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m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合理的减小误差的对策。
  方法:选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血检科出现明显误差的5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误差进行合理分析。
  结果:造成此50份标本误差的原因,除2份标本原因不明外,其他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可分为4个方面:①采集原因,共15份,占30%;②送检原因,共 10份,占20%;③检验原因,共18份,占36%;④病患本身的原因,共5份,占10%。
  结论:在血检中,使血液标本出现误差,导致其不合格的原因有多种,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加以预防,严格规范各个环节的相关操作,重视送检工作,注意与病人的良好沟通,以提高血检标本的合格率,减小其误差。
  关键词:血检标本误差原因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20-01
  血检结果是用于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采集的血液标本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因此,在血检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误差[1]。血液检查主要包括采集、存放、试验以及运输4个环节,环环相扣,要降低误差,就需严格要求采集质量、注意控制存放与运输质量。本文就50份血液检验标本出现的误差进行原因分析,为寻求减小误差的最佳办法提供依据。
  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血检科出现明显误差的5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其中凝血标本24份、容量异常标本14份(量过多8份,量太少6份)、被污染标本7份、稀释标本5份。
  2方法
  将此50份误差标本作不合格标记,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其他临床科室,并联合建立专门的调查小组,由专业的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分别从采集、送检、检验以及病患本身等多个方面对标本进行误差分析与总结,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3结果
  分析本组50份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其具体结果如下:
  3.1采集原因:共15份,占30%,其中抽血时间过长或过短2例(4%),标本量太多或太少13例(26%)。
  3.2送检原因:共 10份,占20%,其中送检时间过长6例(12%),标本与申请单不符4例(8%)。
  3.3检验原因:共18份,占36%,其中未等标本凝固即行检验9例(14%),抗凝管操作有误3例(6%),标本处理不恰当6例(12%)。
  3.4病患原因:共5份,占10%,其中抽检病人处于月经期2例(4%),病人剧烈运动3例(6%)。
  3.5原因不明的标本共2份,占4%。
  结果表明,引起标本误差最主要的原因为采集与检验,分别占30%与36%,其次为送检,占20%,而病患自身问题对检验标本的误差也有不小的影响,占10%。
  4讨论
  4.1误差原因分析。本文结果显示,引起标本误差最主要的原因为采集与检验,分别占30%与36%,其次为送检,占20%。而病患自身原因导致误差占10%。通过研究发现,引起误差的原因可分为两个部分:①血液标本方面的因素,据环节可分为三大部分,即采集、送检与检验。血检的环节比较多,检验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缺一不可。因此任一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误差从而影响结果。如抽血时抽血部位选择不恰当,血液标本容量不达标(或大或小),手持抗凝管的方式有误、血凝时间把握不准确等,均会增大标本结果的随意性,引起较大误差。另外,标本采集完成后,没有及时保存,或送检出问题如信息核对错误、送检时间延误等,都可导致标本溶血事件,从而误差形成。②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误差。病人在采集前后的用药情况、活动程度以及精神状态都可以影响到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等的含量,从而影响到血液检验结果。而大部分病人对此并不了解,若医患之间没有沟通好,病人在抽血期间用药或剧烈运动,都会造成标本误差。除此之外,病人填写的资料不完整也可能影响到结果的判断。
  4.2防范对策探讨。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导致结果出现明显误差,使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多种,为此,我们也应在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小误差。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检验人员基础知识扎实。因为检验科的项目很多,护理人员往往无法全面掌握各个项目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检验人员有足够的知识累积,积极与护士保持良好沟通,向其讲解各个注意事项,全程跟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加以改进。②严格查对。应仔细核对化验单,若申请单与检验内容、病人资料不符,会造成误差,只有仔细认真核对,才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③严格规范相关操作。规范采集、存储、送检等环节的操作,可有效降低标本的误差。采集血液前,应明确采血量,采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标本的凝血情况,试管与注射器要消毒彻底,采集时尽可能一针见血,不能过度拍打入针置位,留针时间亦不可过长,以防溶血现象,也不能太快,以防破坏血细胞。注意抗凝剂与血液要混合充分,但动作要轻柔,不能剧烈震荡。采集完成后,应及时送检,本组研究对象中就有6份标本因送检时间过长导致不合格,同时运输过程中也应避免大幅的摇晃。标本的保存也十分重要,应注意防污染。④与病患保持良好的沟通。工作人员应了解病人近期的生理状况以及用药状况,并详细记录在化验单上,同时在采血前应对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抽血前不要剧烈运动,保持空腹,12小时为宜,以免人体糖类、尿素以及钾钠水平的改变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总之,对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据此分别从采集、送检、检验以及病患等各个方面加以防范,严格规范各个环节的相关操作,重视送检工作,注意与病人的良好沟通,以提高血检标本的合格率,减小其误差。
  参考文献
  [1]杨玉林,王喜英,陈会枝,等.血站血液检验的室间质量控制和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26(10):1362—1363
  [2]冯敏,罗桂英,肖国忠.临床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10,18(26):902—903
  [3]容桂荣,张萍萍,赵立民,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27(17):527—52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综合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方法:选择4家综合性医院的418名注册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测评全部护士的核心能力学习需求。  结果:不同年资核心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资护士在专业发展、法律及伦理实践、人际关系、领导能力、临床护理以及评判性思维及科研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教育咨询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士核心
期刊
摘要: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又称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是由创伤造成的骨关节面发生了损伤,引起的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生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患病后不容易好。因为关节面受伤,不平整或刺激性骨质增生,同时还伴有关节周围韧带组织的损伤。笔者近10年来,采用中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16/24)(P0.05)。  结论: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凯里市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伤寒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凯里市2005-2012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5-2012年凯里市累计报告伤寒204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5.57/10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3∶1,发病年龄集中在11~45岁,职业以学生、农民、家务及待业、干部职员为主。  结论:凯里市2005-201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宝应县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按照卫生部(CCD-87)17大类整理分析。  结果:2012年宝应县报告死亡数6799人,粗死亡率7.43‰ 。其中男性3689例,粗死亡率8.03‰;女性3110例,粗死亡率6.82‰。2012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50岁,男性74.98岁,女性78.51岁。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
期刊
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份泌尿外科门诊所接收的患者300例作为对象,并对患者的病历展开回顾性分析与调查。  结果:本组全部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分别为甲磺酸帕珠沙星(45.3%)和奥硝唑(26.74%)。有264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使用率是88.0%,其中,243例为静脉输液给药,所占比例为92.0%。本组患者疾病构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  方法:收集4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其使用牵引护理、推拿护理、中药熏洗、情绪护理、饮食调理、康复锻炼等中医护理手段进行干预。  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率达到95.24%,效果理想。  结论: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干预效果理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中药熏洗情绪护理饮食调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摘要:从20世纪开始,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往未曾了解与认识的疾病也不断被临床所发现,其中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发疾病,其中新发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十分严重。基于此,分析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就十分必要,进而才能提出更加合理恰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流行特征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16-01  人类不断发展与进
期刊
摘要:目的:对社区老年人群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老年人群的疾病组成,便于疾病防治工作开展。  方法:对本社区10849例老人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本社区老年人群患病率为73.33%,其中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的老年人占53.57%。老年人群主要疾病构成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以及肥胖等。  结论:对老年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主要疾病构成,有利于老年人疾病预防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某木制家具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及工人健康状况。  方法:现场调查本县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各项情况;对其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对134名粉尘、苯系化合物和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本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甲苯、二甲苯、木粉尘的浓度均控制在标准限值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