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享受快乐的快乐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pan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个时代,让我想留在那儿,我希望是我写作的那个时代。
  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李诞,从愤怒的文艺男青年,成长为迎合时代的段子手,只是,嘻皮笑脸之下,他还保持着一根温柔的刺,阵痛让他无法成为一个彻底装睡的人。
  那一刻,决定跟世界同流
  李诞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学时,他文艺青年的气质初显,戴着800度的近视镜,忧郁沉闷。他自命不凡,读书写诗,总考第一,是老师眼里前途无量的好学生。高中时,他文艺青年的气质开始爆发,叛逆不拘束缚,将“上学有啥意思,太土了”挂在嘴边。于是,他第一年高考名落孙山,复读一年后考上广州的一所大学。
  大学里,找不到人生航向的李诞,将自己的愤怒与才情写成段子发在网上,结果被传得满天飞。有广告找上门来,发条微博就能拿1500元,可他对此不屑一顾。
  段子手们互相转发赚人气,蹭热点买水军,李诞对此特别鄙视。他不随大流,觉得这样的钱挣得没意思,他始终维持一种精神上的洁癖。于是,他成了段子圈一个招人烦、刻薄且凶猛的存在。他读《动物凶猛》《青铜时代》,读弗洛伊德、米兰·昆德拉……只有在书里,他才能够找到同类。
  毕业时,李诞怀揣新闻理想去南方某刊物实习,心怀朴素的正义感,要为改变世界添砖加瓦。他以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直到实习期的那个春节,他跑到火车站排长队,好不容易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他回到单位,在电梯间听到两位同事的对话:“回家的票买到了吗?”“不用去买,我们跑春运口的有留票,我帮你弄两张。”就在那一刻,李诞果断放弃了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
  李诞转战北京,以嘻皮笑脸的形象渐渐走红。他一边写段子,一边做自由撰稿人。后来,他加入东方卫视《今晚80后脱口秀》,很快和朋友王建国成为《今晚80后脱口秀》幕后主力写手。制片人叶烽一脸得意地告诉他们:“我跟台里说了,很快就给你俩解决编制。”两个人一愣,异口同声地反问:“为什么要编制?”
  李诞骨子里不喜欢被限制,他要做一个“说走就可以走,自己做自己的主”的人。
  看明白,变聪明
  李诞赶上了中国脱口秀的爆发期,也赶上了“聪明是性感”的审美新时代。他被强行推到舞台上,顶着一头粉红色的头发,收割着百万粉丝。凭着脱口秀节目,他一夜爆红,成为中国电视脱口秀行业的领军人物,又变身为估值十几亿元的“笑果文化”创始人之一,还拥有了两本“滞销书”。
  小沈阳“过气”,唐国强“神代言”,李小璐“网红脸”,大张伟“抄袭”,凤凰传奇“乡土”……艺人们在台上自黑自嘲,“谁也别饶了谁”。台上涌现出的金句妙语,多是李诞的段子。
  2017年年初,笑果文化第一届脱口秀培训营仅430人报名,而2018年年初,报名人数已达1080人。同时,线下的脱口秀演出也被带动起来,形成了一条脱口秀产业链:从培训营选拔人才在小剧场磨练,通过《脱口秀大会》放大新人的影响力,拔尖的新人输送到电视节目。幽默变成可复制、能批量创作的产品。工业化生产幽默感的能力被李诞前所未有地放大。
  节目中,李诞对自己的捉弄肆无忌惮,“内蒙古时尚翘楚”“一八三大诗人”“滞销书作家”等一连串头衔,都是他原创的自嘲,他用“完成比完美重要”“开心点朋友,人间不值得”等等一夜风行的流行语,来娱乐别人。
  不满30岁,却已经老了
  2018年年初,李诞接受许知远《十三邀》的采访,四个小时的尬聊,引发了无数解读。
  节目中,李诞谆谆告诫许知远:“要赚钱,就不要说太多真话,不要挑战大众。”但他也意识到“如果真话需要放在段子里说出来,做人已经很悲哀了”。对此,他甚至搬出了南宋文天祥的话来形容自己:“存心时时可死,行事步步求生。”许知远因此打趣他:“你的底色比马东还悲凉。”
  访谈的最后,李诞剖白说,许知远给人的感觉是苦大仇深,骨子里反而是一个享乐主义者;自己天天嘻皮笑脸,底子却充满了虚无感。许知远源于认真,走向了深刻;李诞自认懒惰,选择了浅薄。许知远40多岁了,但他依然年轻,因为他对世界仍有旺盛的好奇心。作为一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他相信人自身有他寻找意义的系统,所以他罗列了40岁之后的人生计划,打算一样样去实施。李诞虽然不满30岁,却已经老了,觉得一切都没劲,对世界和自我没有探索的欲望。
  节目录制过程中,李诞不无心酸地对许知远说:“这个节目播出后,大众对你的印象会好转,而我会被人骂。”但他就那么真诚地任由自己清醒地糊涂着。网友纷纷评论:“许知远永远叫不醒装睡的李诞。”重要的是,漫长的访谈,引发了这个时代的愁思:其实,很多人心里都同时住着许知远和李诞。
  在访谈行将结束时,李诞难得正经地说:“如果有一个时代,让我想留在那儿,我希望是我写作的那个时代。”写作,是李诞仅存的欲望。对物质,他没有什么要求,除了在老家給父母买的房子,他再无房产,也没有车,爱喝酒,但喝的还是初到北京时不过百元的酒。
  几个月前,李诞往创作群里丢了篇3000多字的小说。老友蒋方舟评价写得不好。李诞回答:“我可能就这么业余下去了。”他说他早就把自负扔掉了:“第一是我才华有限,第二是我不愿意付出努力。”他写小说纯为过瘾,所有的快感都在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时候,他写半截就扔那儿了,文档里有大把“烂尾工程”。但他还在写,持续地写,手头又攒了十几万字。
  他特别珍惜写作这件事,为此,写稿时不听音乐,不喝酒,他要干干净净地享受这个快乐。
其他文献
近几年,国家对乡村振兴高度重视,三农短视频渐渐盛行,越来越多的自媒体达人在利用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付费的内容领域。  ID名为“乡村小乔”的博主王小乔,是一名90后,江苏连云港人。一年多来,通过拍摄农村题材的短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被粉丝亲切地称呼为“人美心善的乡村小乔”。目前“乡村小乔”已有200多万粉丝,是三农短视频知名创作者之一。  始于乡村,记录乡村故事  一年多前,小乔放
期刊
摘 要:元遗山是继杜甫之后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集大成的杰出诗人。本文主要探讨了其对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四大家诗风的师法与承继。元遗山的诗作不仅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因素,而且从各方面对前辈名家的精华均有吸收。他是在兼收并蓄、转益多师,无体不工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总体风格,具有承先启后之功的宗匠。  关键词:元遗山 李杜苏黄 继承  元遗山是继杜甫之后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集大成的杰出诗人。过去文学史上
期刊
摘 要:近几年,古体诗词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格律诗创作依据什么韵,是平水韵?还是新诗韵?依据何书为是?一些问题只要理论上搞清楚,自然就會迎刃而解。韵在嘴上,是读出来的,而不是韵书上写出来的。  关键词:古体诗词 诗词创作 用韵 平水韵  近几年,古体诗词创作队伍不断壮大,频繁遇到朋友们关于诗歌押韵问题的讨论。格律诗创作依据什么韵,是平水韵还是新诗韵?依据何书为是?在以前,我不觉得这是问题,可现在却成
期刊
刚刚过去的第十五届中国动漫金龙奖,花落南京科幻作家墨熊。他从2008年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末日祷言》后,笔耕不辍,成为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  《三体》的作者刘慈欣评价道:“墨熊的文字,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精彩的情节和画面描绘,带领我们进入他所构建的世界……像這样的科幻作品,才是当下最应该突破的方向。”  墨熊用自己的语言,宣示着科学幻想的无限广袤,而在每一个人物的塑造中,他反思着人
期刊
摘 要:梁衡先生有多篇文章入选全国教材,究其原因是他的散文很好地把握住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以“小”为落脚点、创新点、出發点,并写出细节感,从而最终发展成我们所熟悉的“大事、大情、大理”。文章借助具体例子分析梁衡散文中“小”与“大”的关系,努力为语文课堂教育实践和中学生写作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与“大” 化虚为实 点面结合 贯通思考  梁衡的散文,一开始的确给人“大”的感受
期刊
社群是一片土壤,能够长出很多东西。社群内容产品带有强烈的人格,背后还有社交属性。  距《久赢真经》出版已经过了9年,那时候的王挺,更像是一位心理学家,在书中用自己的职业销售经验解析销售者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王挺的志向更为远大,他喜欢的行业充满挑战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较量中,他凭借“魔漫相机”用户数破亿大放光彩。  时代在变,产业在革新。如火如荼的创业潮流引领着时代的号角,很多人置身其间却蓦然
期刊
内容付费或知识付费从来不算什么新的概念。  孔子在中国最早办私学,曾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送来十条干肉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公元 7世纪,唐朝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向市民供应历书、经文等,出版业正式登场。  1465年前后,中国民间创办《京报》,公开出售,这是报纸的原始形态。  人们一直愿意为内容掏钱,这已成为天经地义之事。只是现在内容付费有了别样涵义。当下,时间碎片化,
期刊
知识不仅是有价格的,而且还可以溢价。  人生不能失去昂扬之气  上世纪90年代初,周源的爸爸买了一台386笔记本电脑。每次爸爸打开笔记本电脑工作,都是周源最激动的时刻,他站在爸爸身后,看不懂也舍不得离开。如果能亲手触摸一下键盘,那该有多好。正是这种渴望,让他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读大学时,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考研前,周源做好了充分准备,有种志在必得的感觉。但考完试的感觉并不好,他开始担心考不
期刊
“我得到的一切,只因为我的背后有诗人妻子……”  著名旅美画家李自健,人称“艺术游侠”。30年来,他持续奔走在30多个国家与地区举行全球巡回个人作品展,获国际和平特别贡献奖。在李自健美术馆建馆两周年前夕,李自健满怀深情地说:“我得到的一切,只因为我的背后有诗人妻子……”  与妻子的浪漫邂逅  1982年,李自健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回到湖南,在长沙群众艺术馆就职。他联络长沙美术界的精英,创建起湖
期刊
1  一晃儿,离开旧金山差不多二十年了。1997、1998年,我在那座城市住了两年,和荒田处得很熟,常来常往。自离开后,与荒田兄再未谋面,但是时有电话,也时见他的新作;他出版了新书,也都寄给我。  年初,收到荒田兄的三本书,都是去年的新书——《刘荒田散文精选》《刘荒田小品文精选》及《天涯住久》。荒田大多的文字,虽然读过,但暇时也会再翻阅。每每再读,都会笑意油然,我感叹他的精明。他是我见到的最勤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