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元介入太子奶重组,不仅有土地、生产线等固定资产保本,而且还可以借机做大三元在南方市场,即使未来不成功,还有地产可转售,何乐而不为?
渐趋平静的中国乳業突然又被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北京三元股份将联手新华联,拟以不高于人民币7.2亿元的金额,参与湖南乳酸菌巨头太子奶公司的破产重组。
太子奶重组迷雾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三年前,三元因入主三鹿奶粉而震惊業内,但随后便背上重负至今仍消化不良。此次,三元再次令業内瞠目,而牵手新华联更让重组扑朔迷离。
刚“脱贫”,又犯收购瘾
在并购之前,三鹿年销售额超百亿元,而三元不足20亿元。这场被外界认为是难于消化的“蛇吞象”的并购,注定整合困难重重、踉踉跄跄、时间弥长。
2011年8月中旬,在对外宣称“耗时2年对三鹿资产整合彻底完成”的lO天之后,三元股份随即又舍身投入这一资产及债权复杂不堪的破产重组案例中,令人颇感不解。
到底是什么缘故让三元股份如此心急?
还有,三元股份目前现金流依然紧张,不得不依靠外部资金维持。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高达4.9亿元。就在8月初,公司再次向实际控制人借款8000万元。现金流如此捉襟见肘,为何要远离自己的大本营,千里迢迢来到湖南“娶”太子奶呢?难道说三元吃不良资产上了瘾?新华联实力雄厚,又为何要拉上三元?
“奶翁”之意不在奶
对此次三元介入太子奶重组,许多業内专家并不看好——
广州市奶業协会理事长、乳業专家王丁棉表示,太子奶曾是乳酸菌饮料行業老大,但太子奶品牌已今非昔比,含金量已经很低,接手三鹿这个包袱之后又去接手太子奶,令人匪夷所思,“三元都快成破产企業收购专業户了”。
东方艾格农業咨询公司高级乳業分析师陈连芳表示,三元股份这么多年还没有把三鹿这个烂摊子弄好,说明国内乳業环境糟糕,也说明三元能力有限。
知名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则称,三元一直在寻求全国性的突破,然而三元的整合战略不清新,它在整合品牌价值为零甚至为负的三鹿实在得不偿失,而太子奶现在属于“休眠”品牌,前景并不看好。
作为二线乳企的领头人,三元其实并不笨,它有它的精明之处,也知道太子奶已今非昔比,属于“休眠”品牌。那为何要在连续亏损了两年后又向负债累累的太子奶抛去绣球?一些专家认为,“奶翁之意不在奶”,在乎其它。
“三元携手新华联整合太子奶是各取所需,不过二者应该都是看中太子奶的厂房地皮和巨大的土地储备。”王丁棉表示,除了新华联以房地产为主業外,北京三元的产業中也包括房地产,一旦太子奶这些工業用地转做其他用途出售,那么其价值也将飙升。但業内其他专家持不同观点,认为三元联合新华联出手,其核心目并非土地。
那三元接盘太子奶核心目的何在?有关内部知情人士指出,三元其实在迂回前进、暗渡陈仓,为滞销奶粉寻找另一条出路。
据悉,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乳酸菌饮品,以养乐多、娃哈哈、蒙牛优益C等畅销产品为例,在其配料表中,奶粉均是重要原料。
所以,如果三元能成功重振太子奶,不但能救活太子奶乳酸菌品牌、再塑一个乳酸菌品牌,而且亦能激活三元生产潜能、扩大奶粉自产自销,可谓一举两得。
因此,对三元自身产業而言,可谓是一箭双雕,外加未来地产可转率,更可谓是一箭三雕。不仅如此,这一“箭”拉得也并不用太费力。虽然業内人士们大多唱衰三元对太子奶的重组,但资金紧巴巴的三元介入太子奶重组其实用不着出太多钱,其中大头将由新华联来承担。
若真如此,三元这单买卖还是很划算,不仅有土地、生产线等固定资产保本,而且还可以借机做大三元在南方市场,即使未来不成功,还有地产可转售,何乐而不为?“大限”或逼三元加紧收购,二线乳企洗牌加剧
乳業准入新规发布后,中国的乳制品加工企業目前有2000家左右。据業界有关专家预测,此轮资格重审、颁发新“准生证”,到年底理论上至少有一半企業是不符合要求的,但实际上将会使20%~25%的中小乳品企業被淘汰出局,整个国内乳制品行業的洗牌将加速。
目前,已有不少中小型乳企已自发萌生退意,一部分企業要么选择转产,一部分要么只能接受停产或者被并购的命运。
三元或是此大限的背景下,萌生了加紧收购、不得不出手的念头。因为在乳業大限中将逼45%的中小乳企退出市场、空出两三成份额。毫无疑问,这将促使乳業巨头加大兼并收购力度、加速市场垄断并危及二线乳企生存。在此背景下,迫使三元等二线乳企也开始了资本并购游戏。
据悉,目前蒙牛、伊利、光明等几大品牌已占据80%以上的国内乳業市场。而皇氏今年6月也以1亿收购了大理来思尔,完成了上市后的首次兼并。此前完达山2.6亿拿下圣元部分资产,新希望则收购了白帝100%股份。但整体而言,二线乳企的整合力度尚不强,不如蒙牛、伊利等巨头凶猛。
专家认为,兼并对之后整个企業的奶源控制有益,市场份额也会相应变大,有利于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品牌效应;对被兼并的品牌而言,或可能谋得资金、网络的支持,赢得更快的东山再起。以皇氏、三元为例,小的强强并购可谓双赢。不好的方面在于,兼并需要较为漫长的整合期,目也不一定能适应市场,发展前景尚难预料。
渐趋平静的中国乳業突然又被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北京三元股份将联手新华联,拟以不高于人民币7.2亿元的金额,参与湖南乳酸菌巨头太子奶公司的破产重组。
太子奶重组迷雾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三年前,三元因入主三鹿奶粉而震惊業内,但随后便背上重负至今仍消化不良。此次,三元再次令業内瞠目,而牵手新华联更让重组扑朔迷离。
刚“脱贫”,又犯收购瘾
在并购之前,三鹿年销售额超百亿元,而三元不足20亿元。这场被外界认为是难于消化的“蛇吞象”的并购,注定整合困难重重、踉踉跄跄、时间弥长。
2011年8月中旬,在对外宣称“耗时2年对三鹿资产整合彻底完成”的lO天之后,三元股份随即又舍身投入这一资产及债权复杂不堪的破产重组案例中,令人颇感不解。
到底是什么缘故让三元股份如此心急?
还有,三元股份目前现金流依然紧张,不得不依靠外部资金维持。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高达4.9亿元。就在8月初,公司再次向实际控制人借款8000万元。现金流如此捉襟见肘,为何要远离自己的大本营,千里迢迢来到湖南“娶”太子奶呢?难道说三元吃不良资产上了瘾?新华联实力雄厚,又为何要拉上三元?
“奶翁”之意不在奶
对此次三元介入太子奶重组,许多業内专家并不看好——
广州市奶業协会理事长、乳業专家王丁棉表示,太子奶曾是乳酸菌饮料行業老大,但太子奶品牌已今非昔比,含金量已经很低,接手三鹿这个包袱之后又去接手太子奶,令人匪夷所思,“三元都快成破产企業收购专業户了”。
东方艾格农業咨询公司高级乳業分析师陈连芳表示,三元股份这么多年还没有把三鹿这个烂摊子弄好,说明国内乳業环境糟糕,也说明三元能力有限。
知名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则称,三元一直在寻求全国性的突破,然而三元的整合战略不清新,它在整合品牌价值为零甚至为负的三鹿实在得不偿失,而太子奶现在属于“休眠”品牌,前景并不看好。
作为二线乳企的领头人,三元其实并不笨,它有它的精明之处,也知道太子奶已今非昔比,属于“休眠”品牌。那为何要在连续亏损了两年后又向负债累累的太子奶抛去绣球?一些专家认为,“奶翁之意不在奶”,在乎其它。
“三元携手新华联整合太子奶是各取所需,不过二者应该都是看中太子奶的厂房地皮和巨大的土地储备。”王丁棉表示,除了新华联以房地产为主業外,北京三元的产業中也包括房地产,一旦太子奶这些工業用地转做其他用途出售,那么其价值也将飙升。但業内其他专家持不同观点,认为三元联合新华联出手,其核心目并非土地。
那三元接盘太子奶核心目的何在?有关内部知情人士指出,三元其实在迂回前进、暗渡陈仓,为滞销奶粉寻找另一条出路。
据悉,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乳酸菌饮品,以养乐多、娃哈哈、蒙牛优益C等畅销产品为例,在其配料表中,奶粉均是重要原料。
所以,如果三元能成功重振太子奶,不但能救活太子奶乳酸菌品牌、再塑一个乳酸菌品牌,而且亦能激活三元生产潜能、扩大奶粉自产自销,可谓一举两得。
因此,对三元自身产業而言,可谓是一箭双雕,外加未来地产可转率,更可谓是一箭三雕。不仅如此,这一“箭”拉得也并不用太费力。虽然業内人士们大多唱衰三元对太子奶的重组,但资金紧巴巴的三元介入太子奶重组其实用不着出太多钱,其中大头将由新华联来承担。
若真如此,三元这单买卖还是很划算,不仅有土地、生产线等固定资产保本,而且还可以借机做大三元在南方市场,即使未来不成功,还有地产可转售,何乐而不为?“大限”或逼三元加紧收购,二线乳企洗牌加剧
乳業准入新规发布后,中国的乳制品加工企業目前有2000家左右。据業界有关专家预测,此轮资格重审、颁发新“准生证”,到年底理论上至少有一半企業是不符合要求的,但实际上将会使20%~25%的中小乳品企業被淘汰出局,整个国内乳制品行業的洗牌将加速。
目前,已有不少中小型乳企已自发萌生退意,一部分企業要么选择转产,一部分要么只能接受停产或者被并购的命运。
三元或是此大限的背景下,萌生了加紧收购、不得不出手的念头。因为在乳業大限中将逼45%的中小乳企退出市场、空出两三成份额。毫无疑问,这将促使乳業巨头加大兼并收购力度、加速市场垄断并危及二线乳企生存。在此背景下,迫使三元等二线乳企也开始了资本并购游戏。
据悉,目前蒙牛、伊利、光明等几大品牌已占据80%以上的国内乳業市场。而皇氏今年6月也以1亿收购了大理来思尔,完成了上市后的首次兼并。此前完达山2.6亿拿下圣元部分资产,新希望则收购了白帝100%股份。但整体而言,二线乳企的整合力度尚不强,不如蒙牛、伊利等巨头凶猛。
专家认为,兼并对之后整个企業的奶源控制有益,市场份额也会相应变大,有利于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品牌效应;对被兼并的品牌而言,或可能谋得资金、网络的支持,赢得更快的东山再起。以皇氏、三元为例,小的强强并购可谓双赢。不好的方面在于,兼并需要较为漫长的整合期,目也不一定能适应市场,发展前景尚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