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更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涵,素质教育又把创新教育作为核心,课堂教学恰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主渠道。要想让学生能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创新; 兴趣; 思维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就是敢于独立思考。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也指出:“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将是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因此,发展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疑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敢“创”,乐意去“创”,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才会利用丰富的想象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应从基础教育开始。那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结合我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1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它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出现疑问时,就会引起他们积极思考,创新的欲望就会十分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有时可故意设置障碍,让学生遭遇新问题,引发创新欲望,点燃创新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则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可以产生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趣”呢?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巧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去参与。如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扫清学习障碍,上课开始,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先由两位同学从教室的两端面对面地行走,设问:“①这两位同学行走的方向怎样?②两位同学行走的结果如何?……”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时”等抽象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者热爱、尊重、期待的情感能唤起受教育者幸福、愉悦的感情,使他们不仅乐于接受教育,而且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及奋发向上的动力,这种强大的内驱力会使受教育者对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充满信心,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从而在各方面不断进取,走向成功。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一门思维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每学一条定理,一个公式,都要立竿见影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自己探索,独立思考,应说是创造思维的开始,能做出超越于同辈人的非常规思维的处理就是创造,虽然结论是再发现,但是,此时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人类文明史中科学家的创造精神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表扬、鼓励,即使是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也要从学生的思维中找出合理的因素,加于表扬,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标新立异,诱发学生奇思妙想,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核心,它支配着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创造性思维所需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练习,使学生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不断扶植和加深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使学生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独立探讨、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2.1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仍然是一种思维形式,它脱离不了观察。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问题深入观察,去伪存真,找到隐藏的东西。
  2.2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切忌满堂灌,注重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地大胆打破常规,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灵活,具有创造性。
  2.3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在教学中汇总同类型的问题供学生分析归纳,再抽象,寻找规律。让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在学习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让思维更活跃。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项富有变革、进步和超越特征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应用,是每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质疑,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丰富的创造之果。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文字修养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过硬的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要提高语言文字修养,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勤于阅读和练笔,写好教学随笔和札记,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使语言闪烁出感人的光芒。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
期刊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合唱指挥水平如何才能适应中小学合唱课堂的教学要求?如何才能满足学校合唱活动的实践需要?音乐教师合唱指挥技能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合唱指挥应做哪些工作、解决哪些问题呢?下面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1熟悉并分析作品  阅读总谱是熟悉作品的第一环节。初读总谱可先了解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形式特点、创作动机,然后看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即旋律、和声、织体、曲式结构、调式结构、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本质上不是技能的传授,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优良的学习品质,将使学生一生受益。学生是知识传递和拓展的主体,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灵魂,教师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唤醒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只有真正解放思想,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才会变得有生气,知识才会变得鲜活。  【关键词】教学; 参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梵高的油画作品的分析,结合梵高的人身经历与虔诚的宗教信仰论述梵高具有炽热的爱的精神。在梵高无法通过仿效耶稣基督去践行自己爱的精神时,通过绘画来表达了自己爱的精神信仰,并在生活、艺术上延展了这种精神。  【关键词】爱的精神;油画;梵高对于当代从事艺术工作或者艺术爱好者来说拥有爱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爱的精神不仅使自己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而且能让自己的艺术保持正确的方向。  1爱的信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从小抓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作积极的探索,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围。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应当从小做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积极的改革、探索。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进行教育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和财富,她作为一定时期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形象、学校目标等文化要素的总和,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构建和谐团队、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校长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魂”,统领着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生成与进步,而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又以反作用促进着校长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的各种思想文化也在互相融合,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着的契机;但在世界的各种思想文化互相融合过程中,那些腐朽的东西也伴之而来,这给我们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带来了极大的障碍。我们对待中外文化一定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经济和文化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我们怎样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来发展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呢?那就是发展好本民族的先进文化——特别是
期刊
【摘要】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人文性,初中政治学科中人文教育体现的非常充分。主要表现在: 学科教材中的人文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 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双重人文性,使得政治学科的人文教育渗透人心。  【关键词】初中政治; 人文教育; 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双重人文性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是必要的,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达
期刊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培养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常常忽视数学意识的培养,知识与应用的脱节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只会用数学知识,但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只习惯接受,而不习惯思考,更不习惯怀疑。长期的数学教学只满足于在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忽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数学教学应用的价值的体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期刊
【摘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无处不在,《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把握好时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博深的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能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宽阔的胸襟,坚强的个性,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成为我国新世纪强大的后备军。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