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技术军官的“成功道”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23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随着新军事变革在部队的深入推进,人民军队的人才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我军军官方阵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技术军官正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携笔从戎的青年学子成为我军技术军官群体中的一员。那么,在军营,他们作为的天地到底有多大?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新疆军区某雷达修理所三位青年技术军官的成长故事,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成功有许多种,但贵在做自己想做的人
  
  5月中旬,已是新疆军区某雷达修理所高级工程师的孟晓军,应邀为某部官兵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一个原本可以上北大的高材生,却选择了携笔从戎,从迷惘失落,到怀揣几十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他最终成为了人人崇拜的雷达维修专家。
  千言万语,但孟晓军却浓缩成了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会有许多种,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人。”
  1994年,高考。孟晓军的成绩超过了国内一流大学的录取线,可他却偷偷填写了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雷达专业这个志愿。
  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行为,但在孟晓军的心里,这个梦想早已存在。1991年,还是一个中学学生的孟晓军,被远在万里之外的海湾战争所吸引,望着电视屏幕中美军导弹穿云破雾,像长了眼睛一样催毁着伊军基地,他的神经犹如遭到强烈的电击,不由自主的,他萌生了“参军报国”的梦想。
  基于这个志愿,孟晓军步入了神圣的军事学堂。
  军校毕业,孟晓军主动要求分配到新疆军区某雷达修理所。可当他来到部队后,却发现梦想与现实存在着巨大差距,几十种雷达装备,让他眼花缭乱,每天身着工作服,在维修工间一千就是十几个小时;到基层部队进行雷达巡修,通常露宿野外,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一口。特别是当他听到自己的同学有的出国发展,有的身居大都市,工作条件、待遇、地位都比自己强时,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陷入了迷惘。
  如何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孟晓军在一次工作经历中,找到了答案。那一年,部队的一部普通雷达需要修理,所里考虑到他是雷达专业的高材生,就把任务交给了他,可他折腾了整整一个星期,也没将其修好。
  修不好雷达,这让孟晓军感到了莫大的耻辱。从此,他把一切心思都用在了勤奋钻研上,从电路原理,到微机光检测,从我军雷达配置,到外军新型雷达的掌握,经过6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雷达维修专家。
  “做自己想做的,就一定会成功。”多年以后,孟晓军感慨地说出了这句话。如今,已是高级工程师的孟晓军,虽然有几十项科研成果集于一身,但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要把自己的能量發挥到极致,以兑现自己的青春诺言。
  
  实现人生价值,最重要的是自己被需要
  
  一米六九的个头,小平头,娃娃脸。李磊站在那里,显得拘谨和憨厚,让人怎么也看不出这个28岁的技术军官,是新疆军区某雷达修理所某研究室主任。
  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在校成绩优秀,分配到部队后多次立功。李磊给人的印象是,成长之路太过于顺风顺水。
  军校时,他多次参加军地电子对抗大赛,多次荣获大奖,校方想留他在学院工作,面对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李磊却选择了遥远的新疆,他给学院留下的告别感言是:基层部队更需要人才,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我牵引,才是他想要走的路。
  
  分到新疆军区雷达修理所的最初几年,李磊也显现出一种对部队的不适应,雷达种类太多,分布太广,且所里人才济济。有一段时间,他接不上维修任务,天天无所事事,感觉自己存不存在对部队建设没有任何影响。
  要想找到位置,就得奋发有为。李磊没有因为自己不被重视而自我埋没。他运用在军校打下的坚实基础,为自己进行了“自我设计”。
  2007年,总部为部队配发了一批新型雷达装备,这让李磊亢奋不已,无数个周末和夜晚,他潜伏在这些高端装备前,摆弄、研究、试验。心血磨砺,一年多的时间,在许多人还摸不着门道的情况下,他已能够轻松地摆平那些尖端雷达,结合新型装备在部队的实际运用,还顺利搞出了两项军队科技进步奖。
  技术干部靠实力说话。李磊的与众不同,使他成为了所里必不可少的尖端人才,每一次执行重大保障任务,都离不开他的身影,而他在技术岗位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也使他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敬佩,更让他战胜了比自己年长许多的技术同行。军区装备部党委在选拔一名科室主任时,经过考核,上级党委毫无争议地把他提升为室主任,命令下达的那天,他刚刚28岁。
  “有人曾说,技术干部在军营很难有所作为,这太绝对。”指着一大堆荣誉证书和获奖奖杯,李磊自信地说,“只要立足本职岗位,熟练掌握现有装备,让自己成为部队迫切需要的人才,就是一种有作为。”
  
  我想告诉大家,没有什么比知识更重要
  
  2009年3月18日,新疆军区某部会场,数千名官兵集聚一堂,聆听一位青年军官的事迹报告。他讲出的第一句话是:要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作报告的人,是新疆军区某雷达修理所移动电站主任,名叫纪显华。
  多年来,这位青年技术军官,面对上大学时的报国热情,到参军后从事技术工作所出现的心理落差,变压力为动力,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在他的身后,是数以千计的“伤病”移动电站装备起死回生,成为部队官兵维护万里边疆安全的坚强屏障。
  一个在平凡岗位&q-作的青年技术军官,能为军队的建设做出让人羡慕的成就,纪显华靠的不是当官出人头地,而是默默无闻的奋斗和奉献。
  22岁那年,纪显华军校毕业,分配到新疆军区雷达修理所,开始与移动电站打起交道。打那时起,发电机的轰鸣声便一直伴随着他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曾有人对他说:“你是大学生干部,到部队就应该当官带部队,整天与发电机打交道,不会有什么出息。”
  他回应说:“既然学的是技术,就不要考虑当官的事,搞技术同样有出息。”
  雷达移动电站虽然看似普通,但在战场上决定着雷达是否眼睛明亮,纪显华做的,就是擦亮雷达的眼睛。
  2008年夏天,纪显华受命参加多兵种组成的联合军演,深山峡谷,移动电站的全天候保障,就像是一个人的心脏,不能出现一点闪失。但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的运转,在部队发动全面进攻的前夜,雷达电站却突然出现故障,部队一时陷入困境。
  指挥部首长急得跳蹦子,已经三天没合眼的纪显华尽管身体的能量接近极限,可他还是迅速投入到维修工作中,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短短两小时,装备故障在他的手上得以排除。
  虽然干的是风来雨去的活儿,纪显华却把自己的这份事业看得很重。这几年,部队的雷达装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对移动电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擦亮雷达的眼睛,他先后研发了“负载试验箱”、“柴油机便携式油路检测仪”等近10套系统,并熟练掌握了20多种电站的等级修理,因为这,他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干部。但谈起这些荣誉,纪显华却有些脸红。在他看来,知识无止境,越来越精的装备信息技术,需要每一名技术干部增强紧迫感,只有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打赢”未来战争才会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 王通化
其他文献
老丁身上有许多谜:他只有小学学历,却敢跟大学教授较真,他研发改进的一系列教练仪器让专家教授们为之惊叹;他虽说是一个兵,却当了10年艇长,操艇技术在全水警区无人不夸;他是全海军45个港岸教练室中唯一的“兵主任”,海军司令员视察后表扬他“能干,有头脑”,还提议就在这里召开海军系统的现场会,让他介绍经验……    提起“兵主任”,在北海某水警区几乎无人不晓。他叫丁宝英,是一名士官,却担任正营级别的港岸教
期刊
“热爱军营,磨炼自己,增加阅历……”,带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梦想,带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追求,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穿上了军装。从此,他们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大学生,还是一名士兵。他们的履历中,除了学士、硕士,还将在两年后填上战士这个“学历”。他们的当兵故事刚刚开始,属于他们的传奇和梦想正在从这里出发。    王钊:军营里找到新坐标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王钊从小就没有想过来当兵,他是带着国家事业单
期刊
敢和刘翔比高低    73142部队在训练间隙,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比武、小竞赛活动,调动战士们的训练热情。他们把炮架当做跨栏,开展“大架跨栏”比赛,这样的难度恐怕连“飞人”刘翔也不敢尝试啊!  (崔世华 王宗显)    “八一晚会”呈现士兵艺术    “我是一个兵”庆祝建军83周年文艺晚会近日在空军礼堂演出。这场晚会没有一位专业演员,所有节目都由基层官兵自编自导自演,时代特征鲜明、军旅气息浓
期刊
我出生于陕西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  这里,不但孕育了中华民族的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更孕育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文化——延安精神。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厚重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就像一座丰厚的精神富矿,让我受益终身。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回忆走过的岁月,如果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军营这所大学校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使我深深地懂得:物质的东西越追求越贫瘠,
期刊
周华兵,从普通大学生到训练标兵,他短短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军事训练基础课目14项全优的成绩,在同年兵中第一个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加入党组织。    “记住当兵的誓言,决不轻言放弃”    周华兵家住在长江边,’98抗洪时,解放军官兵在滔滔洪水中奋不顾身抢救人民生命的高大形象。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得烙印,他立志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军人。2007年报考军校,因几分之差与军人梦失之交臂,他接着报名参
期刊
国防生专业填补海军院校培养空白    解放军生活: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一项朝阳事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10年多时间里,海军依托培养工作在实践探索中都取得7哪些成绩?  徐太勇:1999年以来,海军先后与14所普通高校签订依托培养协议,设立12个选培办,投入3000多万元专项经费,出台了15个依托培养的法规性、指导性文件,初步形成了军地融合、合力培养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海军建设实际
期刊
从离开学校那天起,他便一头扎进川西北的大山深处,一待就是27年。他的人生默默无闻,他的事业却惊天动地。作为我国空气动力学专家、总装某基地研究员,他的名字便意味着权威。他主持和参与了90余项国家、军队的重大科研项目,探索掌握了13项具有重大科研应用价值的低速空气动力试验新技术。他把功勋刻进国家年轮,也刻进了自己壮美的风洞征途。    多年以后,大校王勋年仍能清晰地记得那次广州之行的冲击与选择。  那
期刊
在雅鲁藏布江畔有一群高原忠诚卫士,他们几乎都是黑脸汉子,却又黑得不够纯粹,因为脸上总挂着两团“高原红”,他们黑的是脸,红的是心,奉献给辖区群众的是一抹象征平安、和谐、幸福的温馨绿色。    西藏林芝地区朗县的东南部,有一个让人留恋驻足的边境乡镇金东乡,它座落在古老神奇的雅鲁藏布江畔,地名寓意着“显现”、“光明”之意。这里有林芝地区唯一的一处国家级文物烈山古墓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金东乡成为朗县
期刊
跳伞是勇敢者的运动,是挑战自我的心理战,世界上千百万军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优秀并幸运者才能成为伞兵。  本文这些“90后”的战士,作为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人,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空降兵,他们进行高强度训练、接受心理与生理极限挑战,但那份艰难困苦远超乎于他们的想象……    冉冉升起的旭日,映红了万里碧空。今年3月10日清晨,鄂北山区春寒料峭,伴着“隆隆”的轰鸣,数架墨绿色战鹰平地而起,向着指定空
期刊
杨坤之美,不仅体现在明澈的双眸、美丽的容颜、醉人的笑容,还皆因她的善良、包容、才华。  这是熟悉杨坤的人们一致感受!  栗花怒放,柳条轻拂,在电波穿梭的通信机房,官兵争相对记者介绍她们指导员如何如何的美!  玉手纤纤,轻舞键盘,嘀嘀嗒嗒的电波声,正述说着一名基层党员为党添彩、一个当代青年忠诚使命的动人之美!    憧憬之美——學士成战士,她在追求卓越中完成人生转型    医学学士杨坤在大学期间入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