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着从教学策略和方式两方面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创设情境;创设方法;问题处理
  Creatively design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class teaching rates
  Wu Jia-f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strategy and its methods, talk about how to improve maths class teaching rates and how to creately design teaching environment, its ways and some problems we must pay much attention to
  Key words: design teaching environment/design teaching methods/ways of solving problems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已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教学策略和方式的不断革新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亮点。《教学课程標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基于这一理念所触发的情境化教学思想的运用,便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毋庸置疑,注重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学的奥秘,切身感觉到教学的乐趣与作用,提高数学素养,愉快学习。为此,我结合工作五年来,实践新课程的体验与反思,谈谈对数学情境创设的形式,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以及数学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创设情境的形式
  
  1.课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课前创设有挑战性的情境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学生的探求欲一旦被激发,就想努力解决问题,遇到困难自然就会主动探索解决办法,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的内容为例,出示了问题情境和设计说明。
  问题情境:⑴用一张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按对角线折叠重合,你知道折痕多长吗?
  ⑵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请说出你的想法。
  ⑶如果把折叠的直角三角形放在如同所示的格点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一个单位)你知道斜边的长吗?
  ⑷观察图问A,B,C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从图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这一设计借助学生熟悉的折纸问题,让学生从简单操作中的数量关系产生“疑”的问题情境,使情境中的问题贴近学生探索勾股定理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转化为研究问题的本质。学生非常感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愉快学习。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2.课堂中适时创设需要的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情境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引蕸赵岸”问题时,教者可创设孩时在河边拉芦苇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下将抽象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一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探索,愉快学习,并且使课堂气氛活跃、欢愉。
  3.课后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课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如在讲授“打折销售”后,让学生调查学校的校园商店打折出售物品的情境,并就此展开学习,分析社会现实,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个情境创设增强了学生应用的数学意识,使他们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乐学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让学生“乐之”,学习效果才会明显。只有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才乐意去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喜欢数学,使数学课呈现出勃勃生机。
  2.对有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变化中的三角形”教学时重点在于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但这节课的内容单凭学生想象比较抽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制作课件,用课件演示变化中的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的面积随着底边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这一创设过程,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3.用游戏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以趣引思可使学生学而不累,学而不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有趣的小游戏,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自经历探索知识的全部过程,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进行“100万有多大”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估计一下100万粒米的重量的情境来感受“100万”到底有多大。然后按四人一组将其进行分工,让他们通过交流合作,发挥实践能力,想方法解决问题。最后,让每组展示讨论所得的结果。学生想出的方法有很多,有的要数出“100万”粒大米后称一称;有的要数出10粒大米称一称,再估算100万粒大米的重量;还有的要称出100克,数数有几粒大米,再估算100万粒大米的重量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选定了“数出100粒大米称重量再估算”和“称100克大米数出粒数再估算的方法”。最后再安排小组合作,其中三人数粒数,用天平称重、计算。一人记录并组织展示小组成果。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完成的很好。这说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且能主动地去发现和研究问题,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数学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教育不能从那些现成的,完美的数学系统开始,不能采用向学生硬性灌输概念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前提。数学教学中的情境的设计的恰当与否,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注重情境的真实“度”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抽象程度相对较高的一门学科。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人为编制的情境,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知识就越可靠更能进行自主学习。用恰当的方式真实地展现情境,是使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高效地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2.注重情境的全程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只出现在课前的几分钟,之后的教学中则置之不顾,忽视情境的全程性。其实,情境不应该只在新课发生前起作用,它应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保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堂课应围绕课前的情境这一中心环节展开,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学习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3.注重情境的发展性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及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情境应能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加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他们科学地思考和学习,通过在情境中潜伏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数学问题,以便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素养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目的。
  4.注重情境的数学味
  情境创设应突出数学学习这一主题,否则既浪费时间又制约学生原本活跃的思维。因此,对于情境的创设,不仅注重问题提供的方式是否新颖多样和营造的氛围是否热烈,更注重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达”的心理状态。所以,创设的情境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内容。过多的无关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不能盲目地为用情境而用情境,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课堂丧失应有的“数学味”。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巧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8-10-2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我校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具体讨论了如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做好实验教学。  关键词:专业实验,技术队伍,自身素质,管理  Tal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pecial Laboratory's Technical Personnel  Ma hui  Abstr
期刊
摘要:由于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增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出现了教学时数递减、教材页数递增、教材更新相对滞后的局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了解本学科新进展。本文希望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多种方式;教学效果  Raise clinical teaching of microbiology examinat
期刊
摘 要:就杭州市C小学教师 “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显示,该小学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成长诉求、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教师缺乏幸福感。从教师管理的角度来看,其原因主要在于:“关爱缺位”减退了教师幸福指数,“诉求过场”阻碍了教师投入动力,“评价单向”局限了教师快乐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C小学实施了三个策略:一是学校推动,自上而下突进,营造幸福场域;二是教师行动,自下而上突击,贯通幸福维度;三是整体联动,上下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为教育扶贫战略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从精细社会理论视域来看,教育精准扶贫机制需要从制度设计、政策运行、思想引导、治理协同及人的精细化等要素来进行系统构建,以确保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完整,运行流畅,治理有效。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导向是将精细社会“精、细、严、准”的核心理念加以内化,通过制度设计精细化与合理化使教育扶贫从“大而全”向“小而精”过渡,通过强化政策运行的规范化与适宜化确保教育扶贫的
期刊
摘 要:基于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背景,挖掘改革前后中职英语教学的变化,分析其给教师职业幸福感带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中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结合背景,对问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创设积极的发展环境,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策略,使中职英语教师在有效教學工作中获得良好的职业幸福感,让职业幸福成为中职英语教师可以自己把握的一种状态。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师;职业幸福感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基本支撑点,是党密切联系广大党员和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是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它影响着学生党建工作以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响到党支部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效率以及党在高校工作中的战斗力。优化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更有效的开展党建工作,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关键词:实践;认识;思想;品德;审美性  Discuss how to carry out appreciate beauty in teaching of thought moral quality  Cui
期刊
摘要: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党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重要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开发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对社会各阶层人士、中小学生都有重要的德育意义。本文就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开发提出了初步方案,具体从开发的目标、内容、组织方式等方面作了分析與阐述。  关键词: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  Discuss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al education in Mount Jingga
期刊
摘 要: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所创辦的“儿童之家”教育实验,以贫民幼儿为对象,以尊重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教育理念,建立严格科学的时空管理制度以及基于自由和工作的自觉纪律;建设具有母性之美的教育环境,开展身心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训练、感觉训练、智力教育等教育活动,迈出了家庭教育社会化的第一步,使学龄前儿童在竞争激烈的工业社会中有了良好的成长,在世界范围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全面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做的。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从文本中体验美,感受美。依托家庭,我让孩子们体会爱,回报爱。利用活动我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温暖,提升认识。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感恩,从中体验到生命的宝贵,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心灵放飞  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