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启蒙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
编者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使曾经“低人一等”的职业教育解决了“断头桥”的问题,似乎增强了些许的自信。但问题又来了,与普通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腿脚是否健全呢?试想普通文化教育早就由原来的六岁提前到了三岁,而职业教育却从曾有的高小和初中阶段推迟到了初中毕业后,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现实。有人说,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不宜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那么这一观点仍是传统职业教育理念下的认识,根本不是真正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要上移,还应向下延伸,追觅应有之根。基于大职教观的视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以融于普通基础教育中的职业启蒙教育为起点。为此,本栏目组进行了专题策划,邀约小伙伴一起探讨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对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意义、现实与经验等的探讨,引起我国对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视。
究竟何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相继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划,概而言之,文件所指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范畴主要指包含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职业准备教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了职业继续教育。其中,在职业准备教育的范畴中,特别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上移,探讨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建立的构想,旨在解决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断头桥”的现实问题。
那么,源于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激发了我对另一个问题的思考:头有了,脚在哪里?有人说,初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曾有的脚,现在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即使这样,初等职业教育也仅是职业准备教育之根。要知道,在职业准备教育之后,文件继续延伸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将职业继续教育包含其中。因此,从建立更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言,职业准备教育有了后续之路,那么,职业准备教育之前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是否需要反思和追寻一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真正之根在哪里?为职业准备教育做准备的职业教育是什么?显然就是融于普通基础教育之中的职业启蒙教育。
凯兴斯泰纳于20世纪初期提出“劳作学校”思想,他主张在国民学校里开设“劳作课”,这种课程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劳动本身和特定职业所需的材料,而是在于养成和唤起“公正的劳动方法”、“严谨的劳动习惯”和“真正的劳动热情”,即完成职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任务。可见,这里的“预备教育”即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启蒙教育。这种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岗位的职业技能,而是提供一定的职业理想、情感和态度教育。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0-14岁,主要对应于基础教育阶段。他认为,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基于此,基础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引导儿童完成这些任务,即对他们进行职业启蒙教育。
既然将职业启蒙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根或初级层次,那么就又引发了到底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问题思考。如果仅仅把职业教育限于培养面向技术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话,那么这种职业教育也仅仅是与现代职业教育相对的传统职业教育。最近,很欣慰地听闻《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颁布。官方特别强调,课程改革方案是以国际上流行的“普职融合”理念为基本取向,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路径,将职业教育从“就业导向”转向“职业发展导向”,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说这是从职业教育内部展现的“普职融合”的趋势的话,那么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改革也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在普通基础教育中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在民间已经有了经典的案例。
华西实验学校的考察首次让笔者亲历了现实中基础教育践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概况。在该学校的操场旁边,有个大大的农田式园地,里面种有各种的果树、蔬菜和花草,而在园地中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一个个的班级标识牌。校方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包干到班级,每个班级都能分得一块田地,名曰“开心小农场”,由班级学生自己耕种、管理与收获。蔬菜收获之后,还可以拿到学校餐厅做成新鲜、可口的菜肴,并邀请家长、教师分享。校长说,这些劳动实践基地是学校德育课程的实践平台,为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这些初级的职业启蒙教育还不限于校内,在另外一所小学——扬州育才实验学校,科学课的老师告诉我,他们除了在校内有每个班级的科学试验田外,还在扬州市郊区的西江生态园为每个班级租地,进行每月一次的校外游学实践。校内学生自己动手、校外家长与义工协助,学生定期地感受植物的发展变化、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更让人欣慰的是,职业启蒙教育还实践于部分幼儿园。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幼儿园,很多教室都设有彭城茶馆、1号店超市、建筑乐园、麻辣串、饲养区、植物角、中国银行等各种不同行业的职业体验区,通过让儿童体验不同的职业实践,让他们了解相关的职业种类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等初步的职业认知。诸如此类,都是基础教育内部所开展的典型的职业启蒙教育。
再次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倡导学生的过早分流,也不是刻意地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职业技能,而是通过初步的职业体验让学生们了解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哪些职业以及这些职业的相关要求是什么,并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为未来的专业或职业选择奠定基础;而且职业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通识习惯。因此,无论是从大职教观而言,还是从小职教观而论;无论个体未来面向的是学术专业岗位,还是技术技能岗位,都需要最初的职业启蒙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指出,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从初等教育就开始,并一直贯穿到中等教育前几年的课程。这就进一步印证了早期职业启蒙教育的合理性。 仅从狭义的职业教育而论,为什么现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初始就业率高反而再次失业率、转业率也高呢?为什么他们在一个单位不能长久地工作下去呢?当然不排除其他社会因素,但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广大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并没有坚定的职业信念。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能安心地工作,职业态度与职业兴趣严重缺失。这就不禁让我们发生疑问,当初他们选择职业教育或是自己的专业,是自己想要的吗?是不是他们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如果对职业教育的选择是源于他们成绩的不好、现实的各种壁垒而迫于无奈的话,那么他们对专业的选择是否是通过理智的思考而选择的呢?显然,这一最后问题与升入普通高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拓展对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认识,在向上延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也要向下找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根,推进职业启蒙教育的现实实践。
回顾历史,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鼻祖黄炎培早在20世纪初期就提出了小学职业陶冶——初中职业指导——高中后职业训练——就业后的职业补习这一初步的职业教育体系,并进行了相应实践。显然这一体系已经具备了当今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小学职业陶冶、初中职业指导不就是融入基础教育的职业启蒙教育吗?环顾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教育总署马兰提出了生涯教育的理念,并通过《1978年生涯教育激励法》的颁布,推动了生涯教育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开展。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个体职业持续性发展的需求,美国逐渐模糊职业教育与生涯教育概念的区别,通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实现个体职业启蒙、职业成长和技能发展的前沿后续、螺旋上升式教育。《2006年珀金斯生涯与技术教育完善法》的颁布充分展现了联邦政府对广义职业教育的支持。这种广义职业教育视野下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具有职业启蒙教育的基本意蕴。
因此,无论从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还是从历史发展的经验积淀,以及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都充分表明职业启蒙教育的构想与实践是合情、合理的,既是历史发展的使然,又是国际发展的宝贵经验。基于狭义的职业教育观,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严格的职业教育,但站在大职教观视野的立场上,它却是职业准备教育的预备教育。既然在职业准备教育之后有职业继续教育的延续,那么职业准备教育之前也应有职业启蒙教育为之预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职业启蒙教育比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更重要。就如同建房子一样,地基打不好,房子建的再漂亮,也是一栋危房。
编者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使曾经“低人一等”的职业教育解决了“断头桥”的问题,似乎增强了些许的自信。但问题又来了,与普通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腿脚是否健全呢?试想普通文化教育早就由原来的六岁提前到了三岁,而职业教育却从曾有的高小和初中阶段推迟到了初中毕业后,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现实。有人说,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不宜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那么这一观点仍是传统职业教育理念下的认识,根本不是真正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要上移,还应向下延伸,追觅应有之根。基于大职教观的视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以融于普通基础教育中的职业启蒙教育为起点。为此,本栏目组进行了专题策划,邀约小伙伴一起探讨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对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意义、现实与经验等的探讨,引起我国对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视。
究竟何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相继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划,概而言之,文件所指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范畴主要指包含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职业准备教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了职业继续教育。其中,在职业准备教育的范畴中,特别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上移,探讨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建立的构想,旨在解决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断头桥”的现实问题。
那么,源于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激发了我对另一个问题的思考:头有了,脚在哪里?有人说,初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曾有的脚,现在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即使这样,初等职业教育也仅是职业准备教育之根。要知道,在职业准备教育之后,文件继续延伸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将职业继续教育包含其中。因此,从建立更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言,职业准备教育有了后续之路,那么,职业准备教育之前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是否需要反思和追寻一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真正之根在哪里?为职业准备教育做准备的职业教育是什么?显然就是融于普通基础教育之中的职业启蒙教育。
凯兴斯泰纳于20世纪初期提出“劳作学校”思想,他主张在国民学校里开设“劳作课”,这种课程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劳动本身和特定职业所需的材料,而是在于养成和唤起“公正的劳动方法”、“严谨的劳动习惯”和“真正的劳动热情”,即完成职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任务。可见,这里的“预备教育”即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启蒙教育。这种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岗位的职业技能,而是提供一定的职业理想、情感和态度教育。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0-14岁,主要对应于基础教育阶段。他认为,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基于此,基础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引导儿童完成这些任务,即对他们进行职业启蒙教育。
既然将职业启蒙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根或初级层次,那么就又引发了到底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问题思考。如果仅仅把职业教育限于培养面向技术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话,那么这种职业教育也仅仅是与现代职业教育相对的传统职业教育。最近,很欣慰地听闻《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颁布。官方特别强调,课程改革方案是以国际上流行的“普职融合”理念为基本取向,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路径,将职业教育从“就业导向”转向“职业发展导向”,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说这是从职业教育内部展现的“普职融合”的趋势的话,那么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改革也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在普通基础教育中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在民间已经有了经典的案例。
华西实验学校的考察首次让笔者亲历了现实中基础教育践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概况。在该学校的操场旁边,有个大大的农田式园地,里面种有各种的果树、蔬菜和花草,而在园地中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一个个的班级标识牌。校方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包干到班级,每个班级都能分得一块田地,名曰“开心小农场”,由班级学生自己耕种、管理与收获。蔬菜收获之后,还可以拿到学校餐厅做成新鲜、可口的菜肴,并邀请家长、教师分享。校长说,这些劳动实践基地是学校德育课程的实践平台,为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这些初级的职业启蒙教育还不限于校内,在另外一所小学——扬州育才实验学校,科学课的老师告诉我,他们除了在校内有每个班级的科学试验田外,还在扬州市郊区的西江生态园为每个班级租地,进行每月一次的校外游学实践。校内学生自己动手、校外家长与义工协助,学生定期地感受植物的发展变化、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更让人欣慰的是,职业启蒙教育还实践于部分幼儿园。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幼儿园,很多教室都设有彭城茶馆、1号店超市、建筑乐园、麻辣串、饲养区、植物角、中国银行等各种不同行业的职业体验区,通过让儿童体验不同的职业实践,让他们了解相关的职业种类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等初步的职业认知。诸如此类,都是基础教育内部所开展的典型的职业启蒙教育。
再次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倡导学生的过早分流,也不是刻意地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职业技能,而是通过初步的职业体验让学生们了解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哪些职业以及这些职业的相关要求是什么,并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为未来的专业或职业选择奠定基础;而且职业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通识习惯。因此,无论是从大职教观而言,还是从小职教观而论;无论个体未来面向的是学术专业岗位,还是技术技能岗位,都需要最初的职业启蒙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指出,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从初等教育就开始,并一直贯穿到中等教育前几年的课程。这就进一步印证了早期职业启蒙教育的合理性。 仅从狭义的职业教育而论,为什么现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初始就业率高反而再次失业率、转业率也高呢?为什么他们在一个单位不能长久地工作下去呢?当然不排除其他社会因素,但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广大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并没有坚定的职业信念。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能安心地工作,职业态度与职业兴趣严重缺失。这就不禁让我们发生疑问,当初他们选择职业教育或是自己的专业,是自己想要的吗?是不是他们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如果对职业教育的选择是源于他们成绩的不好、现实的各种壁垒而迫于无奈的话,那么他们对专业的选择是否是通过理智的思考而选择的呢?显然,这一最后问题与升入普通高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拓展对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认识,在向上延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也要向下找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根,推进职业启蒙教育的现实实践。
回顾历史,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鼻祖黄炎培早在20世纪初期就提出了小学职业陶冶——初中职业指导——高中后职业训练——就业后的职业补习这一初步的职业教育体系,并进行了相应实践。显然这一体系已经具备了当今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小学职业陶冶、初中职业指导不就是融入基础教育的职业启蒙教育吗?环顾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教育总署马兰提出了生涯教育的理念,并通过《1978年生涯教育激励法》的颁布,推动了生涯教育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开展。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个体职业持续性发展的需求,美国逐渐模糊职业教育与生涯教育概念的区别,通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实现个体职业启蒙、职业成长和技能发展的前沿后续、螺旋上升式教育。《2006年珀金斯生涯与技术教育完善法》的颁布充分展现了联邦政府对广义职业教育的支持。这种广义职业教育视野下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具有职业启蒙教育的基本意蕴。
因此,无论从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还是从历史发展的经验积淀,以及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都充分表明职业启蒙教育的构想与实践是合情、合理的,既是历史发展的使然,又是国际发展的宝贵经验。基于狭义的职业教育观,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严格的职业教育,但站在大职教观视野的立场上,它却是职业准备教育的预备教育。既然在职业准备教育之后有职业继续教育的延续,那么职业准备教育之前也应有职业启蒙教育为之预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职业启蒙教育比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更重要。就如同建房子一样,地基打不好,房子建的再漂亮,也是一栋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