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随着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入和普及,我们普遍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在学习了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之后,我尝试着以“手脑并用”理论为抓手,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解放其大脑和双手,使之能想、能做、能创造。
【关键字】 环境创设 解放 创造力 手脑并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我们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解放幼儿”。
一、解放双手,关注幼儿与墙饰的“对话”
班级主题墙是根据幼儿现阶段学习的主题内容而设计的墙面环境,其作用是引导幼儿探索学习,梳理、记录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发现和获得的经验,反馈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
(一)注重生成,给予幼儿操作机会
主题墙是不断变化着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引伸出新的内容,当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并提供支持时,师幼双方就会在认知、情感、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推进活动的开展。
在《逗蚂蚁》主题中,幼儿随着体验过程的不断深入,兴趣点也在不断地转移,一个个新的生成活动不断地出现。孩子们有的用画画表达想法;有的三五结伴去找蚁穴;有的进行喂食观察,并认真地做着记录......
活动中,我尽量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促使他们在操作中学会多思,进一步发现、思考、探索、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墙饰中展示的内容不再是幼儿作品简单的堆砌,不再是教师精美的装饰,而是反映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和清晰的内在发展脉络。同时,一个动态变化的主题墙在孩子们的操作与想象中,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无限创意。
(二)尊重幼儿,鼓励他们参与创设
孩子有创造的能力,只要我们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组织幼儿一起设计、制作墙饰。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意愿,又在解放儿童双手的同时也培养了参与意识,发展了创造力。
如:在进行主题活动《太阳星星月亮》时,贝贝小朋友把太阳都涂成了黑色,“贝贝,你怎么涂成了黑色?”“晚上了,我画得是晚上的太阳公公。”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孩子也跟着嚷开了:“我也要画黑色的太阳,我也要画......”这样,“黑色的太阳”成了主题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俨然,一个有生命力的主题墙给幼儿开辟了发挥无限畅想的空间。
陶先生说:“我们今天所谈的解放双手,不是传统意思说的以机械代替双手,将双手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救出来;而是让孩子的双手有事可做。”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
虽然,主题墙面的创设没有教师布置的美观,但这些琳琅满目的画面是幼儿全程参与,动态的展现了他们的学习轨迹。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创意与想法,真正解放了儿童的双手,让主题墙变成“会运动的生命体”,成为展示幼儿风采,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平台。
二、解放大脑,尽显“小区域”的魅力
陶行知先生说:“今天我们所说的解放头脑,不是解放脑力劳动,而是让孩子的脑子动起来。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创设的重要部分,幼儿可以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自由交往,“随心所欲”地探索、创作。活动中幼儿会有更多机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
(一)释放孩子,享受参与创设的乐趣
尽管我们强调区域环境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有准备的环境”,但并不是说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与幼儿无关。聪明的教师会巧妙地把布置环境的过程转化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尽量把自己的工作转化为幼儿学习的任务,真正体现幼儿是主人的观念,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发展。
活动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并设计区域规划;或者用绘画的方式,或者组织展览和讨论,最终由幼儿决定方案。当然,除了规划之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共同设计有创意的图示,既要有幼儿能理解的符号,又有相关的文字表达,图文并茂,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新材料到来之后,投放在哪个区域、和什么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怎么使用……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交给孩子自己讨论决定。例如:师幼一起设计和张贴标签,可以是数字、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这样既能根据标签找到相应的材料,又使材料有序呈现,区域环境整洁美观,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二)激发孩子,展现环境创设的自然美
自然角做为区域活动内容之一,它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饲养动物的探索机会。教师应借助方寸世界,以问引问,以思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将原有经验和获得的新知整合起来,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主题活动《我们的动物朋友》时,我们在自然角里投放了几只蜗牛,第二天,孩子们发现吃了青菜之后,蜗牛解出的粪便颜色是绿色的,很是惊讶。大家以为是蜗牛生病了,忙着跑过来告诉我:“老师,蜗牛生病了,解了绿色粪便。”“是吗?真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以前发现过吗?”“没有!”……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会不会吃了绿色青菜解绿色粪便呢?”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立马引起大家的注意,“对呀,快去试试红色的西瓜。”于是大家又忙开了。当发现没有黄色的蔬菜,就催促老师帮他们去食堂取些过来。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找食物、有的观察、有的记录……谜团也正被层层剥离,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的探索之旅精彩而丰富。
幼儿正是在“做”的过程中探索、思考、并用喜欢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他们的想象发挥的淋漓尽致,个性得到了发展。陶先生说:“儿童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而丰富,“六大解放”理论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教育之路中走得更远。解放孩子,但不放纵孩子,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并能积极地探索未来的世界。。
【参考文献】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年 6月
董旭花 《幼兒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年3月
随着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入和普及,我们普遍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在学习了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之后,我尝试着以“手脑并用”理论为抓手,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解放其大脑和双手,使之能想、能做、能创造。
【关键字】 环境创设 解放 创造力 手脑并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我们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解放幼儿”。
一、解放双手,关注幼儿与墙饰的“对话”
班级主题墙是根据幼儿现阶段学习的主题内容而设计的墙面环境,其作用是引导幼儿探索学习,梳理、记录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发现和获得的经验,反馈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
(一)注重生成,给予幼儿操作机会
主题墙是不断变化着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引伸出新的内容,当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并提供支持时,师幼双方就会在认知、情感、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推进活动的开展。
在《逗蚂蚁》主题中,幼儿随着体验过程的不断深入,兴趣点也在不断地转移,一个个新的生成活动不断地出现。孩子们有的用画画表达想法;有的三五结伴去找蚁穴;有的进行喂食观察,并认真地做着记录......
活动中,我尽量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促使他们在操作中学会多思,进一步发现、思考、探索、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墙饰中展示的内容不再是幼儿作品简单的堆砌,不再是教师精美的装饰,而是反映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和清晰的内在发展脉络。同时,一个动态变化的主题墙在孩子们的操作与想象中,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无限创意。
(二)尊重幼儿,鼓励他们参与创设
孩子有创造的能力,只要我们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组织幼儿一起设计、制作墙饰。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意愿,又在解放儿童双手的同时也培养了参与意识,发展了创造力。
如:在进行主题活动《太阳星星月亮》时,贝贝小朋友把太阳都涂成了黑色,“贝贝,你怎么涂成了黑色?”“晚上了,我画得是晚上的太阳公公。”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孩子也跟着嚷开了:“我也要画黑色的太阳,我也要画......”这样,“黑色的太阳”成了主题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俨然,一个有生命力的主题墙给幼儿开辟了发挥无限畅想的空间。
陶先生说:“我们今天所谈的解放双手,不是传统意思说的以机械代替双手,将双手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救出来;而是让孩子的双手有事可做。”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
虽然,主题墙面的创设没有教师布置的美观,但这些琳琅满目的画面是幼儿全程参与,动态的展现了他们的学习轨迹。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创意与想法,真正解放了儿童的双手,让主题墙变成“会运动的生命体”,成为展示幼儿风采,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平台。
二、解放大脑,尽显“小区域”的魅力
陶行知先生说:“今天我们所说的解放头脑,不是解放脑力劳动,而是让孩子的脑子动起来。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创设的重要部分,幼儿可以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自由交往,“随心所欲”地探索、创作。活动中幼儿会有更多机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
(一)释放孩子,享受参与创设的乐趣
尽管我们强调区域环境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有准备的环境”,但并不是说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与幼儿无关。聪明的教师会巧妙地把布置环境的过程转化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尽量把自己的工作转化为幼儿学习的任务,真正体现幼儿是主人的观念,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发展。
活动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并设计区域规划;或者用绘画的方式,或者组织展览和讨论,最终由幼儿决定方案。当然,除了规划之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共同设计有创意的图示,既要有幼儿能理解的符号,又有相关的文字表达,图文并茂,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新材料到来之后,投放在哪个区域、和什么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怎么使用……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交给孩子自己讨论决定。例如:师幼一起设计和张贴标签,可以是数字、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这样既能根据标签找到相应的材料,又使材料有序呈现,区域环境整洁美观,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二)激发孩子,展现环境创设的自然美
自然角做为区域活动内容之一,它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饲养动物的探索机会。教师应借助方寸世界,以问引问,以思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将原有经验和获得的新知整合起来,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主题活动《我们的动物朋友》时,我们在自然角里投放了几只蜗牛,第二天,孩子们发现吃了青菜之后,蜗牛解出的粪便颜色是绿色的,很是惊讶。大家以为是蜗牛生病了,忙着跑过来告诉我:“老师,蜗牛生病了,解了绿色粪便。”“是吗?真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以前发现过吗?”“没有!”……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会不会吃了绿色青菜解绿色粪便呢?”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立马引起大家的注意,“对呀,快去试试红色的西瓜。”于是大家又忙开了。当发现没有黄色的蔬菜,就催促老师帮他们去食堂取些过来。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找食物、有的观察、有的记录……谜团也正被层层剥离,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的探索之旅精彩而丰富。
幼儿正是在“做”的过程中探索、思考、并用喜欢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他们的想象发挥的淋漓尽致,个性得到了发展。陶先生说:“儿童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而丰富,“六大解放”理论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教育之路中走得更远。解放孩子,但不放纵孩子,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并能积极地探索未来的世界。。
【参考文献】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年 6月
董旭花 《幼兒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