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作为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和智慧世界的促进活动,是最具人文性的人类活动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人生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传授科学知识和和基本技能,忽视科学教学中的人文价值。因此,本文就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一些探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综合课程的教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防止各个学科之间的彼此孤立。作为科学教师,不仅要促成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渗透科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质外,还要寻找和吸收与其他学科和资源的人文教育整合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渗透文学中的诗词之美。
科学是一门描述客观现象及运动变化规律的综合学科,而许多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对具体客观现象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正是文学与自然学科的最佳整合点。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就会发现许多的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能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的人文素材。
如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等多么形象地反映了参照物选择的灵活性;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生动地说明了这两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机械能。
2、渗透追求真善美的审美情趣。
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美的感悟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一个人有着良好的审美情趣,充实的心灵愉悦感,也就有了健康的心理,能够感受生活的乐趣。
科学教育是审美素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中蕴含含着丰富的美,主要表现在“简捷美,完备美、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以及理想模型的美”。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些美的因素,让学生受到科学美的熏陶。
自然知识虽是一些抽象的现象、概念、公式或符号,却蕴藏着丰富的美的思想,当这些知识运用与生活和科学,就会产生一种愉悦和力量,给人以科学的美感。如科学中“惊人的简单”、“神秘的对称”、“美妙的和谐统一”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科学美,向学生展示科学的美学特征和意境,让学生明显地或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培养与熏陶,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美的认识转化为追求美的自觉行为,以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3、渗透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具体事例,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既深刻了解了科学知识,又加强了自我防范教育,规范了日常行为,培养了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收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如在讲解用电常识时,通过讲述电击伤的原理,教育学生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用手试触导线的裸露处,不用湿手接触开关和换电灯泡,不在电线上晾衣服等;在讲解光的反射时,使学生明白,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在夜间行驶,为什么车内不允许开灯;在讲解惯性现象时,讲术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由于惯性而不能立即停止,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因此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对机动车辆的限速行驶,都是为了避免由于来不及停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二、在科学实验中渗透。
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的基础,要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育人功能。尤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低成本实验的探索和研究,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培养了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实验方法和创新思维训练的素质教育,是良好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的培养。比如一次性医用注射器,结构简单,刻度清晰,价钱便宜,容易买到,在科学实验的设计中有其独到的用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大气压实验的装置:在水中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头部封死,用厚纸片盖住管筒口,出水后纸片落下,在针筒活塞向上抽动时,大气压使水随活塞上升而上升;制作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装置:用一塑料片盖住针筒大口,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塑料片不会掉入水底;还有潜水艇模型的制作,压缩空气做功的装置等等。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
科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综合学科之一,新课程教材中的内容强调从学生生活中科学讲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素材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真思考和挖掘教材中每一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教学语言上要强化人文性语言的运用,如诗歌、词赋、散文等,作到文字优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或以图代文,让学生体悟图表的丰富人文意义;或以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通过练习、实验、制作、课题研究等形式把学生引向生活。有条件的学校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这样既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科学教师应记住:“你所教的,学生所学的自然知识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世界各地都不一样的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本土化的自然天地,并不是神秘的,高不可测的”。
为了达到科学与人文培养的有效渗透整合,除了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外,教师还需要树立以下几种观念:①提高认识,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②强调学科渗透,树立协同合作的观念;③善于钻研,树立创新观;④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科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时俱进,才能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综合课程的教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防止各个学科之间的彼此孤立。作为科学教师,不仅要促成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渗透科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质外,还要寻找和吸收与其他学科和资源的人文教育整合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渗透文学中的诗词之美。
科学是一门描述客观现象及运动变化规律的综合学科,而许多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对具体客观现象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正是文学与自然学科的最佳整合点。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就会发现许多的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能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的人文素材。
如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等多么形象地反映了参照物选择的灵活性;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生动地说明了这两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机械能。
2、渗透追求真善美的审美情趣。
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美的感悟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一个人有着良好的审美情趣,充实的心灵愉悦感,也就有了健康的心理,能够感受生活的乐趣。
科学教育是审美素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中蕴含含着丰富的美,主要表现在“简捷美,完备美、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以及理想模型的美”。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些美的因素,让学生受到科学美的熏陶。
自然知识虽是一些抽象的现象、概念、公式或符号,却蕴藏着丰富的美的思想,当这些知识运用与生活和科学,就会产生一种愉悦和力量,给人以科学的美感。如科学中“惊人的简单”、“神秘的对称”、“美妙的和谐统一”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科学美,向学生展示科学的美学特征和意境,让学生明显地或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培养与熏陶,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美的认识转化为追求美的自觉行为,以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3、渗透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具体事例,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既深刻了解了科学知识,又加强了自我防范教育,规范了日常行为,培养了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收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如在讲解用电常识时,通过讲述电击伤的原理,教育学生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用手试触导线的裸露处,不用湿手接触开关和换电灯泡,不在电线上晾衣服等;在讲解光的反射时,使学生明白,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在夜间行驶,为什么车内不允许开灯;在讲解惯性现象时,讲术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由于惯性而不能立即停止,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因此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对机动车辆的限速行驶,都是为了避免由于来不及停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二、在科学实验中渗透。
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的基础,要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育人功能。尤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低成本实验的探索和研究,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培养了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实验方法和创新思维训练的素质教育,是良好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的培养。比如一次性医用注射器,结构简单,刻度清晰,价钱便宜,容易买到,在科学实验的设计中有其独到的用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大气压实验的装置:在水中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头部封死,用厚纸片盖住管筒口,出水后纸片落下,在针筒活塞向上抽动时,大气压使水随活塞上升而上升;制作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装置:用一塑料片盖住针筒大口,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塑料片不会掉入水底;还有潜水艇模型的制作,压缩空气做功的装置等等。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
科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综合学科之一,新课程教材中的内容强调从学生生活中科学讲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素材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真思考和挖掘教材中每一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教学语言上要强化人文性语言的运用,如诗歌、词赋、散文等,作到文字优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或以图代文,让学生体悟图表的丰富人文意义;或以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通过练习、实验、制作、课题研究等形式把学生引向生活。有条件的学校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这样既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科学教师应记住:“你所教的,学生所学的自然知识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世界各地都不一样的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本土化的自然天地,并不是神秘的,高不可测的”。
为了达到科学与人文培养的有效渗透整合,除了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外,教师还需要树立以下几种观念:①提高认识,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②强调学科渗透,树立协同合作的观念;③善于钻研,树立创新观;④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科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时俱进,才能迎接新课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