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雅克·德洛尔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序言中说道,“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课程改革更是如此。新课改要想取得预期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
  (一)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
  一般来说,“课程实施”指的是教师将规划的课程方案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过程,即将“书面的课程”转化成课堂情景中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其实,课程实施不仅是将事前规划的课程方案付诸实施的传递行动,而且也是协商对话与教育信念转型的行动过程与实践结果。因此,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是以教育教学为专门的劳动职业。教师履行其教书育人,肩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义务和职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探究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二)教师是新课程教材的开发者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选择和研究的课题都应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与社区的联系更密切,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更贴近。教师应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研究性学习的教育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内,主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图书资料、视听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室、校园环境和校内有专长的教师;二是校外,社区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等;三是网络资源。教师不仅要了解情况,而且要敏锐地发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充分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组织并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是平等和谐关系的倡导者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资源,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是课程改革最关键的一步。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蕴藏着积极的思源,相信每个孩子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同时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自己要加强自主学习,不断学习理论,增强知识的储备,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养。
  (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教材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乐于动手,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教师再也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学生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要认真掌握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参与,促进学生进入角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案例,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参与社会实践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精心备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五)教师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这充分说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的目标,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探索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还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活动,学生根据问题或活动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他们去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也完成了学习内容。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为什么说“实效课堂”而不说“高效课堂”,这是因为:在一堂课上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的教学是“实效”;“高效”往往表现为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重负荷。而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是一个长期熏陶感染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学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效,反而会导致低效。那么,我们距离实效教学课堂有多远?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差了一点”或是“多了一点”,导致中学语文
期刊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之所以说是难题,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弱点的个体。而作为个体的人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往往受主观情绪的引导而无视自然界的规律,最终却难免品尝自酿的苦酒。有的人执迷不悟,有的人迷途知返,而陆蠡先生当属后者,因为有《囚绿记》为证。  在《囚绿记》这篇散文中,陆蠡先生以自己北平寓所窗外的“绿色”为友,用以个人情绪为主导的行为,向我们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面就让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下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设置情境,导入激趣  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导入情节,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有较好的效果。  比如讲《出师表》这篇课文,可以由小说《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教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文章中心呢?一般地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紧扣题目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它所要表述的内容。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文章标题在把握课文内容中所起的作用。  1、文章标题能慨括课文内容。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从文章标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只有雄健的国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也逐渐深入人心,其实这一理念在叶圣陶老先生的《精读的指导》、《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这两篇重要文章当中早就提到过,叶老是我国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语文教育思想,如“‘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要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等。其中,要重视语文的“预习”也是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研究它的这一重要思想,对指导当
期刊
在“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的“三进”之风吹遍了泰州教育每个角落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三进”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如何让刚刚进入学校不久,单纯而又可爱,对一切都又充满了好奇的低年级儿童在这股东风下乐于学而坚持学是我工作的着眼点。  一、注重课堂实效,点燃兴趣之火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
期刊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技术不仅缩短了人们了解世界、与人交流的时间,而且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逐渐开发了一种语言,那就是网络语言。如“菜鸟、酱紫、美眉、闪客……”。一般我接触过的网络语言大体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数字、网络动画和图片等等,最初主要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后来由于网络
期刊
“语文”二字简单一点理解:“语”即说,‘文“即写,足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初中作文有这样一种现状,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尽是“小儿科”式的大白话,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写作教学缺少系统的设计,学生作文呈现出一种高而不上的高原现象,写作教学存在模式化倾向,认真反思,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首先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批改学生作文,大都要为之写评语,而评语的优劣,对作文者来说,则又有着直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写作文评语当用心为之,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怎样的评语才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呢?  一、语言要具体准确,切中肯綮  学生写作文是为了提高其写作能力,教师批改作文,目的亦是于此。而学生的作文,大多是优点与缺点皆具,因此,作文的评语要言之具体,说之准确,做到语语中的,方令学生受益。比如,此文的描写好,好在何处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善于引导,让学生乐于回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学生是主体不可误解为“放羊式”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