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任务。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首位,并贯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教育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搞好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工作。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梦 大学生
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于5月2日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中这样写道:“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你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你们在信中写到,中国梦让你们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让你们更加懂得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说得很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同志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寄语和嘱咐,在全国各高校引起强烈反响。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伟大的中国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思想保证。
任何伟大的梦想要变成现实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遭遇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更需要几代几十代中国人付出辛勤劳动。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任务。高校要动员、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努力,离不开强大思想保证和坚实的精神支撑。为此,高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首位,并贯穿始终。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一项宏伟艰巨的事业,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历史进程,并且创造出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充分证明了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大学生同全国人民一道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大学生应同广大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牢记我们的奋斗历史,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培育民族精神,坚守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大学生群体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教育,让每个人都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自愿践行。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无疑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巨大冲击,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纷呈现。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对青年学生价值观较量的争夺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使之坚信,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教育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复兴的任务由此提出,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又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了现代化的任务。因此,救中国、发展中国都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现在,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我们的梦。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又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让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地把个人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共同实现我们的崇高理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这句话说明,中国梦要落到中国道路上,只有把这条路走好,才能使这一梦想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64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优良传统。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企图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消解别国的民族精神,这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高校必须把引导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高校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引领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高校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让大学生深刻明白确立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重要性。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高校要全面加强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得以进一步彰显强大生命力,触及大学生的灵魂深处,使大学生群体更自觉地认同和遵循,进而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行动。
六、认真搞好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央颁布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指导性文件,指明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的工作重点与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高校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党政管理干部和理论课教师深刻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化的内容、方法、机制、载体等。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相互转化的规律、思想行为与利益相关的规律、人与环境互动的规律、教育与管理相统一的规律等,建立并逐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格局。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拓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工作,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梦 大学生
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于5月2日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中这样写道:“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你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你们在信中写到,中国梦让你们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让你们更加懂得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说得很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同志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寄语和嘱咐,在全国各高校引起强烈反响。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伟大的中国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思想保证。
任何伟大的梦想要变成现实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遭遇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更需要几代几十代中国人付出辛勤劳动。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任务。高校要动员、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努力,离不开强大思想保证和坚实的精神支撑。为此,高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首位,并贯穿始终。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一项宏伟艰巨的事业,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历史进程,并且创造出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充分证明了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大学生同全国人民一道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大学生应同广大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牢记我们的奋斗历史,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培育民族精神,坚守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大学生群体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教育,让每个人都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自愿践行。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无疑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巨大冲击,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纷呈现。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对青年学生价值观较量的争夺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使之坚信,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教育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复兴的任务由此提出,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又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了现代化的任务。因此,救中国、发展中国都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现在,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我们的梦。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又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让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地把个人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共同实现我们的崇高理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这句话说明,中国梦要落到中国道路上,只有把这条路走好,才能使这一梦想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64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优良传统。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企图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消解别国的民族精神,这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高校必须把引导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高校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引领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高校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让大学生深刻明白确立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重要性。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高校要全面加强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得以进一步彰显强大生命力,触及大学生的灵魂深处,使大学生群体更自觉地认同和遵循,进而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行动。
六、认真搞好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央颁布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指导性文件,指明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的工作重点与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高校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党政管理干部和理论课教师深刻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化的内容、方法、机制、载体等。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相互转化的规律、思想行为与利益相关的规律、人与环境互动的规律、教育与管理相统一的规律等,建立并逐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格局。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拓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工作,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