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物理备课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y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注重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注意物理演示实验四个部分阐述新课程下如何备好物理课。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多媒体技术 物理演示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感受颇多。特别是对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我认为重要一点是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新课程理念注重物理实验及研究性学习,且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备课的关键在于老师要能够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制宜,恰当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传统的备课只注重教学前的准备,上课时基本上按照设计好的思路和教案进行。但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备课加上教学中的记录、调节再加上课后的反思。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写出教案,还要积极关注学生已有的观点和看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的进程。
  那么,备课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具体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在新课程目标上,课程理念改变了以往只关注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观念,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传授知识,已不单是教师的唯一职能,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思维的开发,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创造性的使用知识,而不是墨守成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多扮演起引导的角色,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把培养敢怀疑、会学习、能创新的学生作为教学的目标,保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自由。
  二、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学中的互动,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备课时,学生方面我们需要考虑:一是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有什么要求?这些要求与所教的知识有何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二是学生有哪些物理兴趣、爱好亟待激发,以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动机?三是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种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但也会使我们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如果教师讲的太多,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就受到极大的限制,探究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指导不到位,让学生自己探究,活动又会杂乱无章,得不到理想效果。而且,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奇思妙想,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读懂读透教材,还需要多方面获取跟这一章节有关的资料,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三、注重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物理无处不在”的生活情境。
  比如,在上“力的分解”这一节时,我事先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组生活中的数码图片,如“石拱桥、车陷泥潭、利斧劈柴”等,并用摄像机录制了相关的片断。上课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上述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力学原理,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想法来解决上述的有些问题。针对学生的设计结果,又当场设计了一些演示实验和录像去验证或反驳。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反应热烈。
  2.通过多媒体可创设直观生动的问题情境。
  在讲述a粒子散射实验时,可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现整个实验过程,并动态模拟从装有放射性物质钋的铝盒中不断有a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度少数a粒子偏转角超过90°,有的甚至被原路弹回。动画播放到这就暂停下来,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能不能用汤姆孙的模型来解释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研究的方法,提高了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创设高效的师生互动互交情境。
  “万有引力”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天体运动的规律。教师在国家教学科研网上下载关于天体的图片知识,通过整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在网页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在学生机房中访问该网站。通过网络互动,老师可以当场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甚至可以把考试也放在网络上,让学生像打游戏一样过关。这样高效的师生互动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
  四、注意物理演示实验的备课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对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注重对这一方面材料的搜集。
  如在讲授“磁场”这一章时,我演示了磁悬浮实验,利用磁铁吸住一颗小铁钉的平底端,使铁钉处于竖直状态,然后在铁钉的尖端下方竖直放置一枚硬币,硬币将会悬于铁钉之下,用手扶住铁钉使其固定不动,在硬币的一侧轻轻地推一下硬币,硬币便能转动自如,过很长时间才会停下来。而且这个实验材料简单,学生很容易得到,可以自己动手去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总之,备课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只能是预案,根据“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教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朗读,就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由此可见,朗读就语文学习而言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它是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着最大的比例。阅读能力的有计划训练和使之不断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只是现今有不少的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丰富内涵,还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科学认识。教师常常功利化的培养学生快读、跳读的能力,以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捕捉文章的有用信息。但是,往往欲速而不达。其实原因很简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能力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
【内容摘要】“个性化阅读”倡导了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来对阅读文本从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理解,充分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应“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人文精神、重实践培养的特点”等理念。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意义,其次,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个性化阅读 有效性  阅读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包括
【内容摘要】区域地理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高中区域复习是高考复习的一块重头戏。如何对区域地理进行更加有效复习,一直是高中一线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基于此,以新课改下高考为切入点,主要探索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关键词】区域地理 区域定位 区域特征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常反映在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特别是在许多能力的测定和思维的考查上,很多是以区域
【内容摘要】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素养与修养。能用基本的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素养 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
【内容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目的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和体验,并用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设计 实践  一、引言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教师进行的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说教,重视的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教材
中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走了十多年,而课改的灵魂就是——创新。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争先追捧的话题,“杜郞口”、“洋思”、“翻转课堂”、“思维碰撞”已经成为了课改的领先旗帜,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们的创新。  “我们不主张用统一的模式规定学与教的先后顺序,也不认为凡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让学生问老师答、或学生互问互答的才是改革,学生活动越多、教师讲得越少,课堂桌椅摆成六人组状而非秧田式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聋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结合课外活动和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途径,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兴趣 效果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
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和价值,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先来看一看部分老师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提问1: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背景:这是一位老师在上《济南的冬天》时,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先从字词讲起,再围绕景物描写讲到济南冬天的特征,最后提出这一问题。  课堂教学提问2:同学们,你们谈谈如何读诗歌?  问题背景:这位老师上的课文是余光中的《乡愁》,老师一上来告诉完学生上课内容后,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合作学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被经常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此背景下,我校大力推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多次进行了指导。  【关键词】地理 教学 小组合作 探究 学习  一、背景了解  2005年出台的《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