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农村与城市的矛盾现象也在不断凸显。就农村教育而言,其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现如今已俨然成为教育界以待解决的重点矛盾迹象。本文从新时期农村学校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开始进行阐述,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望能为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几分绵薄之力。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农村教育;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解决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尽管在现如今的新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农村地区人口仍然占据较多比例。而教育乃强国振兴的重要战略,农村这样的庞大群体,其教育矛盾问题也有十分显见的弊病与缺陷,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未曾得以与城市教育跟進,甚至落后极大的差距,一度形成教育两极化的现象。
一、当代农村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现状
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教育的开发与建设重视程度老百姓有目共睹。政府出钱为许多农村开始大兴教育,改造旧学校,旧教室面貌得以焕然一新,农村留守学生在其中的学习中受到极大的便利性,这一政策一度为许多农村留守学生家庭所叫好。但是正所谓经济决定产业,教育产业的支持与发展政府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支撑农村教育得以继续兴办下去,对学生的教育经济来源收取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换言之,一座学校能否得以长久发展与其生源质量与数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在的农村学校问题便在于[1]很多留守学生尽管在当下政府拆巨资兴办教育,由于生源不足使学校继续支撑下去,这些学校在发展中显然处于捉襟见肘的局面。师资力量不足暂且不论,生源数量太少永远是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出现这种迹象呢?政府花钱建设农村学校不该理应农村生源越来越多吗?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农村人口因为进程务工的缘故选择将孩子一并带走,一来方便照顾,二来能在城市教育中得到较为良好的教育质量。尽管农村教育在政府帮助下得以不断兴起,但其师资力量永远是其中最大的问题。而正因为许多农村家庭皆具有这样的想法,导致农村学校往往在生源支持方面存在太少的现象,使农村学校在发展势头中宛若棒头一击,缺乏最基本的生源经济支持,许多农村学校在其中得以建立、又得以不断衰败、倒闭。这样就引发出新的问题,剩下未被带走进城接受教育的留守学生又该怎么办?
二、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留守儿童教育重视程度
首先,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留守学生家庭都必须从重视教育程度开始入手。就留守学生家庭而言,每位留守学生在面临教育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无力与失望在许多农村地区十分常见,学生很容易在缺乏父母的关心、教育的调节下逐渐脱离正常的教育轨迹,导致留守学生在农村的成长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建立每所家庭必须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可以留下一位监护人在农村地区做好留守学生的监护学习工作。同时,学校与政府要联合起来,彻底为留守学生的教育开展新思路。比如,专门对这些留守儿童做好档案记录与教育工作计划,从留守学生中选取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班长,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留守学生之间的友情与集体感,共同促进良好留守学生群体氛围的建立。
(二)完善留守学生学校寄宿机制
其次,对这些留守学生来讲,在学校内部构件寄宿机制往往是许多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解决对策之一。一来可以在额外的寄宿费用中供给学校经济发展的支持,二来也能在统一的管理下提高对留守学生的管理质量,同时为广大留守学生家庭减轻部分监护压力[2],学生也能在寄宿群体中得以良好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针对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寄宿机制不断完善为寄宿条件,使广大留守学生家庭真正放心将孩子留在农村学校,供给学校在管理中得以发展。
(三)政策二度扶持提高师资力量
政府在扶持农村教育之际应重点关注师资力量的提升,刚才我们也说许多农村家庭对农村教育与师资力量往往没有足够的信心,导致无论是留守学生还是进城就学的学生都对农村教育抱以质疑的态度,而这些问题往往又称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开放二度扶持政府,不要将农村学校建立以及各种条件完善后便不管不顾,尽快在师资力量的提升上得以重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使广大愿意驻守在农村的教师群体薪资达到一定的标准[3]。同样有利于留守学生家庭对农村教育信心的提高,不断提供更多留守学生真正得以在良好教育环境中接受正规教育。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社会留守学生的教育弊病仍旧还有很多,针对这些教育弊病不断进行调研、分析以及总结,提供良好的解决对策,从而帮助更多农村留守学生在农村中得到良好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同仁以及群体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与迫切解决的问题[4]。
参考文献:
[1]沈海燊. 新时期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以罗定市泗纶中学为例[J]. 珠江教育论坛, 2015(2): 14-16.
[2]王坤, 刘影春.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对全国26省248个村的调查与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13(9):52-55.
[3]苏剑标. 新时期农村中学“留守生”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 珠江教育论坛, 2017:16.
[4]陈旭棋. 自制力养成: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 19(09):127-129.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农村教育;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解决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尽管在现如今的新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农村地区人口仍然占据较多比例。而教育乃强国振兴的重要战略,农村这样的庞大群体,其教育矛盾问题也有十分显见的弊病与缺陷,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未曾得以与城市教育跟進,甚至落后极大的差距,一度形成教育两极化的现象。
一、当代农村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现状
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教育的开发与建设重视程度老百姓有目共睹。政府出钱为许多农村开始大兴教育,改造旧学校,旧教室面貌得以焕然一新,农村留守学生在其中的学习中受到极大的便利性,这一政策一度为许多农村留守学生家庭所叫好。但是正所谓经济决定产业,教育产业的支持与发展政府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支撑农村教育得以继续兴办下去,对学生的教育经济来源收取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换言之,一座学校能否得以长久发展与其生源质量与数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在的农村学校问题便在于[1]很多留守学生尽管在当下政府拆巨资兴办教育,由于生源不足使学校继续支撑下去,这些学校在发展中显然处于捉襟见肘的局面。师资力量不足暂且不论,生源数量太少永远是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出现这种迹象呢?政府花钱建设农村学校不该理应农村生源越来越多吗?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农村人口因为进程务工的缘故选择将孩子一并带走,一来方便照顾,二来能在城市教育中得到较为良好的教育质量。尽管农村教育在政府帮助下得以不断兴起,但其师资力量永远是其中最大的问题。而正因为许多农村家庭皆具有这样的想法,导致农村学校往往在生源支持方面存在太少的现象,使农村学校在发展势头中宛若棒头一击,缺乏最基本的生源经济支持,许多农村学校在其中得以建立、又得以不断衰败、倒闭。这样就引发出新的问题,剩下未被带走进城接受教育的留守学生又该怎么办?
二、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留守儿童教育重视程度
首先,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留守学生家庭都必须从重视教育程度开始入手。就留守学生家庭而言,每位留守学生在面临教育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无力与失望在许多农村地区十分常见,学生很容易在缺乏父母的关心、教育的调节下逐渐脱离正常的教育轨迹,导致留守学生在农村的成长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建立每所家庭必须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可以留下一位监护人在农村地区做好留守学生的监护学习工作。同时,学校与政府要联合起来,彻底为留守学生的教育开展新思路。比如,专门对这些留守儿童做好档案记录与教育工作计划,从留守学生中选取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班长,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留守学生之间的友情与集体感,共同促进良好留守学生群体氛围的建立。
(二)完善留守学生学校寄宿机制
其次,对这些留守学生来讲,在学校内部构件寄宿机制往往是许多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解决对策之一。一来可以在额外的寄宿费用中供给学校经济发展的支持,二来也能在统一的管理下提高对留守学生的管理质量,同时为广大留守学生家庭减轻部分监护压力[2],学生也能在寄宿群体中得以良好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针对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寄宿机制不断完善为寄宿条件,使广大留守学生家庭真正放心将孩子留在农村学校,供给学校在管理中得以发展。
(三)政策二度扶持提高师资力量
政府在扶持农村教育之际应重点关注师资力量的提升,刚才我们也说许多农村家庭对农村教育与师资力量往往没有足够的信心,导致无论是留守学生还是进城就学的学生都对农村教育抱以质疑的态度,而这些问题往往又称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开放二度扶持政府,不要将农村学校建立以及各种条件完善后便不管不顾,尽快在师资力量的提升上得以重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使广大愿意驻守在农村的教师群体薪资达到一定的标准[3]。同样有利于留守学生家庭对农村教育信心的提高,不断提供更多留守学生真正得以在良好教育环境中接受正规教育。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社会留守学生的教育弊病仍旧还有很多,针对这些教育弊病不断进行调研、分析以及总结,提供良好的解决对策,从而帮助更多农村留守学生在农村中得到良好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同仁以及群体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与迫切解决的问题[4]。
参考文献:
[1]沈海燊. 新时期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以罗定市泗纶中学为例[J]. 珠江教育论坛, 2015(2): 14-16.
[2]王坤, 刘影春.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对全国26省248个村的调查与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13(9):52-55.
[3]苏剑标. 新时期农村中学“留守生”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 珠江教育论坛, 2017:16.
[4]陈旭棋. 自制力养成: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 19(09):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