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学习和关爱生命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1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反思当前的教育体制,改变大学不合理的惯性,使我们的大学成为受教育的乐园,是当前的重要历史课题,这就要发掘大学的生命力,大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能够让思的事情发生,在于对生命的关爱,在于人文精神的引领。
  关键词 教育体制 思的能力 能够学习 关爱生命 人文精神
  
  我们经常在学校里看到这样熟悉的标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前的教育中间的功利化倾向,使得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有所缺失,基于此种现状这是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本身,本文也是从这里出发来反思当前教育。
  一、思的能力的培养
  海德格尔认为“所谓知就是:能立于真理中,真理是在者的坦露,因此,知就是能立于在者的坦露中,坚持在者的坦露。单纯有知识,即使这种知识很广博,也不是知;即使这些知识经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考试裁定而最后成为实践中最重要的东西,也不是知;即使这些知识是根据最基本的需求加以剪辑而来,因而‘接近生活’,但对他们的拥有也绝不是知。由于真正的现实性总是不同于市侩庸人们所理解的生活现实,所以,尽管一个人可能拥有上述的知识同时还有几手实际技能,但他仍然盲目无知,仍然必不可免地是半瓶醋。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知,而所谓知就是:能够学习。”
  能够学习,比单纯的拥有知识难的多,而要能够学习以能够发问为前提,而发问就是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而这就要重视兴趣,重视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我们要问学生在校学什么?很多人会回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金钱”,学生成了知识的追求者,老师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校成了知识的殿堂。
  应试教育重视的是知识的拥有量,而缺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得学习的过程变得枯燥和重复,使得学习的的过程失去了本身追问的兴趣和乐趣,使得老师疲于灌输,学生疲于应付,学生因此变得懒于思考和追问,只是一味的接受,学生的天赋和个性因此被埋没;学生只是知识的追随者,而不是追问者。
  所以学校教育首先在于能使教育者能够思考,有思的事情的发生,而不单纯是知识的量的增加和重复。
  陈春文教授对基于知的层面的教育提出了质疑,说到底知识语境就是哲学的近代性。何谓近代性的问题,陈春文教授认为“近代性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关于理解的问题。在理解的问题上,人们一方面假设人的中心地位,随意地不厌其烦地构造主客体关系,另一方面给思想世界分层,在感性和理性中间中介了知性环节,从而将存在问题引向知识问题” 。知识语境本身是值得追问的,实际上知识语境也就是人语文本的不断产生和复制的过程,是基于人的尺度,是知识的不断增加和以人为中心的自我无限制的膨胀。我们有的只是结论和公理,我们并不知道思想的东西是如何的发生和生长,我们于是就与智慧相去甚远,有的只是知识的重复和运用。
  海德格尔说“追问在的意义问题第一次在哲学史上被特地作为问题提出来并发展了。在那里也把意义是指什么(就是指在的敞开状态,而不是指在者这样的东西的敞开状态)” 我们用海德格尔的语言想要说明的是教育本身需要回到教育自身中去,追问在本身,到在的场子里去,追问在本身就是去蔽和解蔽哲学的近代性,就是还教育以真实,就是拥有思的能力而不是拥有知识。
  正是因为没有思的事情的发生,有的只是简单的重复,世俗化的案例和教条化的理论的嫁接,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学生对教育中参杂的有种排斥和反感,是因为有的教育是对思想的扼杀和摧残,是没有生命感的冰冷的知识的证明体系,教育应回到为受教育者思想的涌现提供可能上来,这样教育本身才会成为社会的源头活水,富有生机和魅力。
  二、生命关怀
  应试教育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只不过工厂生产的是产品,而我们也经常听到有把学生当作产品的,那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产品,他们说一样的话,而失去的却是每个生命本身的鲜活,泯灭个性和差异,有的只是毫无差别,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基于他们本身的生理。
  说到底,应试教育是权威教育是知识教育,是熟练程度教育,这种教育的功利主义是显而易见的和无容置疑的,权威压抑着个性,也压抑着人性,在这种教育中缺少自由的空气,有的只是基于知识的权威和受教育者的不对等,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很难给思想以生长的空间,更不有说有点思想的东西发生。
  陈春文教授认为我们的传统教育对缺乏生命态度的关照,教育缺少生命态度的关照就不会有自由、尊严、个性、创造这些教育理念中最基本的东西。这也许就是应试教育令人窒息的地方。
  三、人文精神的塑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表明大学的目的在于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和培养,在于追求真善美,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传道授业的问题,现在的学校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出现缺失,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学校注重考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将学生淹没在考照的大海中,而忽视人文精神和理念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追问的能力、缺乏思想的独立、缺乏对人和事独立评判的能力、缺乏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养成了我们对生命的漠视和麻木,从而人为的造成学生眼界的狭隘和思想的封闭。
  思想只有在相互激荡中才会有所前进,自由的学术氛围,独立的学术见解,这是学术交流的必要条件,大学应该为思想的发生提供一种平台,而人文精神的塑造是不可缺少的。
  给学校以独立、自由的空间,让大学真正成为人文精神的引领者,真正有思想的事情发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够感受到思的愉悦和惬意,这样的大学将是我们所向往的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春文.栖居在思想的密林中——哲学寻思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2][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周茜.现代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和培养[J].辽西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
其他文献
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典》第1条,“民事、法律无明文者,依习惯”。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1907年《瑞士民法典》第1条第2项规定:“法律无规定之事项,法院应依习惯法裁判之”;日本民法总则第92条规定,“惯习如与法令中无关公共秩序之规定有异,关于法律行为,依其情况,得认当事人有依惯习者,从其关系。”此外,
期刊
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步曲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方法。致力于引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辞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更甚者,尝试用应试作文直接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笔者认
期刊
《论法的精神》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孟德斯鸠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6岁在故乡学习法律,1708年获得开业执照,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他无心从政,兴趣在于科学研究和启蒙思想的宣传。就像《论法的精神》序言所描述的那样,“他是时代的产儿,也是时代的改造者。他站在他的时代进步的前锋,用他的热情、智慧、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文笔,坚决地勇敢地攻击封建主义,为新兴地资产阶
期刊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概括了诗歌的灵魂是情感,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里也说,情感既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又是诗歌的主要特点。白居易还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古诗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不仅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征,而且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很有感触。特记录之与同道共勉。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古诗词教学首先要积极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
期刊
现行教育模式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已不是老师讲,学生参与的课堂,而是怎样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要做到这几点,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课堂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是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
期刊
一、我国古代的“无讼”、“厌讼”思想  在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存在着众多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思想,如“人治”、“无讼”和“宗法”思想等等。如,中国古籍《幼学琼林》载:“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增广贤文》也载:"好讼之子,多数终凶。"中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首先,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人治传统的国度。在传统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中国,人治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未出
期刊
As an English teacher of Junior school, I have gained some experience from teaching. The followings are what I get from teaching.  I. A correct attitudc towards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begin
期刊
“教育”是指教书育人,“人才”指德才兼备。知识是财富,而思想品德是财富的永恒。由此观之,培养人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我认为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需要科认教师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恰到好处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融于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物理教学中,也应坚持以德育为先导,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对学
期刊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无法流传下来;杜甫更说自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意思是写不出好句子,誓不罢休。可见,优美的语言是多么地重要!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语言灵动,文采飞扬呢?  一、巧设比喻  巧妙的使用比喻,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性
期刊
一、欠发达地区生态环保投融资现状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持续增加环保投资,2008年全国环保投资总量已达到4490.3亿元,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由1996年的0.57%上升到2008年的1.49%。尽管如此,由于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的外部性较高、资金回收周期长,融资渠道不畅,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环保投资统计口径的虚化部分掩饰了我国生态环保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