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技巧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我觉得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应紧密相连。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会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聆听《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的心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我的学生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出来,边听边用自己的动作把旋律表现了出来,有几个同学还为自己的作品作了首小诗,歌颂自己的老师平凡而伟大,无私的奉献。一时间,我的音乐课成了欣赏课,成了文学课,美术课,诗歌朗诵课等。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们和我一起陶醉在美妙的情景中。我们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刻,最后全班轻轻的哼唱起这首旋律,他们说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音乐离不开听,更离不开思考和投入,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这就注重了音乐与更多艺术的联系,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带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
  二、音乐与语文的结合
  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少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令无数中华儿女惊叹羡慕。自古以来,文学和艺术两者息息相关,文学用音乐去演绎,去升华。音乐让文学更耀眼,许多歌曲本来就是一首诗,如我们课本中的《春晓》、《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当欣赏这些乐曲时,我让学生们先朗诵歌词,领会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让学生聆听并哼唱旋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我给学生讲时代背景,讲歌曲产生的年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当时创作的时代环境,讲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在这样一个类型的学科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课堂内的教学效果的优化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聆听欣赏时,我总是利用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作品,并能很快的投入到我的欣赏课堂中。
  三、音乐与现代教育信息的结合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更多的音乐知识。我利用很多的休息时间,制作了许多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精美动画和flash等,不仅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乐曲所创设的情景中。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这样的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我在我的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课件,运用录象投影等使声像结合,来创设教学意境。对我的学生进行熏陶。其实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要运用语言、实物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课程,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大胆的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这样就能逐步的让学生去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我们要和新课标紧密结合,大胆实践,更新观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为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爱说、爱唱、爱跳和爱模仿,兴趣广泛但不稳定,可塑性强。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英语和使用英语并发展各种能力。根据小学生的上述特点,将游戏活动应用于英语教学是适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求的。  一、唱一唱  通过听、唱英语歌曲来学习英语是小学英语教法是有效方法,歌曲能以其欢快的曲调
期刊
这种模式可以让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使自己在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格养成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本文探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成,包括教师启动、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练习巩固,还有注意事项,包括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及其实施原则。  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
期刊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教师正是学生心灵和性格的塑造者,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呢?  一、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自由培育;给孩子一面画壁,让孩子自由挥笔。顺孩子之天性,就孩子之喜好,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期刊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1“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创新潜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
期刊
小学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准备、选择和设计实验材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而我们农村的科学教师哪怕是专职教师至少也要担任两个年级的科学教学,对于平时实验课中实验材料的准备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大到实验仪器,小到一张纸、一根线都得亲手准备,忙碌过后我也常常静下来反思:教师给学生准备材料,上课固然省时,因为实验现象大多在教师掌控之中,但这样的探究是学生们真正的探究吗?是学生们的自主探究
期刊
一、思想教育  要加强对学生祖国荣誉感的教育,就应组织学生收看有关电视节目。当屏幕上五星红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应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争光的愿望,让他们学习健儿们,特别是残奥会上的健儿们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利用小学生好胜、爱表现自己的特点,通过学习有趣的体育竞赛与体育游戏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
期刊
如何把诗词的朗读训练更好地落到实处呢?本人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总结出遵照课标,结合教学进程,将朗读训练划分为三个步骤,系统实施的教学思路。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着力“正确”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是朗读训练的基础,任何好的朗读都要以读准字音为前提,对朗读习惯和能力形成中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这也是达到“正确”的初级目标的基本环节,所以要切实明确每个字的发音,重点是区分好平翘舌,前后鼻音,
期刊
一、重视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行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具体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学习美术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逐渐明白学习美术的重要性。教师倘若还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期刊
一、确立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确立时,必须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相关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再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而立。  例如: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校园文化和小学生精神风貌的缩影,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各种行为蕴藏于小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小学生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且具有
期刊
在数学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定的素材,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作用下,“创设情境”已成为很多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中,创设情境似乎已成了落实新课标的代名词,很多教师甚至到了“无情境不入课堂”的境地。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游戏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