9个维度如压迫拘束感等的平均得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压迫拘束感在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差异非常显著(p<0.001)。
  3 讨论
  疏离感(Alienation)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从个体与不同的疏离感对象之间的角度出发, 疏离感可划分出疏离感的3个因素: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其中,社会疏离感包括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压迫拘束感和不可控制感;人际疏离感包括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环境疏离感包括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共9个维度[1]。本研究发现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 392例,发生率为54.7%左右 。在被调查的女性中,有652例无或轻度痛经,65例中重度痛经,其中无或轻度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304例,中重度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47例,其月经期疏离感出现差异的发生率分别为46.6%( 304∕652 ),72.3 %( 47∕65 )。中重度痛经者在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或轻度痛经者。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在月经期的疏离感的一阶因素压迫拘束感、无意义感、社会孤立感与孤独感较非月经期差异有显著性,其他一阶因素无显著性差异。在21世纪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青春期女性更不容忽视疏离感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生活适应能力,进而危及心理健康。对于高疏离感的青春期女性,应该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及医疗保健部门五方面全方位共同关注,采取有效策略,加以预防和及时治疗。 1、个体方面 (1)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正确地认识月经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能科学掌握月经期卫生保健常识,存在痛经症状的青春期女性应学会控制调节身体状态,自我解除月经期紧张情绪及心理负担。同时能正确地认识疏离感,学会分析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及危害,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既不盲目追高,也不贬抑自己。当月经期出现痛经或经期紊乱等表现时,学会向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寻求帮助并进行积极沟通,必要时接受医疗机构诊治。青春期女性应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善于排除月经期正常生理现象带来的困扰。在遇到不良人际关系和心理问题时,学会冷静思考,学会降低疏离感并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增加心理承受力,引领自己朝着充满信心、充满阳光和朝气的方向发展,不断重塑自我、超越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2)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学会在轻松快乐中交往。由于女性在青春期存在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3],故虚心学习他人交往的成功经验和身边的典型,学会自我激励及增强交往的自信心,对于解决因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所造成的青春期心理活动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2、学校方面 (1)注重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能做到智力教育和心理教育并重,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對学习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等,既能提高学科教学成绩,也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带来的高疏离感心理。 (2)营造良好的班风,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让高疏离感的青春期女性学生感受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以及集体的力量,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增加归属感和自信心,减少疏离感的发生。(3)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开展青春期女性喜闻乐见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集体、融于集体,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交往能力,降低疏离感。(4)开发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研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有利于针对性地预防学生疏离感的产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5)开展青春期女性心理咨询。完善对心理问题监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向。也可进行形式多样的个别心理咨询,如信函、电话、网络咨询等,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疏导干预,及时矫正青春期女性不良心态和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障碍。共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管理体系,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6)我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讨学生疏离感心理产生的根源、研究相应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实践,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女性心理辅导活动。 3、家庭方面 (1)共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和谐、欢乐,亲子关系亲密、融洽,有利于降低疏离感,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家长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确定目标,让孩子的发展立足在最近发展区,实现孩子发展的最佳状态。(2)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发现月经期痛经或经期紊乱等异常现象,帮孩子排忧解难。有必要及时和学校老师及医疗保健机构取得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月经期困扰。 4、社会方面 共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管理体系,倡导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青春期女性的心理成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频共振,共建和谐社会。5、医疗保健机构方面 完善青少年心理三级预防保健体系,对于妇科常见的原发性痛经,青春期功血等疾病应予以合理用药,同时医疗保健机构也同样承担了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 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91-192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 [M]. 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19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M]. 1版.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1:258
其他文献
【摘 要】晕针是各种注射、静脉输液、抽血、穿刺及针灸过程中均可发生的一種反应。通过查找其发生的原因,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理,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晕针;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在健康体检工作中,抽血是护士的基本功,也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经常会遇到一些体检者在抽血过程中发生晕针反应。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由于外界的强烈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T-SPOT.TB)在快速诊断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ELISPOT检测对结核菌特异抗原刺激反应,分泌γ-干扰素的效应T淋巴细胞数量方法,对72例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组的外周血作能分泌结核特异的γ-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测定,与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 PPD) 、结核抗体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
期刊
1 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而护患之间则是通过面部表情、体态、动作、触摸、保持适当距离等方式来作为增强语言交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效果,以达到护患间的思想、感情、信息的传递和沟通[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大约有60%~70%是非语言沟通。  2 多种含义 包括两个方面:(1)对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在中国青海藏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及意义。方法:采用PCR-SSP(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技术,对87例RA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的HLA-DRB1*01,04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HLA-DRB1* 04,在RA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28,) HLA-DRB1* 01 在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 =0.621)。结论:HLA-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传统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及添加丙氨酞谷氨酞胺(alanyl-glutamine, Ala-Gln )的TPN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机体免疫及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6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TPN组(传统组),添加Ala-Gln的TPN组(Gln组)。入院后予等热量(25Kcal·Kg-1·d-1)、等氮
期刊
羊水栓塞是产科少见而凶险的并发症,其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可高达80%-85%,而吃发行羊水栓塞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易于产后出血相混淆。我们必须及早认识与诊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2012年7月16日13时30分,以G11P2G28周,阴道不规则出血2天,下腹坠胀4小时入院。T36.8P96次/分、R20次/分,BP130/90MM/HG,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滋阴益肾固精方治疗遗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遗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滋阴益肾固精方治疗;对照组用金锁固精丸合知柏地黄丸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过1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200例,上述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共200例,上述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实施甲状腺此全切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后出血护理等。记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期望早期发现PSD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以来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8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并根据头CT/MRI结果分析病变部位。结果:PSD患者79例,发病率43.89%。其中,左侧半球PSD的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尤以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为著。结论:P
期刊
【摘 要】目的:产后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以减少产后出血,保证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方法:由接产助产士对分娩后产妇进行严密观察( 产后出血,生命体征等)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给予产后宣教。结果: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及时发现问题并配合医生抢救。 结论:重视产后护理,促进母乳喂养,产后出血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妇满意率。  【关键词】执行;产后;严密观察  分娩后2小时内产妇及易发生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