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代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典型大家,他的音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其中《暴风雨演奏曲》广受人们喜爱,通过聆听此曲更能体会贝多芬当时的生活遭际和内心感受。这部曲子与以往的“悲怆”型作品有些不同的特点。鉴于此本文将从乐章布局、结构及作者情感等方面为大家作以分析。
【關键词】:奏鸣曲;旋律;乐章布局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出生地:波恩 德国。一生命运坎坷,却痴迷于音乐创作、演奏。可以说是音乐艺术支持着他同命运作斗争,也正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才能创下鸿篇巨制。《暴风雨奏鸣曲》是他在1802年创作完成的,这时的他耳病严重,生活困顿,甚至已经开始设立遗嘱,料理身后之事。人生、音乐、对理想的痴迷、现实的残酷打击使他内心矛盾,思索至深。也正是此时《暴风雨奏鸣曲》诞生。
一、《暴风雨奏鸣曲》的情感艺术
这首奏鸣曲的名字来源于莎士比亚晚年作品《暴风雨》,所以想要了解赏析这首奏鸣曲除了要了解贝多芬先生的生活处境外还要了解莎士比亚的这部作品。莎士比亚这部作品表达了他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逐,贝多芬先生从中找到的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在首章音调缓慢,焦躁不安,仿佛在诉说现实的自我,孤独却想独白,独白却无对象,加之耳病缠身继而恶化,使其在首章的创作演奏中悲从中来,试图以此作品缓缓道白自我;第二章的慢板有温暖的大三和弦开始,但所表达的感情进而悄悄变化,忘却前章所表达的不安,焦躁,开始走进自然,尽享神圣,节奏中略带洒脱,渐顯幸福;最后一章则是在经过第二章的过渡之后,拥有并表现出不同的心情,充满对人生理想事业的新期待,在经过婉转、曲折的慢慢流动后,该曲以单音D结束,也使得贝多芬先生的“暴风雨”渐渐地消失了,一切回归宁静,风雨之后阳光明媚的场景即将到来!
二、《暴风雨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首章伊始一组pp的琶音,缓慢而不松散给人一种渐入情景的引导,先用指肚触键,摸到琴键深处,顺势的从左手小指到右手的a音进而突出低音与高音,在第二个a音上可以稍作延长通过这种延长,来表达深沉、内心渴望以及彰显想要诉说的感觉,随即到来的allegro更是给人一种暴风雨来临的感觉,通过p-cresc慢慢过渡到sf进而通过f造成一种激动地氛围,在弹奏时要特别突出重音,进而营造一种坚定地感觉。最后一个小节用p结尾,表达出作者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特别是从21小节开始,进入到了演奏主题,大量的使用s和sf、ff,使得力度平稳进而强烈。这时应以左手为主,把开始的深思踌躇的情感特点转至强烈又略带坚定地情感表达上。左手弹奏时重音要浑厚,特别是双手交替时旋律不能影响三连音的连贯,特别是第三十八到四十小节运用减七和弦,突出了整部曲的戏剧性。副题略带活泼却也表达出一丝感慨,因此在保持左手均匀的前提下,右手的小连线仍旧要保持弹性。在发展部出现的前三次琶音和开始的演奏技巧一样,不要慌忙,保持安静,舒缓曲柔。接下来要使用踏板,感情要逐步跟进,保持高昂,在左手奏出两个piano旋律,在奏至一百一十七小节时换成右手八度。在一百四十一小节时要用右手独奏五个小节,进入主题,此时要添加弱音踏板。在第一百五十七小节时,要双手保持八度使得和弦整齐,但要注意精确明朗,不得模糊。之后的三连音加之六连音都要均匀,拍子要准确打出,坚强也要做出来才会更有效果。再现部的琶音更要保证跑动匀称,稳健。要保证后十个小节与前面雷鸣般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戏剧性充满了强烈冲突,致使声音失落,孤寂,慢慢减弱、减弱直至消失。
第二章少了激烈的场景渐渐给人一种平静和美,旋律舒缓优美,要注意第二小节八分复附点的音符要准确些,第五小节这种音阶式音符要弹得平稳点,同音弹奏要由上到下,不要太快,特别是和弦的强弱对比必须要明显。总的来说第二章展现了暴风雨过后的宁静场面。是一首安静而和谐的小曲。
第三章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此种音符摆脱了首章的不安和第二章的平静,彰显的是洒脱,拥抱幸福,但隐隐之中仍有些许的感伤。因此每一句的尾音在右手上不要弹奏的太短。特别要说明的是一百九十九小节到二百一十四小节的独奏要用右手由强渐渐地变弱,进而引出再现部。
结语
贝多芬先生的《暴风雨奏鸣曲》表达的有不安、焦躁,亦有暴风雨后的平静安详,更有之后的洒脱,拥抱自然地幸福,但全曲却丢不掉那丝隐隐的孤独不安,乃至彷徨,所表达之情趣纷繁复杂又矛盾叠加。在音乐的具体表现手法上,可以说是彰显了海顿的动机展开的方法,同时又包含莫扎特式的深情脉脉。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洁莹(1992—),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专业性硕士,专业方向:钢琴。
【關键词】:奏鸣曲;旋律;乐章布局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出生地:波恩 德国。一生命运坎坷,却痴迷于音乐创作、演奏。可以说是音乐艺术支持着他同命运作斗争,也正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才能创下鸿篇巨制。《暴风雨奏鸣曲》是他在1802年创作完成的,这时的他耳病严重,生活困顿,甚至已经开始设立遗嘱,料理身后之事。人生、音乐、对理想的痴迷、现实的残酷打击使他内心矛盾,思索至深。也正是此时《暴风雨奏鸣曲》诞生。
一、《暴风雨奏鸣曲》的情感艺术
这首奏鸣曲的名字来源于莎士比亚晚年作品《暴风雨》,所以想要了解赏析这首奏鸣曲除了要了解贝多芬先生的生活处境外还要了解莎士比亚的这部作品。莎士比亚这部作品表达了他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逐,贝多芬先生从中找到的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在首章音调缓慢,焦躁不安,仿佛在诉说现实的自我,孤独却想独白,独白却无对象,加之耳病缠身继而恶化,使其在首章的创作演奏中悲从中来,试图以此作品缓缓道白自我;第二章的慢板有温暖的大三和弦开始,但所表达的感情进而悄悄变化,忘却前章所表达的不安,焦躁,开始走进自然,尽享神圣,节奏中略带洒脱,渐顯幸福;最后一章则是在经过第二章的过渡之后,拥有并表现出不同的心情,充满对人生理想事业的新期待,在经过婉转、曲折的慢慢流动后,该曲以单音D结束,也使得贝多芬先生的“暴风雨”渐渐地消失了,一切回归宁静,风雨之后阳光明媚的场景即将到来!
二、《暴风雨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首章伊始一组pp的琶音,缓慢而不松散给人一种渐入情景的引导,先用指肚触键,摸到琴键深处,顺势的从左手小指到右手的a音进而突出低音与高音,在第二个a音上可以稍作延长通过这种延长,来表达深沉、内心渴望以及彰显想要诉说的感觉,随即到来的allegro更是给人一种暴风雨来临的感觉,通过p-cresc慢慢过渡到sf进而通过f造成一种激动地氛围,在弹奏时要特别突出重音,进而营造一种坚定地感觉。最后一个小节用p结尾,表达出作者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特别是从21小节开始,进入到了演奏主题,大量的使用s和sf、ff,使得力度平稳进而强烈。这时应以左手为主,把开始的深思踌躇的情感特点转至强烈又略带坚定地情感表达上。左手弹奏时重音要浑厚,特别是双手交替时旋律不能影响三连音的连贯,特别是第三十八到四十小节运用减七和弦,突出了整部曲的戏剧性。副题略带活泼却也表达出一丝感慨,因此在保持左手均匀的前提下,右手的小连线仍旧要保持弹性。在发展部出现的前三次琶音和开始的演奏技巧一样,不要慌忙,保持安静,舒缓曲柔。接下来要使用踏板,感情要逐步跟进,保持高昂,在左手奏出两个piano旋律,在奏至一百一十七小节时换成右手八度。在一百四十一小节时要用右手独奏五个小节,进入主题,此时要添加弱音踏板。在第一百五十七小节时,要双手保持八度使得和弦整齐,但要注意精确明朗,不得模糊。之后的三连音加之六连音都要均匀,拍子要准确打出,坚强也要做出来才会更有效果。再现部的琶音更要保证跑动匀称,稳健。要保证后十个小节与前面雷鸣般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戏剧性充满了强烈冲突,致使声音失落,孤寂,慢慢减弱、减弱直至消失。
第二章少了激烈的场景渐渐给人一种平静和美,旋律舒缓优美,要注意第二小节八分复附点的音符要准确些,第五小节这种音阶式音符要弹得平稳点,同音弹奏要由上到下,不要太快,特别是和弦的强弱对比必须要明显。总的来说第二章展现了暴风雨过后的宁静场面。是一首安静而和谐的小曲。
第三章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此种音符摆脱了首章的不安和第二章的平静,彰显的是洒脱,拥抱幸福,但隐隐之中仍有些许的感伤。因此每一句的尾音在右手上不要弹奏的太短。特别要说明的是一百九十九小节到二百一十四小节的独奏要用右手由强渐渐地变弱,进而引出再现部。
结语
贝多芬先生的《暴风雨奏鸣曲》表达的有不安、焦躁,亦有暴风雨后的平静安详,更有之后的洒脱,拥抱自然地幸福,但全曲却丢不掉那丝隐隐的孤独不安,乃至彷徨,所表达之情趣纷繁复杂又矛盾叠加。在音乐的具体表现手法上,可以说是彰显了海顿的动机展开的方法,同时又包含莫扎特式的深情脉脉。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洁莹(1992—),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专业性硕士,专业方向: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