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美文?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00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光这段表述言、文、诗关系的古训,我已引用过多次,即: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这次引用,是为了说明“大散文”这一概念和观念,在我国传统文论当中是有学理依据和历史渊源的。
  文之美者为诗,何意?简言之,美的文字、美文就是诗,就是文学。因为,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意味着人类文学的原初形式或文学的代表,所以有《诗经》,有《荷马史诗》,又把文论、文艺美学称作“诗学”。
  《论语·阳货》有云:“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已尽人皆知,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國文论的先河。
  美的散文是诗,美文即诗,而诗是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也就是说,美文是可以“兴观群怨”的散文。如此,美的散文,必然是“大散文”,否则,它只可能是具有单一或局部功能的“小散文”,而非美文,非诗,非真正文学。
  在英语世界,对文学的理解也随时代在变化。中国诗歌最为兴盛的时代,连英语都还没有产生呢,就更别说英语文学了。在当代,依据现实的发展,英语文学界以“虚构”(fiction)和“非虚构”(nonfiction)来归类文学作品。比如,莫言是以虚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而阿列克谢耶维奇则是以非虚构作品同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这样的分类原则就为“大散文”与世界接轨提供了极好的契机。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世界在向中国文学界学习,因为英语世界的“非虚构”概念和观念,与中国的“大散文”概念和观念完全吻合。
  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下,更引起学术理论界的极大关注和强烈兴趣。“世界文学”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理论术语,并非“世界上的文学”就一定是“世界文学”,就如同“世界上的宗教”并不都是“世界宗教”一样。世界文学,一定是带有世界性文学特征的文学。有学者把对其基本内涵的理解归纳为三:一、各民族和国家文学一般意义上的总和;二、各民族和国家文学的经典杰作,历经时间淘洗而为不同时代和民族的读者所喜爱;三、一种体现了世界意识或跨文明交流的特殊形式的文学或者研究方法。中国文学,历史长久而深远,但在当代语境中成为学术研究意义上或学科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依然任重而道远,依然有很多事情可做。因为,目前的状况依然没有完全突破西方话语中心,依然是西方在制定和使用他们自己的评判标准来评判“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村庄的名字,我确实不曾记得了。其实这不重要,印象很深的是,秦岭的峰嶂像雕梁画柱一样包围着村子,村头有几棵盘根错节的古藤终年在崖畔不停分蘖,秘而不宣地完成了自己曲折的世界。山垭口外面,是海天一色的远方。秦岭黄昏的光芒把这些盘根老树涂染得更加苍苍茫茫。庄稼人从这里经过停下脚步,才能听见它们灵魂深处拔节的挣扎。   迎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炮声就在这里打响。那是解放大西北不可缺的秦岭战役。如今我们这些享受太
期刊
干亚群半路无门  菊婶婶秋后又养了两只小母鸡,连同原来的五只母鸡,现在有了一群。每天一大早她把医院的大门打开,然后拐进医院南墙门,那里再打开一扇小得不能再小的门,她的一群鸡勾肩搭背似的涌出来,两只小母鸡,缩着脖子,蹒跚在鸡群后面。  菊婶婶提了一桶昨晚剩下的米饭,往里掺进糠后倒在鸡食槽里。一群鸡立马伸长脖子,直奔过去,在木质的鸡食槽前站得挤挤挨挨。两只小母鸡试探着想从一堆肥大的鸡屁股中间钻进去,数
期刊
画理,无非人情世事之理,人情世事之理又不同于画理。能将两者打通,则大有说道。换言之,欲使画中物象,画中义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隔与不隔之分,巧与不巧之别。变隔为不隔,使不巧为巧,仅靠绘画技法难奏其功。   然而“则大有说道”者,终是说道。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看一看。看什么?且借别人的家珍,拿来把玩,以饱眼福,非己之所有者,皆己之所有也,不亦快哉!何况“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且看贺友直画张三
期刊
陈新民  不好说谁比谁更成功,有一点可以肯定,我教过的这些农家子弟,在各自的家族、所在村子,在整个中东镇,树起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榜样。  “中东中学现象”对地方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带动起读书风气,带出了众多读书的苗子。一  1999年1月2号,我参加的甘肃省畜牧考察团赴欧洲考察返程,从香港入境刚过沙头角,我立即拨通王凯的电话。  王凯是我在金塔县中东中學的学生,从海口移师鹏城发展数年,属下恭称他王总。
期刊
杨庆存一、最有思想魅力的艺术奇葩  散文,在人类灿烂辉煌的文化宝库中,是最有思想魅力的艺术奇葩。中国散文,更是人类智慧资源、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巨大宝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与核心载体,思想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  众所周知,散文在中国古代,既是治国理政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又是实践“尊道贵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人文化成”诸多文化理念的重要方式。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实践
期刊
上期对阎立本的身世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次咱们聊完出身再看作品。作为初唐时期出身关陇贵族的官三代,阎立本最重要的身份标签是杰出的绘画大师,且名重当时又流芳百世,是中国绘画史上很难略过的人物。他最为人们熟悉的作品是:步辇图。   步辇图,阎立本的代表作。因中学历史和美术课本都提到了这幅作品,而且有彩色图录,所以被人们熟知。步辇图号称是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一来因为绘画艺术和技艺精湛;二是政治正确,符合大
期刊
一  马老大走了,62岁。他没能吃上今秋的新玉米。  他不想走。他舍不下曾经相依为命的弟弟妹妹,舍不下年纪尚轻的儿女,舍不下相濡以沫的老伴和少不更事的孙儿……他舍不下这条巷里同过甘苦的老哥们,舍不下脚底这片下点雨就透着好闻的泥腥味儿的黄土地,也舍不下那几亩正在旺产期的花椒树……  有一次他跟我说,现在弟弟妹妹的日子都好过了,我的娃都安排到地方了,我也退休了有工资,还有几亩花椒,再好好干几年,给儿把
期刊
散文是小说家灵魂的镜面。在散文里,小说家打磨掉了包裹在外的石头和砂砾,唯余熠熠生辉的珠玉,以真实、真诚和真情,照亮、震撼乃至攫住我们。契诃夫的《伊凡诺夫》里有台词言:“我是来寻找散文的,结果却遇到的诗。”读阎连科的散文,也有类似的感慨与收获。他的散文,我们能强烈感受到真实与悲伤的诗情。   他的小说也有力透纸背的悲情,但其包裹在虚构和想象之中,隐藏在荒诞而神奇的叙事之中,与我们遥遥相望,需要我们灵
期刊
谈论散文和文化自信,我以为不要局限在散文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诚然,一部现代散文史确实是一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史。不可否认,从《新青年》之“随感录”以降,散文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与现代涤新有着一以贯之的“主题学”兴趣,甚至可以说诸种文类中,散文和传统文化纠缠得最深,但我们不能据此在谈论散文和文化自信问题时,仅仅将论题和论域收缩在“传统文化”之建设和更新。不唯如此,那么,扩大了视野,散文和文化自信这两者的
期刊
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说,今天这个时代都是一个被高度媒介化的时代。社会被媒介化了、文化被媒介化了、生活被媒介化了,人本身也被媒介化了。媒介从一种工具论意义上的信息传播载体,正在成为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本身。本文认为,媒介化时代最重要的表征就是个体主体性的全面复活,每个人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这样一个时代情景中,人们似乎应该重新认识二十五年前《美文》创刊时,贾平凹主编所提出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