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健心康 竞赛助力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都是评价人才的主要维度。针对目前“独二代”小学生呈现出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现象,探究体育竞赛对其塑造和促进作用的有效性。利用调查问卷、案例研究等方法,探寻竞赛前期动员、中期组织机制、后期跟进等过程中的规律性,力求调动多方教育合力和资源,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便他们在今后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适应各种挑战和竞争。
  关键词:体育竞赛 心理承受力 体育正推力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级各类教育的关注力越来越高,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迫在眉睫。体育训练与竞赛,不失为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 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之现状
  “4-2-1家庭中的小太阳”,顶着这个“称谓”的孩子在当今的小学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以调查所在班级石油附小一年级某班为例,六位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家庭占全班学生家庭的总数的六成以上。以自我为中心,是这些学生身上普遍反映出来的意识趋向: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表象屡见不鲜。
  1.1 情绪控制力差
  情绪是人对客面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当今社会小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稳定、逆反与攻击性行为等。焦虑,是最常见的学生情绪障碍,表现为心神不宁,时而还拌有腹痛、恶心、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另一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极易激动;进入到青春前期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则是“逆反”性增强。
  1.2 抗挫折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模式的改变,家庭教育中“包办代替”现象较之“独一代”更加严重。更有甚者,有的家长片面地理解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使得许多孩子是在充满奉承的环境中长大的。久而久之,当孩子进入学校需要独自面对一些挑战时,往往产生惧怕失败的消极心理,不敢尝试,预先规避可能出现的失败。
  1.3 不合群、不善于合作
  由于父母和祖辈的溺爱、缺少与其他小伙伴一起游戏的机会,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在当今的小学生中普遍缺乏。有些孤僻的学生,无论和老师还是和其他学生,都有较顽固的疏远感。
  2 体育竞赛在改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作用
  记得有记者在向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提问:“体育竞赛到底教给了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塞巴斯蒂安说:“体育竞赛不仅教给我们的孩子如何去赢(艰苦的训练、迎战的技战术技巧、心理稳定性的训练等),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去有尊严地输。”笔者认为,这段话精妙地阐述了体育竞赛与参赛者心理承受能力的联系,无论是竞赛结果的胜利还是失败。
  事实也证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后天可塑性,是可变化的,可以锻炼的。心理学的实验也告诉我们,经过心理训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可以大大提高的。体育竞赛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体育竞赛从外在形式看是一种游戏,但从内在实质看它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模拟,通过这种模拟游戏,使参与者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尤其使对青少年,这样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更积极的作用。(2)体育竞赛之所以受人们的青睐,激烈的竞争是它的魅力所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提高。
  通过体育竞赛能提高参与者对社会和自己认知能力,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和社会,学会用辩证的分析认识事物,在困难的时候想到光明,在胜利的时候想到挫折,无论胜利和失败,都有事物可能向反方向发展的心理准备,可以减少因没有思想准备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3 常见校内体育竞赛与学生心理承受力提高的联系
  3.1 项目设定全面性为前提
  3.1.1 开展竞赛前的充分调查与分析
  当下的小学生都是00一代的新生力量,他们出生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代学生的眼界之宽是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如何找准他们的心理预期,调查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以2011年我校秋季体育运动会赛前调查为例,我们设计了如下的调查问卷在高中低三个年度的班级中做抽样样本分析。
  3.1.2 兼顾集体与个体
  在竞赛项目的设计上,集体项目主要是针对学生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的心理设计的。如传统的拔河比赛、“8”字跳绳、迎面接力跑、多足走、“足”“篮”“排”三大球等,强调的是多数人的参与与合作,需要集体形成迎战策略,调动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性。在参赛人员的取舍、调配、出场顺序等方面,与参赛个人的期望会形成一些出入,个人服从集体才能达到集体利益最大化的意识自然渗透其中。
  个体项目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自卑、抗挫能力差的心理设计的。在与学生的沟通中,笔者总能发现很多学生是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不愿或不敢迎接个人项目的挑战。这样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1)怕“出风头”而遭到排斥。
  (2)惧怕失败遭到嘲笑。
  (3)因为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运动潜能,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屡次没能取得理想结果而导致的气馁。
  (4)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充分不自信,不愿或不敢在公众面前做展示。
  鼓励学生勇于参报,需要体育老师与班主任、家长、学生本人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迈开第一步”。班级舆论的支持,体育老师对学生运动潜能的合理分析,家长的鼓励等,都是参报阶段需要做的工作。
  3.1.3 新兴体育项目的融合
  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运动和参赛兴趣,而与之相对的,很多新兴项目在学生中間却悄然流行起来。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如:轮滑、滑板车、独轮自行车、悠悠球、呼啦圈等。在设计竞赛项目的时候,要充分将这些项目考虑进来。新兴项目的规则、赛制、器械、场地安排等在摸索中现正逐渐走向成熟。
  在赛后的满意度调查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新兴体育项目在所有项目种类中的比重约为20%,但在学生最热衷的竞赛项目中,新兴体育项目却占到了所有热衷项目的50%以上。由此可见,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
  很多在传统项目中不占优势的学生却在这些新兴项目的竞赛或展示中大放异彩,其自信心大幅提升。这些项目不仅可以设计成个人项目,还可以设计为集体项目。因为摆脱了传统项目常用技战术的束缚,在参与这些新兴项目集体赛的过程中,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孩子们在分析中不断提升运动成绩,较之通过体育老师帮助分析提升点,内化程度更高。这种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化,有助于学生变挫败感为客观分析,变无处释放情绪而找到情绪的正向释放点。
  3.2 教育正方向为推力
  3.2.1 家、校、社区通力合作
  学生的心理塑造是一个合力打造的过程,仅仅依靠一名教师单枪匹马的力量是杯水车薪的,班级建设、学校风气、家长观念、社区氛围等均需联合起来系统配合。简简单单的一次竞赛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不管是一次次的校运会,还是一个个大课间的小型体育竞赛,甚至每一个10分钟课间或课余在小区里展开的体育游戏,都是联络起众力的最好平台。营造和谐、宽松的“场”,让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渐渐增强,对学生的一生成长都将影响深远。
  以每次竞赛为契机,竞赛前的调查与动员,竞赛中的组织与评价,竞赛后的激励与反思,都是学生心理承受力螺旋上升不可或缺的过程。
  3.2.2 体育教师与班级教育积极配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心理的主阵地还是学校,更具体的地方还是班级。班风正,则正能量足,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塑造。因此,抛开学科的界限,体育教师也要拥有“大教育观”,把自己融入到一个个班级中去,为该班级的建设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体育竞赛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成分利用广大学生喜欢体育竞赛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大力开展有意义的体育竞赛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教书育人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在小学这一重要阶段,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作为学生的导师,班主任不仅承担着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对此,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 班主任 德育工作  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极为关键的时期,小学生将会在此阶段形成自
期刊
摘 要:2021年是中国职教“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而高职院校一直沿用普教的传统试卷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改革浪潮,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为例,把量表评价法运用于翻转课堂的前置教学测评中,旨在探究两者结合的意义与价值,即帮助学生在视频学习中自评知识内化情况,帮助教师课前集中反馈收集学生
期刊
摘 要:大数据作为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大数据的驱动之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及时转型,以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基于此,文章以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为基础,对其在大数据的影响之下可能的走向以及为实现转型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 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可能走向 实现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
期刊
我们最近学习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里面的女性形象让人记忆深刻。鲁迅先生的笔下描绘了许多的女性形象。被残酷的时代炮烙后的她们毅然决然地将鲜血淋漓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只为宣告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与“新生”。  譬如祥林嫂,“苦难”在她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一个勤劳、善良、质朴的人,却不能拥有也不能挣得一个做人最起碼权力,反而被践踏、被鄙视乃至最终被苦难夺去了生命。“穷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时需要采取课内、课外共同培养的方式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师在课内、课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内外结合 语文素养 教学策略  我国教育对语文学科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育要求设计教学过
期刊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省级以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规划,启动了幼师师德师风培训项目,这既是对幼儿园师德师风问题的聚焦,也是推进幼师师德建设的进一步创新与尝试。旨在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我省幼师师德师风的全园培训,营造学前教育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1 主要做法  1.1 项目准备期:三位一体 精准定位 无缝对接  省培中心、讲学团队、当地教育局,实施三位一体的模式。对项目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全面、多维的考虑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培养大学生学生的唯物主义史观、爱国主义情操和绿色发展观等方面,介绍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导游基础知识 浸润式 路径探究  1 引言  课程思政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求思政教育同专业知识方面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知识传授只能帮助大学生了解事实,并回答“世界是什么以及如何存在”,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书本教材强调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学习兴趣和师生对英语本身的理解和反思,使得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成绩下滑。为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选择一种学生喜爱且有效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英语故事具有趣味性且蕴含许多寓意,可以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英语的同时,也熏陶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本文以《夏洛的网》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来探讨怎样用英语故事来培养激
期刊
摘 要: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便于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社会活动中。激励性语言的应用能够帮助体育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中,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励性语言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在体育课堂中如何通过问题激励语言、竞争激励语言、目标激励语言引导和教育学生。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无论教育行业如何变化,数学在学科教育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学习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但数学在高中教学中属于重难点,大多数学生难以招架。学生不易掌握数学知识,部分原因源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存在错误,多数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分数,而遗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改变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消极态度,教师应更改教学方式,走出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根据激发兴趣,走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