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退役军人,是战“疫”宣传员更是“战斗员”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战“疫”一线采访宣传别人,到自己成为党员先锋突击队一份子亲历战“疫”,他从战“疫”一线到战“疫”另一线,书写出一名“逆行”退役军人的抗疫风采。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主动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着一名普通党员的人生芳华,他就是苏州市吴中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宣传干事李俊锋。
  相机是他的“武器”,文稿是他的“弹药”
  2003年非典的时候,李俊锋还在部队服役,作为新闻报道员的他,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满脑子都是一幕幕部队官兵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画面,于是他深入一线写出了一篇篇关于官兵们抗击非典的感人故事,当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并荣获南京军区新闻报道三等奖。
  戴上口罩,抓起相機,深入高速卡口、乡镇巡查一线、社区农村……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从1月29日大年初五起,李俊锋就放弃休息成为“逆行者”,离开温暖的家,在亲人的牵挂中投入到战“疫”一线中,第一时间传递吴中联动全体人员抗击疫情的温暖故事。
  收集新闻线索、策划采访选题、一线采访拍摄、写稿投稿……李俊锋思绪有如泉涌,采写了大量的稿件。在学习强国、《苏州日报》、引力播、苏州政法等媒体平台上,一篇篇关于吴中联动人抗击疫情的温暖故事通过他传播出去。
  抗疫是他的“战场”,责任是他的“方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收到吴中区委组织部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选派党员到一线开展志愿服务通知后,李俊锋就踊跃报名,经过吴中联动中心党总支认真遴选、综合考察,他成为吴中联动首位先锋突击队员。
  2月11日,经过防护培训后,组织分配他到城南街道南港社区威尼斯花园小区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李俊锋认真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督促小区群众做好防护措施,站好每一班岗,丝毫不敢懈怠,因为抗击疫情,他深知每一名工作者都是一道防线。
  “守住小区出入口就守住了辖区群众的家;漏登记一个,就会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只有把好防控疫情扩散的关卡,才能让更多的家庭平安。”李俊锋每天开展出入人员、车辆、物品卫生检疫等检查和预警工作,耐心劝返外地车辆和人员。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同的岗位,同样的使命。现在多检查一台车、多检测一次体温,潜在的风险就减弱一份,我多努力一点,群众就能多一份安全。”李俊锋说。
  2000年入党的他,今年党龄刚好满20年,李俊锋说这段经历永远值得珍藏回忆。从1月29日大年初五起,李俊锋还没有休息过一天,依然战“疫”在一线。
  敬业是他的“力量”,奉献是他的“信仰”
  在本职岗位上,李俊锋刻苦钻研,扎实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精心策划,他相继写出了数百余篇高质量的宣传报道,为传播吴中联动好声音,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自己也因工作出色于2019年4月被苏州市委政法委授予“能手网格员”荣誉称号,2020年年初又获评“首届吴中最美退役军人”提名奖荣誉称号。
  多年来,李俊锋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从1998年底入伍至今,他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近6000毫升,2016年获全国无偿献血铜奖。在此期间,他还加入中华骨髓库和苏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
  2003年到复员地方以来,李俊锋赴贵州开展捐资助学爱心公益行动;汶川、玉树等发生地震后踊跃交纳特殊党费,2020年3月初自愿捐款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义务为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当起文化宣传顾问、行风监督员,并多次获评“优秀文化顾问”。他还考取高级摄影师职业资格证,并成为新华社、中新社等媒体签约摄影师,以及苏州市禁毒禁毒公益特约摄影师。
  “不一样的‘战场’,需要一样的奉献精神!”在李俊锋看来,不管是今天的疫情防控,还是平常的琐碎工作,都离不开奉献精神,“只要每个人都能多奉献一份力量,多一点爱心,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其他文献
“为了保障学生和校园安全,西浦将于2月底启动线上开学。尽管是不得不做,但西浦的在线教育绝非权宜之计,也不单纯是实体教育的替代方案。”日前,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西浦已于2月24日全面开启在线教育,90%以上的课程将采用在线方式进行。  记者了解到,届时西浦将在线开设超过450门课程。基于上述计划开设课程所需流量测算,由西浦信息与知识中心和西浦教育技术团队
期刊
因为疫情而慢下来的时光,大家宅在家都在做些什么?慢下来的城市,变得更优雅。品茶、读书、作画……那些在忙碌时光里来不及做的事情,这次他们要做个够。  谁还不是个tony老师呢  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正在经历人生中最长的不能出门理发的日子,特别是男士,眼看着就要集体变身《流星花园》男主发型了。这不,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不少人在家开启了自助理发模式。  “自理”这个网络新名词就是来自于这里,寓意为宅在家里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是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它历经曲折,回应了严峻的挑战,走出了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如今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它更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  中华文化有三性:  此岸性、积极性和经世致用性  此岸性相对于“彼岸”。有些热衷于神学、专门讨论这个世俗的人生之外的另一个世
期刊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宅经济”在2020年的春节前后迎来前所未有的“拐点”。虽然宅在家,但生活依然要继续。在那些笃悠悠宅在家中为国做贡献的时候,生鲜外卖平台、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快递配送等行业快速“补位”,成为了宅家时期的日常生活组成,也成为了战“疫”中的一抹亮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此,“宅”出的新业态也备受人们关注。“宅”家推动了不少行业的逆势上涨。百度数据显示,自1月18
期刊
这里装的下四季更迭,也装得下人生欢喜.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描述过自己对于悠闲生活的想象——“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疫情期间,若有一个园子,便能装得下我们所有的诗意和梦想。在独享的空间里,在自然的环抱里,安安稳稳地度过疫情这段紧张的日子。  逃脱水泥森林的院落之趣  冬去春来夏至,不紧不慢岁月。  一个院子,推门见湖,房前屋后一亩两分田,可以种着
期刊
2020农历正月,所有人的心都被这场疫情牵动着。“被迫”宅家,朋友圈有人被“逼”成了厨神,也有人用闲暇时光激发了自己体内无限的艺术细胞——特别是一幅幅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画作,让我们的朋友圈都变得文艺了起来。  普通人“变身”成了业余艺术家,那么,我们真正的艺术家们,疫情期间是怎么度过的呢?如何做到“宅”在家里却不虚度时光?如何让生活变得更艺术化呢?本期杂志,我们就来窥视下三位艺术大咖的生活空间,
期刊
从弄堂里说着吴侬软语的老苏州人,到高楼里统一操着普通话的新苏州人,时代的变迁,多元文化的融合,苏州人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外来人口的涌入,许多老苏州不得不跟着说起了普通话,但语言只是表现形式,刻在苏州人骨子里的苏式基因又岂是时间能够轻易抹去的呢?苏式生活情调,会不经意地流露在苏州人的小日子里。  喝茶听书自制大饼油条,苏式情调满分  “现在我每天都是在阵阵悠扬的评弹声中苏醒的。”林太打趣说,过
期刊
跟大部分宅在家里就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不同的是,有一群人,他们虽然宅在家里,但时刻心系企业,这群人就是企业主们。  疫情期间,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段子:“再不复工,公司就会发现有我没我都一样了”“不,再不复工,公司就会发现没你会更好”“不,再不复工,公司就要没了,你也不用来了”……段子归段子,全民抗疫期间,最难的莫过于这些企业老板了。  但他们坚信,严寒不会太久,春暖花开终会到来。  Lesley :初
期刊
3月中旬以来,天气越来越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进入了更为积极的局面,人们压抑已久的身与心都开始蠢蠢欲动。苏州博物馆、苏州美术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园林等这些承载着苏州人日常精神寄托的场所,经过了多日“休整”也开始逐步开门纳客。  如今,回忆起那段宅在家中的日子,似乎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并未受太多影响。云逛展、云学习、云听书……苏州,这座越来越“互联”,越来越“智慧”的城市,用一波波线上操作,用精准、细致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先后向湖北派出2813名医务人员,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湖北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湖北和全国疫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典型模范。  日前,江苏省人社厅联合江苏省卫健委给予150名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记功”奖励,其中有127位来自武汉医疗队,23位来自黄石医疗队,苏州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感染科主治医师陈庆会便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一个月前,苏大附儿院派出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