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三进”之风,激发学语文的动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72445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的“三进”之风吹遍了泰州教育每个角落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三进”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如何让刚刚进入学校不久,单纯而又可爱,对一切都又充满了好奇的低年级儿童在这股东风下乐于学而坚持学是我工作的着眼点。
  一、注重课堂实效,点燃兴趣之火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学生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课堂上我时刻注意到教态平易近人,尽量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如“你真了不起,你的回答真让人耳目一新”,这样不但增强教学的主动性,而且拉近了师生交流的距离。对于一些孩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时候,我也会及时纠正。在课堂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轻松的教学环境,可以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在教学中我还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是一味地讲,而是要给学生更多的权力和机会,自己充当一名忠实的听众,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最后找到自己理想的答案,同时也满足了低年级儿童强烈表现自己欲望的需求。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项目,低年级儿童一节课只能保持20分钟的兴趣,在儿童兴趣之火快要熄灭的时候,我还经常通过游戏重新点燃起他们的兴趣之花,此时他们必定会情绪高涨,又一次全身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快乐地接受知识。事实上,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的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还沉浸在童话世界中,我发现留给学生的作业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抄写生字、课文,情感单纯的儿童必会觉得很枯燥,甚至选择逃避完成。于是我把写字与表达联系起来,让学生用学过的字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时,他们一定乐于完成。低年级儿童有一种特殊的灵性——富于想象,于是我从想象入手,给学生提供想象素材,布置如“假如我是科学家,如果我成为了一名宇航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心里愿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常用的练习方式,可照着已经现有的图去完成,势必限制了儿童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彩笔,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纸上尽情挥洒。当欣赏着自己,图文并茂的作品,加上老师的高度评价;当看到教室墙壁上有自己认真书写出来的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如此种种,极大地唤起了孩子们完成作业的热情。而且一次想象作品展览又圆满举行了。另外,通过续编故事、表演课本剧等作业不但是学生乐于完成,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如何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并且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呢?苏霍姆斯基说:“依我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奥妙领域之一。”所以,我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如“读一篇我喜欢的文章、讲故事”等兴趣小组活动。并且让教室每面墙都张贴上孩子们的书画作品,让欢声笑语在每次主题鲜明的队会中回荡。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尽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闲暇时可以带他们去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的花朵,观察忙碌的蜜蜂以及欢呼雀跃的小鸟,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既释放了童趣,放飞了想象,又激发孩子们写话的热情。
  学生是一个个鲜明个性的生命体,要想打开他们的心扉,就要合理利用手中的“金钥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学习的引路人、好伙伴。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每个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学习再也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让我们借着“三进”之风给孩子们创造一种最美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吧!
其他文献
一、创设媒体情境,构建激情课堂  1.媒体导入,诱发兴趣  多媒体把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语文新课导入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掌握语文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新课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教师巧用多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  一、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也叫责任感,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教育的前提。责任感这一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要经过一个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的养成过程。其中,增强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第一环节。对中学生而言,
期刊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不断普及,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教学课堂。多媒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正确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可以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更能体现。  一、多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
期刊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最富有哲理的称谓。拥有教师和一班之主双重身份的班主任更是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一个班集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该以爱心和知识触摸、改变人的内心。全国劳模、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此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把师爱融入到班集体,让教育搭借无微不至的爱的快车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那么,我该如何表达我的爱,如何让学生接受我的爱,如何让他们
期刊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实践也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一、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看,创新思维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所以创新活动的思维过程都起源于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
期刊
今天我们为什么说“实效课堂”而不说“高效课堂”,这是因为:在一堂课上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的教学是“实效”;“高效”往往表现为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重负荷。而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是一个长期熏陶感染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学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效,反而会导致低效。那么,我们距离实效教学课堂有多远?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差了一点”或是“多了一点”,导致中学语文
期刊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之所以说是难题,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弱点的个体。而作为个体的人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往往受主观情绪的引导而无视自然界的规律,最终却难免品尝自酿的苦酒。有的人执迷不悟,有的人迷途知返,而陆蠡先生当属后者,因为有《囚绿记》为证。  在《囚绿记》这篇散文中,陆蠡先生以自己北平寓所窗外的“绿色”为友,用以个人情绪为主导的行为,向我们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面就让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下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设置情境,导入激趣  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导入情节,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有较好的效果。  比如讲《出师表》这篇课文,可以由小说《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教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文章中心呢?一般地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紧扣题目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它所要表述的内容。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文章标题在把握课文内容中所起的作用。  1、文章标题能慨括课文内容。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从文章标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只有雄健的国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也逐渐深入人心,其实这一理念在叶圣陶老先生的《精读的指导》、《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这两篇重要文章当中早就提到过,叶老是我国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语文教育思想,如“‘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要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等。其中,要重视语文的“预习”也是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研究它的这一重要思想,对指导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