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 雪世界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很多酷爱雪花摄影的人,当然,远没有拍摄鸟类、拍摄昆虫植物的爱好者多。毕竟拍摄雪花是一件门槛很高的技术。19世纪初,照相术发明不久,显微照相术更是刚刚起步,一个美国农民本特利居然开始用这种方法来拍摄雪花。如今当我再看当年本特利的工作,依然有一种泰山仰止的感觉。黄铜镀金的显微摄影镜头,大画幅相机,拍出的黑白照片丝毫毕现。据说他用一辈子时间拍摄了几千枚雪花,最后死在雪地之中。而他的作品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绝对是上乘之作。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中谷宇吉郎,算得上是一位落魄的核物理专家。在几乎半年会降雪的日本北海道大学,他的核物理完全没有用武之地,继而改行从事低温物理,开始研究冰雪结晶。后来的中谷宇吉郎,成为日本一代物理学大师,而他在雪花摄影方面的造诣也颇为出色,最大的成就在于,他谱写了雪花的家族表,这个表在后来二十多年中由他的同事们几经修改,成了现在世界上雪花分类最为详尽的体系,而北海道也建立了雪花博物馆。如今北海道依然是拍摄雪花人喜欢去的地方,据说在那里还特产一种针状的雪花,在别的地方难得一见。
  21世纪初,人们在网络上看到许多美妙如水晶般的雪花照片,这些照片出自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物理系主任凯尼斯之手。他独特的照明设备为雪花附着上清新淡雅的色彩,拍摄雪花的人习惯称其为“大师”。后来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喜欢研究雪花的人,甚至于雪花摄影师,很多都有天文物理或者数学背景。比如在历史上系统观测雪花形态的第一人应属天文学家开普勒,而第一个发现雪花特殊形态的,又是数学家笛卡尔。由此看来,作为研究天体物理的我来说,被雪花迷住并不是偶然的事情。也正是在天文台,在漫天飞雪而无法进行天文观测的时候,我们开始了拍摄雪花的历程。
  2006年元旦那场山上的大雪可以算得上是我第一次拍摄雪花。简陋的设备,只有一台借来的相机和两枚镜头。普通的相机镜头难以拍摄出雪花微小而精巧的结构,无奈之余,只能尝试两枚镜头的相互组合,也就是将两个镜头拼接成一个镜头来使用。一个镜头充当放大镜,而另一个镜头充当成像元件。两个镜头的组合让我拥有了两倍的放大倍率,然而兴隆的雪花并不大,临时拼凑的设备也难以使用。在宿舍前冻了四个小时,拍到的雪花也不过五枚。倘若放大来看,成像恶劣,模模糊糊,最多只能看到雪花一些粗糙的花纹。看来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差得很远。
  天文台的落雪
  2006年12月31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小张,要不要吃个饺子?”助手小郭打开电火锅的盖子,瞬间热气腾出,我眼镜上结了一层雾。电视里郭靖正在向黄药师滔滔不绝地背诵九阴真经,瞬间有了点过节的感觉。窗外大雪纷飞。这将是我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过的第一个元旦。
  按理说,我该恨死这样的天气。兴隆观测站是远东最大的观测台址,台站上汇聚了国内顶尖的光学望远镜。这次上山,我有五天的观测时间,能分配到用这些望远镜观测天体的时间非常不容易,我期盼优质的观测数据,或许还暗藏着一些不期而遇的小惊喜,当然,这一切都基于完美的晴天。而从昨天起,兴隆的雪就没有停,五天的观测,起码有三天泡汤了。更要命的是大雪封山,只能在山上过这个元旦。不过,我有自己的打算。
  气温,白天最高零下5℃,夜间若是下雪,温度在零下10℃左右,若是天晴就会降到零下二十多度。这是拍摄雪花极佳的气象条件。喜欢天文的人大多酷爱摄影技术,我更是喜欢一个特殊的摄影技法,比如显微摄影。在冬天,显微摄影有最为独特的题材——雪花摄影。这是一个让人沉迷的题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世界上有好几十个雪花家族,我们完全不可预计,究竟什么样的雪花会飘落在我的镜头下。拍摄雪花,与其说是一种摄影,不如说是一次寻宝,甚至于探险。
  受气温影响的雪花
  午夜1点,屋子里安静无声。
  我和我的观测助手正坐在电脑前犯懒。屏幕上重复着我们拍摄的目标—现代望远镜的观测很自动化,只要望远镜运转正常,我们只需要简单操作处理,就可以进行观测。不过遇到突发事件就麻烦——屏幕上的目标突然消失!观测助手一下子警觉起来,跑到外面看看望远镜出了什么问题,刚出门就大叫:“下雪了!下雪了!关望远镜!快!”
  突如其来的降雪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不过这种天气,对于观测助手来说也不错,可以回去好好睡觉。而我又按捺不住好奇,试图再次尝试雪花拍摄。这次我动用了显微镜,在零下15℃折腾一晚,天亮时雪停了。这晚上我利用显微镜拍到了几枚雪花,充分相信了显微镜的实力—在高放大倍率下,雪花的细节丝毫毕现,不过兴隆这场雪的雪花仍然相对单一。
  雪花之所以让人产生收集的欲望,是因为它包含了两种意义上的美:规则之美,随机之美。这两种美正来自于物理世界最基本的原理。然而人们也发现,雪花的美丽确实也有规律可循。在雪花生长的时候,温度和湿度是决定其类型的最主要因素。温度低于零下25℃时,雪花以六棱柱形态出现。而在零下15℃附近,雪花成星状。在零下5℃附近,雪花呈扇形和六边形。在同一温度下,湿度不同也会造成雪花形状差异,比如在零下15度附近,湿度低的环境下雪花呈六边形,而湿度大时则呈松树枝桠般的六星状。也就是说水汽越充沛,雪花越复杂。在兴隆拍到的这些雪花,大多没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可见大气状况,整体上还是比较干燥的。不过,能够用显微镜拍到几枚雪花,已经让我兴奋异常。
  北京久违的冬雪
  雪花拍摄兴隆山成功之后,我和我夫人开始在每个冬天等待着上天赐予的雪花。不过上天往往难以随人愿,北京的降雪往往要到开春,才有所规模。于是每次拍摄雪花,如何精确利用气象条件成了最大的技术难题。
  雪花的拍摄对于环境要求很高。降雪时空气温度通常较高,这是拍摄雪花的大敌。在高于零下5℃的环境中,雪花落在显微镜上很容易融化。而倘若环境温度低于零下15度,接在显微镜上的相机工作就会出问题。于是我们将显微镜改造为冷光源,并购买了冰柜,让显微镜可以充分冷却。而对于相机,我们只好给相机穿上衣服,让其可以正常工作。
  虽然北京的降雪稀少,但每次下雪都会带来一点惊喜。
  2010年元旦后,北京突降大雪,由于当时的气象条件复杂,落下的雪花形态极其多样。其中有直径两毫米左右的六边形雪花,在显微镜下如同刀工精雕的水晶盘子,还有形似蕨类植物叶子一样的雪花,也有形似船舵的复合型雪花。在一场雪中,我们拍到了至少50枚样本,也如愿拍到了线轴状的低温类型雪花。
  2012年,北京在冬天只下了三场小雪,每次降雪都是从后半夜开始,持续到早晨。不过那三次降雪的雪花个头非常之大,最大的如同拇指指甲盖,仿佛可以用绳子穿起来当做饰品。奇怪的是这三场降雪都只有北京地区降雪,而附近的河北乃至天津都没有任何降雪迹象,后来才知道是冷空气从太行山翻过,和渤海水汽相遇才造就的降雪,能在北京降下真是足够幸运。
  至今感到最离奇的一场雪也是在北京,2011年春天,北京迎来了久违的降雪,从天而降的不是六角形雪花,而是各种奇怪造型的冰晶。甚至有的冰晶敢于“违反”物理学定律,呈现出方头方脑的样子。后来我们查阅文献发现,这类雪花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记录,在南极地区发现过类似的雪花,不过这类雪花如何形成,即使现在也尚未得知。能够抓到非常稀有的形状,也算是对我们努力的一点回报。
  为了到更多地方拍摄雪花,我们制作了便携式雪花摄影设备,开始背着到东北追雪。东北较冷的气候条件使得拍摄雪花相对容易,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如冰糖沙粒般的雪,也见到了更多纷繁复杂的结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美丽的雪花,现在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从伊犁河谷到戈壁
  新疆是拍摄雪花的绝佳地点,但由于拍摄设备沉重巨大,我们无法将设备带到新疆进行拍摄,只能使用小型显微镜头作为替代。不过正是在新疆,我们见识了雪花的多样性。2010年冬天,我和我夫人来到新疆伊犁拍摄雪花,当时只携带了一枚便携的显微镜头。这个镜头个头小巧,放大率非常高,而且有良好的成像,接在单反相机上拍摄效果很好。然而到了伊犁却发现,那里的冬天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
  初到伊犁州首府伊宁市的村落,仿佛进入了一个雪的世界。小屋和院墙之上的积雪犹如堆砌了厚厚的奶油,看上去秀色可餐。当时的温度为零下10℃,很适合拍摄雪花,可没过几天,温度升到了零度附近,天上飘落的雪如同鸭鹅的绒毛,用手套接住测量其直径,有五厘米左右,由上百枚雪花组成,这些雪花大多呈星状或针状,相互勾连形成雪片。不过这些雪落地便成了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水汽和泥土的芳香。
  这样的环境自然无法拍摄。望着鹅毛大雪中的银白杨,还有道路上站在马车上赶车的维吾尔人,我试图解开心中的谜团——为何伊犁州的雪如此之大,却温度如此之高?为何上百朵雪花会在这里接连成雪片,如蓬松的鹅绒毛般落下,为何此景在别的地方难得一见?这种气候条件在中国绝无仅有—北大西洋的暖湿气团赐予欧洲丰沛的降水,而到了东边的伊犁州,在南北两道天山的夹击下,挤出了最后一滴眼泪,造就了雨雪丰沛的伊犁河谷。而这里蓬松如鹅毛般的降雪,也要归功于星状和针状的高温类型雪花。正因温度较高而湿润,才形成了这种如同鹅绒毛的雪片。
  离开伊犁州,我们乘车从果子沟赛里木湖去往奎屯。不料这种温暖而多雪的气候有时也很麻烦。路上积雪蓬松而深厚,推雪的机器在雪墙间开路,而雪化之后路面更是泥泞不堪,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融雪性洪水。本来八个小时的路程走了16个小时。长途车一过赛里木湖便进入到荒漠戈壁地带,虽然也是白雪覆盖,可那里的雪却是另一个样子。走下车,一不小心便摔了个屁墩,虽然摔在雪地上,可雪地又冷又硬,比摔在水泥地上还难受。这里的雪花又细又小,随着风在天上飞舞着。我们找机会开始拍摄,发现雪花形态简单,但大多不相互粘连—一道天山,两边的雪截然不同。
  一次,我在克拉玛依拍摄雪花的朋友给我一张照片,黑色的地面上零散着几枚雪花,而它们的样子颇为奇怪—居然有12个花瓣。虽然我偶尔也见过12瓣的雪花,但从未见过如此多的12瓣雪花聚集在一起。克拉玛依本来也是戈壁滩,按说水汽条件也并不丰沛,可这么多12瓣雪花是怎么来的呢?新疆的雪,真是一个谜。
其他文献
最近视点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为进一步增强汶川旅游综合实力,提升汶川旅游产业品牌地位,近日,汶川县启动了“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近年来,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兴且颇具争议的旅游方式,它甚至有自己的名字—黑色旅游(Dark Tourism)。汶川地震遗址游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黑色旅游项目。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随着
Trail Runner  《越野跑者》  期别:Jul/2013  33岁的美国越野跑耐力运动员Max King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仅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囊括了哥伦比亚El Cruce、Way Too Cool 50公里赛以及Lost Creek Trail Run 30公里比赛的冠军、Chuckanut 50公里的亚军、Lake Sonoma 50英里的季军,可称得上是美国最多能的长距离之王
《户外探险》:四川省登协救援队在震后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高敏:四川省登协救援队全称为。四川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工作委员会四川救援队“,一直以山地救援为主。但山难发生的次数是可数的,因此根据目前四川旅游景区较多,事故发生率较高的特点,我们正逐渐将援救的重点从山地救援转移为景区救援。单以某景区为例,一年就出现多次游客走失,被困悬崖的事件。救援以就近救援为原则,为此我们已成立了以当地俱乐部组成的救援分队
本奖项所指向的探险活动是对未知地带和无人涉足的地区,进行有目的的考察和探索并包含一定科学成分的民间探险活动。  长江源沱沱河至通天河漂流  亚洲人首次北极冰潜  易贡藏布上游山峰考察  提名:长江源沱沱河至通天河漂流  提名理由:  长江,起源于青藏高原上海拔六千多米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奔腾盘旋六千多公里,跃过高原,劈开山脉,漫过沼泽,气势磅礴,跨越11个省,最后从上海
OUTDOOR:听说你第一次接触滑雪就不可救药地上瘾了,还能记得那时候的情景吗?  赖刚:至今仍对第一次滑雪记忆深刻。2000年冬天,我在TOM网站主管体育频道,其中有位同事胡卫(如今的南山滑雪场副总)是从亚布力滑雪场出来的,他提议我们搭建一个滑雪频道,于是我和他来到当时最好的滑雪场亚布力,了解这项在中国非常年轻的运动。我滑的是双板,踏上雪板的那一刻起就欲罢不能,一直滑到雪场要关门了才恋恋不舍得收
2003年 金海湖  那一年是在京东的金海湖,第一次见到郭川,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对我们来说,这种活动无疑是为了新鲜空气、啤酒和各种闲聊兼吹牛。郭川,是个结实而寡言的人,应酬了一会儿大家就消失了。片刻后再次出现则是在湖面的帆板上。  风不大,从并不完美的操帆动作中看得出郭川还在深度学习中。在我看来,在中国,帆板是个职业运动员的项目。而看起来三十多岁,实际也确实年近四十岁的他,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热爱
人生就像超马赛,在长时间的比赛里,很自然会有状况佳和不佳的时候。状况不佳时,格外能显示那个人的人生观:他在遇到困境时是坚忍地咬紧牙根,还是在绝望里翻不了身就直接放弃?还是选择苦中作乐、勇敢面对? —关家良一  2013年TNF100北京国际越野挑战赛在门头沟举行,国内的越野跑爱好者云集于此,包括我们熟知的运艳桥和邢如伶,他们在历届TNF100中都是角逐冠军的大咖,他们要挑战的是100公里的路线距离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 “古今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我可不敢说自己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只是回顾自己几年来的攀爬历程,在面对攀岩难度数字时心态竟也是经历这样三重境界。诚如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云,“参
真实的生活里总是有着看似巧合却又顺其自然的规则。同行的摄影师梁子一直在跟拍一位生活在印度几十年的意大利人阿德里亚诺,我们在背后称他为老阿。老阿已全然是印度人的样子,每天赤脚行走,吃饭习惯用手而非刀叉。二十多年前,意大利人阿德里亚诺离开故乡到印度旅行,不过是因为旅行本身。也是老阿带着我们来到了阿仲在乡间的家,和这位前军官一起过了几天的田园生活,是我们这次旅行最浪漫而深刻的记忆。  元旦期间正是当地节
关于成长,一双不断向前迈进的双脚能解释一切。生命是一场有终点的游戏。脚下的道路却不会,或许这就是行走令许多人痴迷的理由。而这也是HiNature经过多年中国市场征程之后,再度上路的理由吧。  2009年2月,HiNature胸怀梦想再出发——全国经销商恳谈会在北京举行,并同时发布了2009新款产品。新款产品在延续一贯风格的基础上,坚持了“最佳性价比”的设计和生产原则。同时追求可靠的品质,继续采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