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持续改善的误区!(之一)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f107893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胡光书
  
  中国企业开展改善革新活动时,不要为了眼前的结果而喜忧,不要动辄挥动考核大棒,而应明确改善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否则是不能产生改善文化的。
  近来,中国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善活动。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尽管市场不断扩大,销售额不断上升,但是企业的利润并没有成比例增长;第二,虽然一直以来中国企业致力于从外部(尤其是从国外)导入管理体系、管理规范、管理技法、设备及技术等,但是并未达到当初的预期效果;第三,企业高层和一线操作工之间的中间管理层(部长/科长级管理人员)并没有成长起来。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应该明确改善的目的和目标,这是本质层面的问题;第二,实践或者实施能力才是管理的生命线;第三,没有现场的活性化就没有企业的成长。
  首先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明确改善活动的目的或目标。
  
  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现在,很多企业正热烈地开展改善革新活动。内容从诸如如何削减库存、如何消除动作的浪费,到质量问题、设备保全、安全等等活动。
  拿削减库存来说,大家都学到了库存是“万恶之源”、“浪费的温床”、“吞噬现金的害虫”。还有比如库存受生产过程周期时间(加工时间+搬运时间+检查时间+停顿时间的总和)长短的影响等。因各种管理书籍、专家学者、咨询师都在强调这些东西,所以大家都对此深信不疑,也将削减库存作为改善的重要课题,以现场为中心进行类似于“答非所问”的推进活动。而且,凭借现场的马力(高压式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为什么“库存就是浪费”?为什么需要缩短“过程周期时间”?为什么“改善活动能培养人才”?为什么“改善活动”不能作为“文化”在企业里扎根?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企业,令人意外地少之又少。但是最近逐渐有一些企业经营高层开始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而且也在逐渐认识改善活动的根本了。
  那么,这些微妙的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是企业的经营者逐渐开始反省这样一些问题:迄今为止的改善活动,虽然强调生产现场的浪费排除,嘴上都在说全员参加等,但是由于认识上的问题造成推行时的口是心非;以及借口推进活动中没有手法、技法、经验等,理直气壮地说“做不到”,从而逃避责任。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对经营高层面对市场不断扩大,但是利润越来越少时的焦虑表情,看得越来越多了。
  
  本质层面的思考
  
  那么,在此想和各位读者一起从本质的层面重新整理一下思路:削减库存等改善活动的目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毋庸赘言,库存不仅是万恶之源,同时也掩盖了企业中隐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恶化了企业体质。我想对此各位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困惑在于:库存削减后,财务损益表上的利润(表面的利润)就会减少,这好像就发生矛盾了。由于财务会计上的销售额、利润的增减,是衡量企业价值强有力的标尺,因此大多数企业到了财务年度的期末,都有通过库存合理合法地调整销售额和利润,进而粉饰账面的倾向。但是进入下一期后,又以“库存调整”之名进行降价销售,造成库存估价的亏损(损失),恶化现金流。这就是一些企业以“削减库存”为名进行的所谓改善。
  


  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改变一下既有的认识:削减库存的效果,本来就是表现在现金流上,尤其是明确地表现在FCF(free cash flow,自由现金流)上。
  FCF的计算公式为:
  FCF=营业利润×(1-实际税率)+折旧费用-设备投资-运转资本增加额
  其中,运转资本=应收货款+盘点资产-应付账款
  如此,削减库存的目的或者目标本应在于增加现金流,换言之,意义在于提升企业的体质。也可以说:首先,削减库存的目的或目标,就是力图有效活用借贷对照表(B/S)中的经营资产(有形资产×知识资产×情感性资产),将其称为削减库存活动的使命也未必为过。其次,关于缩短过程周期时间,很多人认为它不过是个时间的概念,实际上过程周期时间的真正含义是投入资本(运转资本+有形固定资产)。另外,一般所说的浪费,是不区分变动费用/固定费用的“多余的费用支出”。也即费用流向外部(cash
  out)。从这个思路说,改善活动必然要以“TOPDOWN(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这是因为,现金流的最终责任主体不是别人,就是经营高层。高层经营者应承担和现金流有关的全部责任,而不是仅仅检查一下销售额和利润(P/L)那样单纯。确立预算也是一样的道理,通过月度决算把握现金流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动力。
  将以上内容加以归纳,就是图表。
  当企业利用主业坚实的盈利,即营业现金流为正,进行设备投资,偿还借款或者支付红利之后,剩余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为正的状态,这种情况称为盈利。
  当主业的现金收支为赤字(营业CF为负),还要进行设备投资(投资CF为负),不足的资金只有通过借款或者增资(财务CF为正)进行补充,这种情况虽然账面有现金(现金等价物),但都是借来的。这种状况持续几年之后,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直面成本的发生源头
  
  因此,在考虑今后的改善活动时,不要马上关注作为改善手段的手法、技法,而要更加着眼于改善的目的、目标,要考虑从本质的层面重新定义目的和目标。实际上,已经有一部分企业注意到这个问题,并着力推进全公司共同参与的改善活动。
  总之,仅凭手法、技法是不能达到全员参与的动员作用的。我们更通俗易懂地把目标比作汽车的发动机,将计划当作变速箱,而预算则可以称为燃料。就像变速箱里面有很多齿轮一样,管理的循环中也有很多企业活动的“齿轮”,比如:“销售的循环”与“生产的循环”、“采购的循环”等。这些齿轮如何咬合来传递发动机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由于预算制度上的制约,造成这些循环无法充分咬合。
  将以上内容加以归纳,希望中国企业的经营高层在改善革新活动的认识上,将视线转向更为本质的层面,以更大的决心直面成本的发生源头——现场,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首先,不要仅仅为了眼前短暂的结果时喜时忧,不要动辄挥动考核制度的大棒以激励部下,这样是不能产生改善文化的。其次,从技术论、体系论、规范论等角度讨论改善的好坏,毫无意义。不要混淆手段和目的,要想一想,我们真把握了现场现时正在发生的混乱状况了吗?管理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系日本中产连执行理事。译者为北京中产连副主任。)
  责任编辑:田瑞秋
其他文献
中国品牌为何没“粉丝”?  6月29日的纽约第五大道,苹果专卖店的门口,等待开门的队伍几乎望不见尾。最前面的Greg  Packer已经足足排了109个小时——这些沉默的等待,在iPhone发售那一刻突然爆发,气势让全球都为之感叹。  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苹果品牌拥有众多的“粉丝(Fans)”级客户。海外媒体报道称:费城市长斯特里特也是超级苹果迷,6月29日凌晨3时30分便赶到  AT&T店铺排
期刊
同为胶片厂商的富士,在数码时代,非但没有重蹈柯达覆辙,反而取得了更快的增长。转型,是任何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必须要做的事情。    丰田并非日本制造业复苏的惟一受益者,富士胶片在度过了全面转型后,借制造业复苏的东风,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规划。面对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富士胶片开始了新的尝试。  在传统胶卷市场萎缩、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富士胶片如何实现数码化转型?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如何才能实现本地
期刊
全球范围内人力资源职能有半数正在经历着转型。    HR转型面临三障碍    美世咨询《2006年全球人力资源转型研究》显示:在不断变化的业务和企业需求的推动下,在企业内部的组织和战略变革的带动下,全球范围内半数(50%)的企业正在进行人力资源职能转型,而12%的企业已经在去年完成了转型,另有10%的企业计划在明年内开始转型进程。  调查显示:在中国,有69%的公司正在或即将进行转型。但是没有人力
期刊
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教授的“美日管理比较”系列,已经连续刊登了六期,通过比较,我们认识到了美日在企业管理体系上的根本差异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的企业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在本期内容中,我们就美日管理中体现出来的差异,采访了两位美日管理的代表人物,他们之间的真实PK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体会。  Kronos是美国劳动力管理软件公司,也是位列甲骨
期刊
合并并非一个企业的终点,路透在刚刚复兴的时候欣然投入汤姆森的旗下。另一个巨头的时代或许即将开始。      环视全球,很少有像路透集团这样特殊的企业。这家156年以来一直被奉为全球新闻业鼻祖的英国通讯社,拥有着从牛津、剑桥一脉相承而来的清高傲慢。新闻的独立性从来被视为不容丝毫亵渎的至高准则,尽管这家企业90%以上的收入已经不是来源于新闻。2001年以来,庞大、傲慢的路透集团开始陷入危机,而CEO汤
期刊
《中外管理》:我们知道位列财富千强的公司中有很多都是Kronos客户,Kronos进入中国市场很大一个原因应该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Kronos是否也确信中国企业也需要“劳动力管理”这样的工具呢?    Aron J.Ain:我们进入中国市场,除了这些跨国公司的客户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公司本身的成长也是非常迅速的,我们相信这些产品将给本地公司带来极大的改善。  我们认为:劳动力的管理成本本
期刊
《中外管理》:“精益生产”是来自丰田生产体系,并对全球的制造业产生了影响。美国企业也在积极学习,甚至将其纳入管理工具中,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佐佐木元:精益生产是美国学者对日本生产管理体系的总结,但是有些方面我并不同意。例如管理软件,强调的是管理人,而我们认为培养人才是精益管理的真理。  管理的有效性是体现在现场的小组活动上的。小组活动也许并不直接创造利润,但却可以提高团队精神,因此工人的稳定性
期刊
将维护和运营费控制在IT总预算的30%,而创新占70%,已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新追求。      亲爱的赫德先生:  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30/70是企业IT的目标。  上周,在维加斯的主题演讲中,赫德先生称惠普公司要削减开支,以更多地投资于创新。赫德先生保证惠普公司将把维护和运营费控制在IT总预算的30%,而创新占70%。我们对这个比例完全赞同。事实上,我们为实现同样的目标已取得了切实的进展。  2
期刊
两盘教学录像带  ——“严格”不仅仅是“纠错”    哲理的故事  198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成人学习进程这一项目时,曾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一批成人学员组成了两支保龄球队,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两队进行了几场比赛,比赛成绩两队互有胜负,难分上下。研究人员将全部比赛过程都摄录了下来,并将录像带分别提供给了两支队伍,以便他们能借助录像带来提高队伍的球技。所不同的是,分发
期刊
本土企业成长时,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改变战略。    2006年,百事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全球除美国以外的首个饮料研发中心,意在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独特产品;无独有偶,同年美国3M公司在中国开始由产品制造向产品创新转型,该公司认为只有通过本土研发,才能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把研发作为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这与前期注重制造和营销相比,意味着他们的在华战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