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孙富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强学生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读课文)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讨论题:如果没有孙富,十娘的命运将会怎样?
  生A 如果没有孙富,杜十娘就不会死。他最后的报应就是证明:“孙富自那日受惊,得病卧床月余。终日见杜十娘在傍诟骂,奄奄而逝。”
  生B 我也同意。“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可见,杜十娘也是把自己的悲剧命运归咎于孙富的。
  生C 至少,孙富是造成杜十娘死亡的直接原因。没有他给李甲灌迷魂汤,李甲就不会卖了她。
  很显然,学生还是浮于小说情节的表面。他们将杜十娘的死完全归咎于孙富,弱化甚至误解了小说的主题。我再问:如果没有孙富,杜十娘是否就可以与李甲过上“山盟海誓,白首不渝”的幸福生活?
  首先来看看李甲是不是十娘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出生布政使之家的李甲是个胸无蜮府、怯懦无主见的人。到京城后无心读书,一年多来“留恋行院”,“迷恋烟花”,因杜十娘“浑身雅艳,遍体娇香”,是“曲中第一名姬”,才整日来此厮混,直到银两花光,被赶出妓院为止。这个纨挎子弟,一碰到困难就垂头丧气。不仅如此,他为人轻佻,初与孙富见面,就以携妓自夸,且表明是十娘“如何要嫁”,全然不顾及十娘颜面,连半点尊重都没有给她。可见,他对杜十娘所谓的“爱”,只因“迷恋十娘颜色”,并非出于真意与忠诚。十娘在与鸨儿议定赎身钱的当晚,与他“议及终身之事”,他不仅没有喜色,反而大吐苦水,徒唤“如之奈何”;即使十娘再传“佳音”——“只要三百金”,李甲还是愁容未展。面对“爱人”,这种漠然的态度,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不是十娘把鸨儿逼急了,赎身出自鸨儿之口,李甲是断不会主动为十娘赎身的。他“撒漫用钱,大差大使”的时候都没有此番情意,遑论“资斧困竭”之时!我们还可以作这样的猜想,如果不是十娘的真情打动了柳遇春,帮李甲借到所缺银两,除非十娘再自掏腰包,单靠李甲,十娘还得在妓院熬下去。李甲的心里只装着三件愁事:一日钱,二日父命,三曰十娘的爱情是否可靠。赎身钱,船钱路费,山水游资等,他一路在愁;违抗父命的后果,他一路在愁;当柳遇春和孙富道出对一个烟花女子的怀疑,他“心中疑惑不定”、“茫然自失”,甚至认为自己对十娘的爱是“当局而迷”。他对十娘的爱又体现在哪里呢?他既无心也无力。他是有过一“喜”的,那是在十娘同意“兑现转卖”之后,想到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想到拿到银子后可以向父母证明自己没有迷恋花柳,想到杜十娘这个沉重的包袱终于被摔掉了,“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这恐怕是他“为情所困”以来,第一次露出的笑容!就凭这欣然窃笑,足见他与十琅的“感情”是多么不堪一击。出于他任何自私的原因,十娘“始乱终弃”的悲剧命运是免不了的。
  其次便是李甲的父亲。他“位居方面(一省之最高官位),必严帷薄之嫌(严防内室有不好的名声)”。李甲已有妻室,十娘出身卑贱,李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一个妓女是决不可能被一个爱面子的布政使接纳的。正如孙富所言,如果李甲带十娘回去,将会导致李家大乱,“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懦弱无能的李甲又怎么可能“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即使没有孙富,李甲真的硬着头皮把十娘带回了家,也终难将她保全(何况回不了家)。十娘“与郎君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的权宜之计和不得已做出的“收佐中馈(宁愿做小妾)”的避让就是最好的说明。
  学生马上提出了他们的疑问:面对这么一个怯懦无能、自私自利,委琐轻浮的薄情郎,聪明颖慧的杜十娘怎么可能向他托付终身?既然十娘早把怯懦无能又惧怕父亲的李甲看在眼里,为什么还是“得终委托”于他?
  杜十娘“命之不辰,风尘困瘁”不是她的过错。尽管她不愿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着被人玩弄的生活,但在那个时代,这样地位的女子,想要摆脱卑贱的地位,谈何容易!她长年累月地筹划,积攒钱财,但她不能光凭自己就可以过上她所向往的生活。更何况她不仅需要自由,更渴望爱情。出于她不愿久居风尘的志向,才使得自己不惜铤而走险,把幸福寄托在一个其实并不可靠的人身上。即便如此,十娘还是宁可怀着“侥幸”的心理,作出各种让步,去憧憬美好的未来。从这一点来说,十娘的命运从遇上李甲一开始就是悲剧性的,这个主题正是作者刻意埋藏在故事里的。
  杜十娘是付出了全部的真情的,也许在她看来,李甲与别的嫖客不同,他“忠厚志诚”,比那些买欢过后拂袖而去的男人要强些,于是,她在那么多的嫖客中选中了李甲这根“爱情”的稻草。十娘的心里既清楚又茫然。这就决定了她对李甲始终是试探性的,她可悲就可悲在只能把幻想当现实,她必须首先逃离魔窟,所以她一直在权宜,在戒备。她出赎金止于一半而未出全部,当李甲走投无路时她也只拿出二十、五十金,直到死前才肯打开百宝箱;她甚至一再谦让,甘愿做小妾;可见她与命运抗争之艰难。
  有同学问,如果十娘早一点打开百宝箱就好了,即使有了孙富,也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其实不然。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商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官吏、读书人、盐贩子、老鸨眼里只有钱,人可以为钱卖了自己,更不用说为了钱去买卖别人,至于感情,更是屈居金钱之下的。在李甲眼里,人格、尊严、良知、情感无一不可变卖。不是孙富找上门来,走入绝境的李甲也会因为“一时”的穷困跳上岸去,随便吆喝着把十娘卖掉。他与“家资巨万”的孙富们没有本质的区别,不仅仅因为这些“贾竖子”也如李甲一样“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更是由于他们只相信“交易”——既然人家陷入窘境,以生意人的头脑,把别人的“商品”折价变买变卖又未尝不可。从李甲“抱持十娘痛哭”后悔就知道,他若不是穷,他是断不会卖了十娘的,他若知道十娘箱中藏宝,更不会以区区干金卖了她。宕开一笔,百宝箱是有限的,一旦“权作浮居”的银子花完了,十娘的命运又会怎样呢?百宝箱早点打开,仅能将悲剧推迟一些发生,决不会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
  有同学又问,既然李甲如此负心,杜十娘又为何要去寻死呢?她何不跟了这个盐商呢?或者抱起百宝箱,隐居民间,另觅意中人?
  这就触到了人物的个性、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作品的深刻主题。十娘千辛万苦积攒的幸福与幻想一旦破灭,她是可以为真情不惜付出生命的。可惜在金钱社会里,李甲、孙富、老鸨之流早已被“银子”异化了,他们绝对相信爱情有价,必要时甚至可以贱卖。同时,杜十娘的身上寄托了作者乃至读者全部的同情,在善良的人看来,杜十娘虽“误落风尘花柳中”,但“可怜一片无瑕玉”,是决不能再容人玷污的,她是那个时代难得的一位不让爱情混入市侩气的烈女子,当人类至真至纯的情感被无情的玷污,她就只能抱着她的百宝箱,犹如抱着她全部的希望与绝望,抱着作者抑或世人对善的景仰与怜惜,自投江中。“悲剧就是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同学问:孙富在作品中是不是毫无意义的?
  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拟话本,这种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形成的小说形式,特别注意故事的跌宕起伏。孙富的出现,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效果,没有他,就缺少了跌宕的情节,缺少了剧烈的矛盾冲突,缺少了一个让李甲充分表演的舞台,同时也失去了一个让杜十娘集中展现刚烈个性的机会。孙富的“价值”就在于,不管换上谁,只要能将故事推向高潮,展现激烈的矛盾冲突,让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当众撕毁,那个人就可以顶替孙富出现在小说的高潮部分。也许,怀瑾持瑜的杜十娘可以错过孙富,但无法躲避悲剧的命运;如果没有孙富,她也许不会投江(错过了孙富,就错过了江水),但谁又能给她安排一个幸福的结局?因为她的时代、她的出身,注定了天下人都要负她。没有孙富,她也是“香消玉殒”,只是这个同样的结局将发生在另一个故事里罢了。从这一点上说,有没有孙富,杜十娘仍就是一个悲剧角色。
  如果有了孙富,他的“意义”就在于,孙富扩大了一个“群”,一个可以把李甲,李布政、老鸨和一切金钱与情感的异化者统统囊括进去的“社会群”;虽然最后孙富死了,但这个“群”还活着,只要这个“群”还活着,十痕就无法逃脱宿命,这就是“十娘”们的命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深刻的主题正体现在这里。
  [作者通联:湖北黄石实验高中]
其他文献
《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壶口瀑布情状和态势的游记散文,热情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全文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联想等表现手法,写出瀑布的声响、形状及伟力,给人震撼。作者在寫景同时注入丰富的情感,由身边的壶口瀑布感受到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联想到人们历尽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这篇散文,可以带领学生从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入手,鼓励学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课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壶口瀑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具体落实。为更好地开展深度学习,笔者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在了解小说故事
新课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列于首位,并指出:“能将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情境中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起着基础的作用,好比一座高楼大厦的地基。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字词句方面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在语言运用方面很见艺术力。以往的《祝福》课例,教学重点过多地放在了四要素的赏析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分析四
传统的单篇教学是一篇篇地教,学习的是一篇篇课文的知识和技能。单篇教学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有限。教育界兴起的群文阅读教学则改善了这一现状。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王君老师一直致力于思考和探索群文阅读教学,而王君老师把青春语文的思想与群文阅读教学的结合,课堂呈现了“灵动整合,厚重扩容”的特点。   一、灵动整合,打破文本壁垒   (一)聚
本文是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对《道士塔》作的教学设计。  一问王道士:  因为你的“错步上前”,给中华文化造成怎样的悲剧?  二问余秋雨:  你拦得下斯坦因们劫掠敦煌文物的车队吗?  三问我自己:  “我好恨”,那么,作为我们自己,我最恨什么?  导题  西出阳关,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沿,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对,它就是敦煌!  敦煌,中国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千年丝路的必经之地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是新课标提出的思考与挑战。实现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大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借助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启悟”教学使其产生实效。以诗歌炼字为例,对启悟教学进行理论层面、操作层面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落实寻找一条效的途径。   一、研究起源   新课标提出,要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然而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无视
进入高年级之后,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已经从词句、语段逐步向篇章过渡,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篇章意识,回归文本素材的选择、结构的设置等多个维度,与作者形成深入对话,洞察作者为了凸显中心在表达层面的独运匠心,发挥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的核心价值,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表达意识,为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生长奠基。   现以统编版教材六上第五单元中《盼》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提升和发展、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本文以《女娲造人》教学为例,用精练概括、设问探究、细品深思、内引外联四种语文教学活动方法,从四个方面谈如何在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女娲造人》(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自读课文),我运用“板块式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初中语文教学顺应新时代下的教育要求,不断进行创新改革,日前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初步教学成效。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长期稳定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从文本语言出发,注重学生文本语言积累。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促进学生树立文本语言意识,丰富学生文本语言资
一、缘起所感,期引思考   近日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境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语文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几位具有类似经历的古代文学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幽泉怪石,无远不至”的柳宗元,“欲乘风归去”又心忧“高处不胜寒”的苏轼……他们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谋略过人,有治国安邦之志,经天纬地之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落得或贬或隐的命运,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