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中国古典音乐的自然之声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_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谭盾,湖南长沙人,当今世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华人音乐家之一。他是一位以创新而被世人所熟知的指挥家以及作曲家,更被称作是中国文化名片。他是约翰·凯奇的忠实喜爱者之一,也是传播以及继承后现代主义特色的音乐家。他受到很多人的青睐,美国著名作曲家约翰·凯奇先生曾这样评价他:“在欧洲或西方音乐中很少听到音乐作为一种自然之声的存在。因此,在我们的音乐中能听到人类与自己对话。明显存在于谭盾音乐中的是那些我们置身其中而又久所未闻的自然之声。在东、西方将连成一体,成为共同家园的今天,谭盾的音乐正是我们所必需的。”[1]论文通过谭盾所创作的中国古典自然之声的音乐作品,探索谭盾音乐文化与自然、现代与古典音乐的联系,揭示出所谓“发出自然之声,达到天人合一”的音乐真理以及创作原理。音乐源于自然,相信自然之声必定是恒久天然、真实而美好的音乐。
  【关键词】谭盾;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中、西方音乐元素;自然之声;听音寻路
  谭盾,生于1957年8月18日,湖南长沙人,著名的旅美作曲家和指挥家,第一个在国际作曲大赛中获奖的华人,多次获得中国创作奖及国际作曲奖,被《纽约时报》称为“当今国际乐坛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 1978年,谭盾从家乡湖南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入学第二年,在谭盾22岁的时候,创作了他的首部交响乐类型的作品,这个作品很快引起了国内外著名作曲家的争议,因为他在其中引用了当时被认为很前卫的鼓以及箫等乐器。他以其非常规的音像手段、音乐剧场以及自己作品中的大量拼贴闻名。
  一、真正源于自然的“古典”
  对于国外人来说,古典类音乐就是classical music,而众所周知,”classical”的意思是“传统的、第一流的、古典文学的”,所以在中国,“古典音乐”以及类似于这种类型的音乐总是会同诸如“严肃音乐”、“高雅音乐”一类的混淆在一起。然而到底真正的古典音乐是否应该这样理解呢?我们知道,古典音乐之所以具有“高雅”内涵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的结构比较完整而又严谨、乐思凝重、思想内涵丰富、旋律优美端庄。通过古典音乐的每一个旋律,我们可以从中享受到的不一样的美,体味到世间最纯洁、朴素的情感,最伟大、崇高的梦想以及来自内心最真实的呼喊,它可以荡涤我们的情操,让我们的内心不断得到净化。然而,我们眼睛所观察到的“高雅音乐”其实仅属于长时间形成的一种形式,同时,它也是西洋音乐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发展成的一种确定形式和惯例。虽然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表面“浮夸”的表现形式,然而又有谁能想象站在台上进行指挥的指挥家或者进行伴奏的演奏家是一位衣服破旧而又蓬头垢面的人呢?这样的人纵使他有极强的天赋,然而又怎能演奏出西洋古典音乐的严谨以及端庄。当然,现在欧美的一些古典乐坛也在不断地改变其刻板、无聊的外在形象,力图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
  当下最好的例子就是有名的柏林森林音乐会,每年夏季,柏林爱乐乐团会在柏林西郊外的一个森林剧场举行演出季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在那里人们可以无拘无束、悠然自得,与自然齐驱,欣赏古典音乐的美与动人。身处大自然中,他们不必拘泥衣冠是否得体,也不必正襟危坐,可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去享受音乐,享受自然与音乐的交融。
  在中国古典音乐道路上,谭盾,一个深受当代世界文化影响、在世界享有盛名的华人作曲家,他的作品结合西方音乐之精华以及东方音乐的文化元素,在古典与现代音乐之中不断创新,让现代版中国古典音乐蜚声世界国际乐坛。在谭盾手中,古典音乐似乎变得年轻起来。这位来自湖南长沙的作曲家,始终秉承着自己的音乐创新理念,相信任何艺术形态都需要全方位的培育和想象力,他正在用他笔下跳动的音符征服着国际乐坛。[3]从谭盾的每一部音乐作品中,我们几乎都能感受到他在实验领域中的“行走”,窜动人类视觉以及听觉的绝对享受,他的音乐从不离开自然。在今年九月份,谭盾选择了一座被群山树木所环抱的绿色天然舞台——南京中山陵音乐台,举行了一场带领观众穿越自然的心灵释放之旅的音乐之行,诠释了大自然空灵美好的音乐之美。这场南京森林音乐会不需要多余的言语,只需静静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这足以例证谭盾这位音乐家在中国古典音乐道路上的独一无二。
  二、合并中、西方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
  1978年,谭盾踏上从湖南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求学之路。那段时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中国也才真正打开国门,谭盾一边在学校学习音乐,一边又非常地想家,他内心非常不舍那些陪伴他成长的民谣。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编写了他人生的首部钢琴类作品《忆》,也是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于此。《忆》这部钢琴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谭盾童年时候经历到的家乡民歌以及当地的文化。这部作品会让人们觉得“文化大革命”将不会再重来,与此同时,西方的古典音乐也将不被禁锢与限制。由于这部作品是出自于作者的思家之情,因此其原名为《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家》,在其完成后,被舞蹈家江青发现,进而将其改成了现代舞,作品名字也就被改为《忆》。此钢琴组曲是谭盾进入大学时期所进行创作的第一部专业音乐钢琴作品。
  《忆》这部钢琴组曲如八幅中国水彩画的剪影,又如八篇细致的思乡日记。“组曲”,是由若干个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曲或钢琴曲,其中的每个小曲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4]这部作品已然透露出谭盾在古典音乐中的新潮思想,古典与现代的紧密结合。如,在第一首《秋月》的片段中:
  右手伴奏声部的六连音模仿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刮奏时的音响效果,将演奏者的思绪带回盛唐时代。这一模仿效果,结合了古典与现代的美。模仿民族乐器的音乐效果在第八首《欢》的片段开头也曾出现:
  开头四个强音拟声于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镲。四个四分音符的敲击,展开画卷,构出一幅节日欢庆载歌载舞的热闹画面。
  再如,在第五首《古葬》的片段:
  谭盾融汇楚文化的精髓,深刻形象地展示出一幅庄严肃穆的祭祀画面。运用沉重的固定节拍,形象地再现出仪仗队一步一步迎面走过,直到销声匿迹,最后结束在死寂般宁静的沉思中。这首作品将听众的思绪带回到古时候的中国,用沉重且又接近癫狂的音符让听众们在冥想中感受古老的中国楚文化,神秘而诡异的气息久久萦绕于心。   《忆》这首作品中不乏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它既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又大量运用了复调创作特征,将中国元素与西方元素交融得恰到好处。钢琴这一乐器源于西方,运用西洋乐器演奏如此鲜明的中国作品,既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与时俱进的尝试与创新。谭盾巧妙地将乐曲中西合并,又彰显出中国作品的故事性、画面性,正如谭盾所言,“音乐之根脱离不了中国的土壤”。在这部作品中,中国文化精髓与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均被囊入其中,大胆的尝试,精妙的运用,充分展现出他的音乐创作才华。[5]
  三、听音寻路之“寻找消失的根籁”
  谭盾所创作的古典音乐亦可称其为现代音乐,他有扎实的作曲基础,可他一直在颠覆着古典音乐,他让世人发现古典与现代并非只能背道而驰,这两者可以交融,并且熠熠生辉。2004年10月31日,在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会上,谭盾举行的《地图——大型多媒体交响协奏曲音乐会》注定让这一天不同往日。这部作品的元素源自于1991年和2001年,谭盾两次到湘西采风,用摄像机记录下湘西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与风情。在这场交响音乐会中,谭盾通过摄像机录制了湘西本地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然后将所录制的最本真的音乐作为整个协奏曲的主奏乐曲之一,添加其它元素,同另一种传统主奏乐器大提琴一起,同整个乐队形成诙谐的三重对话。谭盾将《地图》这部作品称之为多媒体景观音乐,他把原始的音乐、民间的文化,通过多媒体的声像将其展示得淋漓尽致。如:诡秘悲伤的“傩戏与哭唱”、原始神秘的“石头音”、栩栩如生的“舌歌”、美妙动听的“飞歌”、清新自然的“吹木叶”,这些经典的、古老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元素通过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近两年,他带着他的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巡回演出,不断刷新世人对古典、现代音乐的认知。谭盾在湘西进行交响音乐会演出的时候,把演出的舞台搭在了湘西凤凰古城的沱江河畔,在进行演出的那一天,有3000多的本地居民来参加,这场音乐是其中大多数人听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让他们终生难忘。这场也许会被别人误以为是一场“秀”的演出,在谭盾看来,它并不是所谓的秀。在凤凰这样一个宁静的河上,搭建一个偌大的舞台,谭盾阐述到:“这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一种形式,一种能够从人类学的角度将最原始的音乐形态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的形式。”这也恰巧验证了他独特的音乐理念:“造出能够看的音乐,能够听的颜色”。[6]美国《时代周刊》对这部作品评价到:“《地图》使我们可以分享另外一条回家的路,这条路是真正属于回家的路,连接着每个人的心灵和他的根。”[7]聆听《地图》,听音寻路,我们找到了真正原始的本土之音,来自于生命本源的音乐之路,在此路上,继续寻找消失的根籁。
  四、结语
  谭盾的音乐根源自始至终源于自然,他的音乐创作理念是“发出自然之声,达到天人合一”,他相信音乐是大自然的眼泪,也是大自然的歌声。正如他所说:“音乐的学习是永远不断的,是比较性的,是考古性的,也是人类学性的。”他的音乐文化与古典音乐的根源不仅仅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上以其融合各文化元素的交响乐、歌剧和多媒体创作而独树一帜,也并不是在以为电影《卧虎藏龙》而作的原创音乐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而止步于此,听音寻路一直是进行式,从未停止。
  参考文献
  [1]谭盾.我是贝多芬转世[OL].新浪新闻.
  [2]崔述炜,廖倚.著名音乐家谭盾与他的父母亲[J].老年人,2002(2).
  [3][6]谭盾.听音寻路.CCTV《面对面》,2004-11-5.
  [4]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0).
  [5]王瑾.谭盾钢琴组曲《忆》的音乐与演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6).
  [7]秦莹莹.《听音寻路,行路听音》——听寻《地图》巫楚之魂[J].民族音乐,2010(5).
其他文献
【摘要】纽约是全世界的最重要艺术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中心。纽约是一座拥有多元文化的迷人城市。实际上,最时尚的艺术与文化永远都产生于一些像伦敦、北京、东京、巴黎、米兰等特殊的城市。笔者在文中主要分析了60年代的纽约城中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与一支乐队。60年代的纽约商业艺术与流行文化极度繁荣,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笔者也将在本文尝试讨论音乐是如何刺激纽约的经济,为什么音乐对于纽约来说这么重要,为什么这
期刊
北京人在兰州
期刊
摘要: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交通需求逐渐提升,公路交通以及铁路交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出行方式,提升人们交通出行的便利性。隧道工程建设质量与人们的出现安全具有紧密联系,社会对于隧道工程施工给予更多重视。软弱围岩自身的稳定性能以及强度相对较差,进行隧道施工时,没有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易引起塌方事故,应加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措施的研究,提升软弱围岩隧道工程质量。文章就对高速公路
期刊
【摘要】在论文中自己用了三点来浅析对四川清音的认识和演唱方法:对清音的了解和认识;学习清音的演唱方法——以《布谷鸟儿咕咕叫》为例;以及对怎样拯救清音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清音;唱琵琶;唱月琴;哈哈腔;鲜花调;创新;改革;传承  一、什么是清音及清音的来源、盛行与衰落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四川清音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以泸州、叙府(今宜
期刊
【摘要】大众熟知谭维维是从她参加了2006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比赛,获得了成都唱区冠军和全国总决赛亚军,从此在中国流行乐坛上一炮而红,从此一直活跃在流行音乐的舞台上。此后发行了一系列的单曲和专辑,比如《如果我没有爱过》《耳届》《传说》《谭某某》,举办了多次大型的个人演唱会。获得的奖项也非常令人瞩目:如2009年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2010年获得“东南劲爆音乐榜十大单曲和内地最
期刊
【摘要】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出现了诸如古典音乐的代表海顿的弦乐四重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舒曼的浪漫曲、以及其他比如巴洛克时期的一些作品。本文以《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为例,系统的阐述小学高端音乐课补充欣赏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  教学实例  一、导入  师介绍:我们今天的课题是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说到舒伯特,自然会说到他的艺术歌曲,可能同学们不是那么熟悉。但有一首
期刊
【摘要】成兆才(1874—1929)为评剧剧作家、创始人之一。从1895年起到1929年,成兆才曾为评戏的形成和发展创作、改编、移植、整理了121出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剧本。《花为媒》、《杨三姐告状》、《杜十娘》、《花魁》等不仅丰富了评剧剧种的上演剧目,而且成兆才以其鲜明的编剧特色,为我们对于自身的艺术建设和革新,积累了许多值得继承和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从天津评剧院目前所演出的成兆才创作
期刊
【摘要】作者在对格里格钢琴音乐中的民族特征进行总结与梳理的基础上,以曲式分析图式为辅,用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作品进行剖析、总结,拟从钢琴演奏与教学角度逐乐章具体分析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民族特征及演绎,以期演奏者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更准确地把握其作品内涵及音乐风格。  【关键词】民族乐派;挪威;民族特征;方言;半音和声;哈林;斯普林;演绎  挪威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作为北欧民
期刊
2015年9月17日,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钢琴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教学研讨会在钢琴之城——湖北宜昌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音乐院、系的130多位院系领导和钢琴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建国、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秘书长邹薇、著名钢琴教育家李名强以及柏斯音乐集团总裁吴天延、吴雅玲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成立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钢琴委员会,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技术适用于制造、建设、金融、农业等产业。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的生产效率。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项目成本管理的成功是衡量项目整体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建筑信息模型是能够实现建筑项目设计和施工的数字三维模型。基于BIM的整体成本管理,在项目成本的各个阶段,需要建设者、设计师、与管理人员共同合作。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