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来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湖北省21个村庄的200份问卷,对该省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健康医疗、養老需求、生活幸福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表明: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低,生活负担重;多数老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六成以上的老人对養老持悲观心态,且養老观念在转变,“依靠社会養老”成为最被认可的養老模式。对此,应该在农村完善各项政策和服务,使农村空巢老人真正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医”。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收入;健康;医疗;養老;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1-0012-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流迁的频率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出现的是,农村中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的老年人群体在不断地壮大,“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需求也成为学者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以2010年1、2月份对湖北省21个村200位抽样的空巢老人所做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围绕空巢老人的经济、健康医疗、養老等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在生活来源方面,这次调查的200位空巢老人中,共有99人的收入中含有子女补贴,占了总数的49.5%,接近五成,其中有41.0%的老人把子女补贴作为唯一生活来源,超过了四成;有21.0%的老人只靠务农收入生活;靠个人以前储蓄作为来源的占11.5%;靠新农保保障金生活的老人有16人,占了总样本的8.0%,见表1。可见,大多数的空巢老人都以 “依靠子女”、“个人自養”等家庭養老的方式为主,并且“依靠子女”占主导地位。[1]
  
  在收入水平方面,认为生活收入大致够用的人占了40.6%;有些困难的占了22.3%,十分困难的占了8.1%,二者合计共占了30.4%;仅有11.7%的老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够用有余,见表2。在对只把务农收入作为唯一生活来源的老人进行分析中发现,43.1%的人大致够用;有困难的占了29.3%;只有6.7%的人够用有余,不到一成。在只靠子女补贴维持生活的老人中,49.5%的人大致够用;够用有余的仅占9.9%,同样不到一成。仅有56.2%的老人得到子女补贴。每年得到子女1000元以下的占47.5%;1000元到2000元的占21.3%;2000元到3000元占10%;3000元以上者占21.3%,其中达到或超过10000元的仅有4人,占5%。可见空巢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足,对未来的生活保障存有危机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增多,劳动能力会逐渐丧失,再加上赖以依靠的法定赡養人无力提供必要的養老支撑,空巢老人的生活所得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我国农村的養老保障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而在新农保的参与方面,参与率不到二成。数据显示,在153位有效空巢老人样本中,有40位处于新农保试点县,享受新农保養老金的老人有28个,占试点县空巢老人数量的70%,占样本空巢老人数量的18.3%。当空巢老人进入高龄后,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養老保障提供持续的收入流,则这部分人群的養老问题将面临极大的困境。可见,加快新型农村養老保险的全覆盖是迫切的政策选择。
  二、 空巢老人的健康和医疗状况
  调查中发现有接近七成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只有10%的老人身体健康且可以照顾家人。结合各年龄段来分析,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有病的、病重的比重都相对较大,而无病、身体健康的不到一成,见表3。可见近七成的空巢老人都患有疾病,尤以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健康问题最为显著,而大多数老人的收入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遇到疾病更是无能为力了,这些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在新农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方面,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比重最多的是60-70岁年龄段的老人,其次是71-80岁的,80岁以上的老人最低,即年龄越高的老人参保率越低。所以必须努力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特别是针对这些高龄老人。
  三、空巢老人对養老的意愿和需求
  当问到“您是否担心自己的養老问题”时,有高达61.7%的老人选择了肯定的答案,只有38.3%的老人选择了“不担心”。可见六成老人对自己的養老问题不持乐观心态,老人们養儿防老观念也正在逐步淡化,他们认为依靠社会提供養老帮助是今后的養老趋势。虽然在養老观念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收入低是影响老人在今后養老方式选择上的重要因素。
  当问及空巢老人“最担心什么”时,担心生活来源无保障的最多,占了33.3%;其次担心子女不在家的占了28.7%,二者占了62%;担心不能继续干活的占了19.6%;最后是担心生活孤单的占了18.4%。说明物质生活的无保障和精神生活的孤单是这些空巢老人的最大困扰。
  关于“哪种養老方式最好”的问题,选择“依靠子女”的占了31.7%;选择“依靠社会養老保险”的占了42.2%;选择“依靠自己”的占了18.6%。说明考虑到自己的经济能力和身体状况,很少的空巢老人选择“个人自養”的方式,而且“養儿防老”的观念也在逐步淡化,这与子女给予的生活补贴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的生活开支有关,在调查中,仅有34.8%的老人认同依靠子女完全能解决養老问题;有一半多的老人认为依靠子女只能部分解决養老问题。从中看出,更多的老人希望靠社会提供養老帮助。
  四、空巢老人的生活幸福感
  调查发现,有42.2%的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不高,接近一半的老人对生活的幸福感偏低。这和他们的经济负担重、健康状况差以及子女不在身边所引起的生活孤独感有关。[2]
  当问及让老人感觉最高兴的事情时,35.1%的老人选择了“家庭和睦”;29.8%的老人认为是“身体健康”;其次,选择“生活水平提高”的占了15.4%;选择“子女工作顺利”的占了10.6%;5.9%的老人选择 “養老有保障”。由此可见,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家庭和睦,能经常得到子女的慰藉,享受天伦之乐是最重要的。[3]
  五、基本结论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比较单一,多依靠子女養老,且多数老人的收入水平较低,生活状况偏差。六成以上的老人对自己的養老问题不持乐观心态,他们最大的忧虑就是生活来源无保障,并且依靠社会養老成为他们最大的期待。而在这些村庄中新农保的普及率偏低,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令人担忧。
  对此,要切实完善农村的養老保障制度,确保空巢老人能够“老有所養”。随着老人養老观念的转变和进步,空巢老人对新农保的需求更加迫切。政府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农村新农保政策的覆盖面,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适当提高養老金的发放标准。对于特别贫困的、无劳动能力的高龄困难老人可以适当给予更多的福利待遇,还可建立与物价水平变化相适应的浮动机制,保障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投入资金,在乡镇建立養老院、老年寓所,在村建立家政服务站,探索“机构養老”的新模式。在收取合理费用的基础上,由专门工作人员为农村中的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满足空巢老人多方面的需求。[4]
  (二)近七成空巢老人患有疾病,80岁高龄老人身体状况最差,有近两成的老人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并且以高龄老人的参保率为最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改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村老人能够“老有所医”。一是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标准,使患有重病的困难老人都能够看得起病;二是扩大报销范围,把老年人的常见病、常用药都纳入到报销范围中,切实减轻老人的医疗负担;三是健全对农村老人的医疗公共服务。如在农村医疗卫生室建立专门的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对老人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做好老人的疾病预防服务。
  (三)近一半的空巢老人幸福指数偏低,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空巢老人对精神生活的期待更高。所以对空巢老人的養老必须“物质養老”和“精神養老”相结合。
  让老年人在精神生活上得到满足,就是要营造尊重、关注、体贴老年人的生活氛围,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工作,还存在急需完善的薄弱环节,需要发挥家庭、社会、制度的共同作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村民委员会可以结合实际,定期开展“好儿女”、“好儿媳”以及敬老、爱老、養老、助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法制建设。大力宣传孝道精神和孝道文化,激励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年轻人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村委会也可以通过组织爱心慰问、聊天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经常对老年人给予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慰藉、情感上体贴,让这些独居的老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下转第21页)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大多沿袭了大学本科的内容,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随着高职发展进入成长期,加强高职教学改革,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改革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新方
期刊
摘 要:为解决当前中国在职业教育标准制定者、实施者及评价者角色定位方面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采取比较法,根据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标准制定者、实施者及评价者角色定位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我国在职业教育标准制定者、实施者及评价者角色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我国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者应是政府专家代表、行业专家代表和工会专家代表组成的职业教育标准制定委员会,标准的实施者应该是企业、跨企业培训中
期刊
摘要:中国非政府组织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期,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的发展势态,研究者有必要使用公民社会和国家法团主义两种模型来加以考量。此外,中国非政府组织兼受这两种力量左右,须策略性地寻求平衡,拓宽自身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公民社会;国家法团主义;草根NGO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4-0044-05  NGO(nongove
期刊
关键词:《关雎》;接受史;“《诗》作经读”;“《诗》作诗读”;审美之圆  摘 要:作为“诗三百”的开篇之作,《关雎》堪称华夏诗国的“第一情歌”。孔子作为《关雎》的第一读者,以整体性视野,从审美与教化双重角度,奠定了《关雎》三千年接受史基调。汉代儒生“《诗》作经读”,优美的婚恋情歌成了严肃的伦理教材。从两汉“《诗》作经读”,经魏晋“文的自觉”,到两宋以及明清强调“《诗》作诗读”,《关雎》逐渐恢复原初
期刊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讲话中指出:“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为此,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
期刊
摘要:选取云南省2000—2010年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两个时间序列数据,对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旅游产业发展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云南省旅游产业发
期刊
摘 要:在分析金融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超效率DEA的耦合度模型对后发地区河南省1994-2011年金融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演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相对效率的角度来看,金融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优于城镇化对金融发展的拉动作用;虽然河南省的金融和城镇化发展水平都有了较大的跃升,但由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导致了城镇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的耦合度呈现波动式下滑趋势
期刊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21)05-0001-12  ——————————————————————————————————————————  刘学锴先生1933年8月生于浙江松阳县,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本科毕业,免试录取为北大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师从林庚先生研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1959年提前分配至北大新建的古典文献专业
期刊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SOC.SCI)  Bimonthly,Vol. 49 No. 4(Sum No.237) Jul. 2021  CONTENTS  Build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期刊
摘要: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风险投资市场中的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会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进而会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促使委托人与代理人双方收益趋向一致的角度出发, 建立了一套分析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收益分配机制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收益分配的最佳方案,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委托代理风险防范措施和激励机制,以解决风险投资者无法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等一系列实际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