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人逼取”随想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我再次阅读了清代散文家袁枚的名篇《黄生借书说》。读毕掩卷,又默默地诵读“书非借不能读也”句,我陷入了深深的
  思考。
  《黄生借书说》剖析:“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完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借得者这么“虑”着,心“惴惴”,手“摩完”,担忧成为压力随即促使他“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说起来世人的心态真够奇怪的:贫困好学的年轻人买不起书却千方百计借书读,例如宋濂、袁枚、黄允修,例如车胤、孙康、王匡……可是帝王、富贵人家等有了丰富藏书的却无心读书:“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这有书而不读的例子,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故而,“虑人逼取”虽然是种压力,会逼得人透不过气,累得人直不起腰,忙得人头昏眼花,但是它却会砺人意志,催人奋起,促人进步,助人成功。所以,我觉着压力是成就人的好东西!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虑人逼取”,因“虑人逼取”,促使你“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这于我也是深有感受的。五十多年前我回乡务农,不仅必须日出而作,日落了还得去农民夜校教村里的父老兄弟读书识字。劳作和上夜校之余,我从小镇上的同学那里借到了一册《红楼梦》。一套《红楼梦》四册,我们几个人传递着读,每个人都得遵守游戏规则:一册读十天,十天后必须把书送到小镇上同学的手中,换回第二册《红楼梦》继续阅读。因此,不管有多大的事情干扰,我每天得坚持读完一册《红楼梦》的十分之一,十天读完。凭着这样“虑人逼取”式借书阅读,我在劳动之余阅读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参加了江苏函授大学的学习和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我后来当上了小学语文教师,我的学生也多有喜欢读书的,他们去学校的图书馆借书读,也时常有人找我借书。找我借书的学生,毕业前多有习作被省市级报纸杂志刊用。“虑人逼取”也促成了这些孩子们的进步。
  “虑人逼取”是读书的压力,也是动力。学校教学,要组织考试,为的是促使学生专心读书,老师精心教书,因而学校考试于学生、于教师,也是促使人进步的压力。三十多年前,我国推行了自学考试,让许多要求上进的人心甘情愿去领受自考的压力,从而促使自己在学识和素养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黄生借书说》还有言:“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和有压力促使人专心读书一样,有压力也可以提升人的整体素养。现实生活里的法规制度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可以视为约束自身言行、提高自身素养的压力,是保障社会安定繁荣和谐发展的压力。要说明的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分析条件,讲究适度,掌握分寸,重视变化。所以这个压力,得不断地调整完善,方能发挥她的最佳效能。此外,有许多精英才俊,他们出于对社会、对事业的责任和担当,能够非常自觉地领受压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为国家为民族奉献更多的正能量。
  总而言之,有“虑人逼取”的压力,才会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革命导师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是军事发展的前提,军事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晚清社会政治腐败,技术和生产力落后的结果。社会生活和生产力的落后,反映在军事上就是战略战术的落后。鸦片战争的作战双方,一方是犹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大清王朝的军队,另一方是已经实现近代工业化的英国的军队,社会形态的代差造成了双方军队之间的代差,从军事上而言,具有代差的双方军队的交战,胜负是没有悬念的。  战场
期刊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a;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b;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c;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d,虚实是也e。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f,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g,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h,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i,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
期刊
(齐景)公曰:“请问求贤。”  (晏子)对曰:“观之以其游,说之以其行。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进而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内篇问上第十三》)  (齐景)公说:“让我向您请教怎么求贤。”  (晏子)回答说:“通过他的交游观
期刊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绯瑶,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期刊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的时代,政权更迭频繁,但思想界却并不显得暗淡,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葛洪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代表作《抱朴子内篇》和《抱朴子外篇》,无论在中国道家思想史还是中国儒家思想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所要介绍的是《抱朴子外篇》。思想家葛洪与《抱朴子外篇》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一般认为他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卒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363
期刊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将“治外法权”拱手让人,这既是重大的国权损失,也是莫大的民族耻辱;回溯其丧失过程,深究其时代背景,可窥见清廷君臣之短视颟顸,更可引为今鉴。  所谓“治外法权”,即免除本国法律的司法权。例如,一个甲国公民在乙国涉嫌犯罪,如果享受“治外法权”,则乙国法律不能对其进行审判,只能将其送返甲国审判。给他国公民以“治外法权”,即放弃本国法律对他国公民的司法审判权,使得他国公民得以在
期刊
凭借20多年前播出的《我爱我家》中几分钟的亮相,许久未露面的葛优葛大爷又火了一把。为什么?凭的就是他饰演的游手好闲的二流子纪春生的标志性动作“葛优躺”,其动作要领是保持从椅子上将溜下未溜下的状态,配合一脸生无可恋的放空表情。“葛优躺”一火,大家发现喜爱这样坐姿的人还真不少。的确,瘫坐在沙发上从头到脚放松,那自然很舒服,但也确实不够雅观,说白了,“葛优躺”不就是传说中的“坐没坐相”嘛。  说起“坐没
期刊
北魏(386—557)早期的历史,从道武帝拓跋珪(371—409)的建国开基,历明元帝拓跋嗣(392—423)的整固发展,到太武帝拓跋焘(408—452)的扩张并最终统一北方,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其中每一步都有汉族士人的贡献。清河崔浩(?—450)a历仕三朝,是北魏早期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分量的一个人物。崔浩之死,不仅是个人政治生涯的悲剧,也是北魏早期历史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反映。  一、崔浩的家
期刊
马背上的共和国  作者:李升泉 李茂林 著  定价:39.00元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是由苦难走向辉煌的年代。红军将士以奋斗、艰辛,以致生命,创造了那段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历史。全书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为背景,以文学笔触、生动细节,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扣人心弦、波澜壮阔的长征历程。作者历时三年,行程万里,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进行了寻访,又参阅大量回忆文章、地方史志,以及各类研究著作,写出这部
期刊
广义而言,茶叶采制和贮藏、饮用的器具统称为茶具。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了贮茶、烤茶、煮茶和饮茶等茶具24件,真正属于饮茶的用具其实很少。我们这里所说的茶具,主要指煮茶、泡茶、饮茶时所用的茶壶、茶碗、茶杯和茶盘等。  我国古代对茶的称呼很多,一般认为,在唐代以前,广为流传的名称是“荼”,还有茗和槚等。到了唐代,荼才定型为茶。唐代以前,人们最看重的是茶的药用价值,把茶当作治病药品,只是偶尔饮茶止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