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朗读的全新对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融入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才能让学生读出独特的个人体验,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并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接读,从而真正发挥朗读的功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读不好的“范读”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新课标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注意给学生以科学指导与示范的影响。现在的很多语文课上教师的范读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有很多教师不敢范读,有时需要范读也是依靠多媒体,应用多媒体固然有他的优点,可是一个就站在学生面前的老师如果可以面对面和学生一起朗读,这种师生共读的画面应该有他独到的意义的。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感受老师的朗读语气,语调和表情。教师如果能够经常给学生以正确的,动之以情的朗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自然的受到熏陶,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定也会不断的提高。课堂是活跃的,学生是动态的,教师的范读也应该根据课堂上的随时所需进行有针对性的范读,发现哪里需要示范,教师可以随时示范,这样的机动性是多媒体所无法代替的。范读出于教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有时教师的不是很生动的范读,让学生挑战老师的范读,同样可以挑动学生的兴奋点,记得我在上朱自清的《春》时,我选了一幅春草图,对学生说:“下面老师来献丑一下吧,大家听听老师读的怎么样。”于是我就语气语调平淡,流利的朗读了这一段文字,然后问学生:“怎么样啊同学们,你们点评一下吧?”学生有些犹豫,我说:“没有关系,畅所欲言便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啊!”经我这么一鼓励,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感觉你读得很流利,不过太过于平淡了,语气语调没有变化。”听他这么一说,我很高兴,目的达到了,我就反问:“那你说该怎么读呢?”这位学生说:“朗读时处理好读音的轻重,比如动词和形容词一般可以采取重读,像文中的“偷偷”“钻”“坐”“躺”“踢”“赛”“捉”等可以重读。”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说:“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啊,说的好,你可以读得好吗?”这时候其他学生就一起邀请他范读,于是这个学生非常精彩的朗读最后赢得了掌声,于是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二、异彩纷呈的设计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可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可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可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可用齐读;另外 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所需,大胆开放的运用多种灵活方式,比如错误停止法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精神,要求学生读错就停,多读少读漏读重读等都是错读,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流利的训练朗读,音乐伴读法可以让学生更加享受美读;比读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品读法有助于于学生更好品味好文中的字词;评读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动作表演朗读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新意的读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总之,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不同,每一种读都有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老师要及时反馈好每一次的读。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不要“走过场”
  教师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总之,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寻找朗读指导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现代阅读教学急待探究的焦点。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三者之间架起一道心灵的彩虹桥。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也逐渐深入人心,其实这一理念在叶圣陶老先生的《精读的指导》、《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这两篇重要文章当中早就提到过,叶老是我国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语文教育思想,如“‘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要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等。其中,要重视语文的“预习”也是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研究它的这一重要思想,对指导当
期刊
在“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的“三进”之风吹遍了泰州教育每个角落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三进”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如何让刚刚进入学校不久,单纯而又可爱,对一切都又充满了好奇的低年级儿童在这股东风下乐于学而坚持学是我工作的着眼点。  一、注重课堂实效,点燃兴趣之火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
期刊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技术不仅缩短了人们了解世界、与人交流的时间,而且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逐渐开发了一种语言,那就是网络语言。如“菜鸟、酱紫、美眉、闪客……”。一般我接触过的网络语言大体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数字、网络动画和图片等等,最初主要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后来由于网络
期刊
“语文”二字简单一点理解:“语”即说,‘文“即写,足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初中作文有这样一种现状,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尽是“小儿科”式的大白话,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写作教学缺少系统的设计,学生作文呈现出一种高而不上的高原现象,写作教学存在模式化倾向,认真反思,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首先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批改学生作文,大都要为之写评语,而评语的优劣,对作文者来说,则又有着直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写作文评语当用心为之,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怎样的评语才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呢?  一、语言要具体准确,切中肯綮  学生写作文是为了提高其写作能力,教师批改作文,目的亦是于此。而学生的作文,大多是优点与缺点皆具,因此,作文的评语要言之具体,说之准确,做到语语中的,方令学生受益。比如,此文的描写好,好在何处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善于引导,让学生乐于回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学生是主体不可误解为“放羊式”的教
期刊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雅克·德洛尔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序言中说道,“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课程改革更是如此。新课改要想取得预期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  (一)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  一般来说,“课程实施”指的是教师将规划的课程方案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过程,即将“书面的课程”转化成课堂情景中具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打开中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都蕴藏着美的内涵。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对于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通过阅读,学生才能获得情感的体验、美的享受。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个体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那么语文阅读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通过一年多教学探索和实践,我发现要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要有一个切入点,我姑且把它称作兴奋点。那么,如何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切入教学,使课堂动起来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生动丰富的音像材料切入教学
期刊
教学中我们发现爱动脑筋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等待,习惯于接纳,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成为思想的懒者,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机械的、被动的和意义不清的,这不是我们期待的教育结果。  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学会了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就获得了成果。所以,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意识应该是基础意识。俗话说:不学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