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教学是现代育人哲学的深刻思考,也是当代世界母语教育新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针对文学教学,“体验”是打开通向文学教学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体验;感知;引导;情景
The feeling of the literature work know experience teaching a preliminary study
Yuan Ding-wu
【Abstract】Experience teaching is modern teach a person philosophy of deep thinking, is also contemporary world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new of value mindset, especially aim at literature teaching, “experience” is open to lead to literature teaching success of door of a pair of key.
【Key words】Experience;The feeling know;Leading;Scene
2O01年,教育部頒布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出现17次之多,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主要方面,可以说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吹出的又一阵清新之风。体验教学是现代育人哲学的深刻思考,也是当代世界母语教育新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针对文学教学,“体验”是打开通向文学教学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只有让学生自己体验,他的感受才能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o凯勒在回忆自己小时的学习生活时,就提到一开始老师怎么教她都没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女教师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用水冲,并不断地在她的手上写“water”、“water”,终于,海伦明白了这凉凉的、滑滑的就是“water”。海伦是这样来描述当时的感受的:“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w-a一t-e-r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有了自己的感受,生命才会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教学设计中,应把引导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因为后面的创造性阅读,以及培养语感都是以此为基础的。那么在文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感知体验的设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好读法 读是感知体验的初步,对于感知体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1 预习时的自读,要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读准音,弄懂义,解决生字、生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尽量读熟课文。
1.2 上课时的指导读,首先老师可以示范读,也可以通过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体验。在讲课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如默读、齐读、单独读。对于散文,要读出意境和情感,而对于小说则要读出形象。
1.3 复习时还要读,这时可以默读、齐读,读后让学生说体验。有些老师在复习时忽略了读,只是让学生做练习,然后记住答案,这实际上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复习,更是加深学生体验的大好时机。这时,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教学《三峡亭记》,可以这样来设计读——
(1)指导预习。
A.查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B.自读课文两三遍,做到口熟。
(2)指导译读。
A.对照注释,弄懂大意,在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留待后面讨论。
B.学生讨论没有弄懂的地方。
C.师生交流讨论共性的疑问。
D.学生互译并互相订正。
E.教师解答学生不能确定正确翻译的地方。
F.播放示范朗读带,示范诵读。
G.学生练读。
(3)指导析读。
A.理清思路。
B.赏析山水画面。
C.评析语言特色。
E.明确文章主旨。
(4)指导背读。
A.理清写景的层次和顺序。
B.反复读背。
我想通过这样的读,学生对《三峡亭记》那优美的山水画面必然会有深切的体验,而有了深切的体验再感悟散文的情和理就有了基础,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2.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学生感知起来就会更加容易,也就会有更深刻的体验。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创设情景:
2.1 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情境。 比如在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边防将士到离家万里之遥的边关戌守,这个地方苍凉空旷,与江南的美丽景色迥然不同,只有一座孤城,由于战事吃紧,傍晚的时候城门就紧闭了。常年戌守边疆,怎能不思念家乡亲人?无奈国家现在正需要边防将士为国立功平定骚扰,现在大功未成,当然不能回家,真矛盾啊,彻夜难眠,愁白了头发。
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可以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这首词,必能加深体验,为分析鉴赏这首词打下基础。
2.2 多媒体展示。 教师有画画基本功的,可以结合情境自己画,也可以找现成的画或图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另外可以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显示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这娃都可以引导学生作深入体验。
3.多搞专题阅读
3.1 新旧课文联系阅读。 如学习闻一多的诗歌《色彩》,可以联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及《紫藤萝瀑布》等散文来唤起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对死亡的认识。再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学生就可以对诗中的情和理体验得更加深刻。而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时又可以联系闻一多的《色彩》,加深学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
再比如学习《君子于役》,可以联系《梦江南》和《纸船》这两首诗,加深学生对“思念”这一美好情感的体验。明》,2O02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琼瑶的《害怕回乡》。课文学习后适时补充这两篇材料,必能加深学生对《乡愁诗两首》中诗人那浓浓的乡愁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联系,前后关联,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体验,而且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3.2 课堂上拓展阅读。 课堂上一篇课文的容量当然是不够的,还要适当注意拓展。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呢?最好是选择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与体验的材料,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乡愁诗两首》后可以和学生一起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琼瑶的《害怕回乡》。课文学习后适时补充这两篇材料,必能加深学生对《乡愁诗两首》中诗人那浓浓的乡愁的体验。
3.3 课后的研究性阅读。 这种阅读形式,实际上是通过讲座的形式在课外进行,这也是一种复习形式,这种复习形式可以真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初中阶段可以进行专题研究阅读。如针对《我是一条小河》、《关雎》、《蒹葭》,这几篇课文,可搞一个爱情题材的专题阅读。另外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渔家傲》、《最后一课》,还有龚自珍的诗《已亥杂诗》,又可以搞一个爱国题材的专题阅读。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社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几首又是送别诗类。
当然除了这些专题外还有个人志趣类、托物言志类等等,在此就不列举了,相信有志于探索的老师会想出更多,更切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体验;感知;引导;情景
The feeling of the literature work know experience teaching a preliminary study
Yuan Ding-wu
【Abstract】Experience teaching is modern teach a person philosophy of deep thinking, is also contemporary world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new of value mindset, especially aim at literature teaching, “experience” is open to lead to literature teaching success of door of a pair of key.
【Key words】Experience;The feeling know;Leading;Scene
2O01年,教育部頒布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出现17次之多,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主要方面,可以说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吹出的又一阵清新之风。体验教学是现代育人哲学的深刻思考,也是当代世界母语教育新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针对文学教学,“体验”是打开通向文学教学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只有让学生自己体验,他的感受才能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o凯勒在回忆自己小时的学习生活时,就提到一开始老师怎么教她都没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女教师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用水冲,并不断地在她的手上写“water”、“water”,终于,海伦明白了这凉凉的、滑滑的就是“water”。海伦是这样来描述当时的感受的:“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w-a一t-e-r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有了自己的感受,生命才会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教学设计中,应把引导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因为后面的创造性阅读,以及培养语感都是以此为基础的。那么在文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感知体验的设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好读法 读是感知体验的初步,对于感知体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1 预习时的自读,要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读准音,弄懂义,解决生字、生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尽量读熟课文。
1.2 上课时的指导读,首先老师可以示范读,也可以通过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体验。在讲课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如默读、齐读、单独读。对于散文,要读出意境和情感,而对于小说则要读出形象。
1.3 复习时还要读,这时可以默读、齐读,读后让学生说体验。有些老师在复习时忽略了读,只是让学生做练习,然后记住答案,这实际上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复习,更是加深学生体验的大好时机。这时,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教学《三峡亭记》,可以这样来设计读——
(1)指导预习。
A.查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B.自读课文两三遍,做到口熟。
(2)指导译读。
A.对照注释,弄懂大意,在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留待后面讨论。
B.学生讨论没有弄懂的地方。
C.师生交流讨论共性的疑问。
D.学生互译并互相订正。
E.教师解答学生不能确定正确翻译的地方。
F.播放示范朗读带,示范诵读。
G.学生练读。
(3)指导析读。
A.理清思路。
B.赏析山水画面。
C.评析语言特色。
E.明确文章主旨。
(4)指导背读。
A.理清写景的层次和顺序。
B.反复读背。
我想通过这样的读,学生对《三峡亭记》那优美的山水画面必然会有深切的体验,而有了深切的体验再感悟散文的情和理就有了基础,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2.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学生感知起来就会更加容易,也就会有更深刻的体验。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创设情景:
2.1 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情境。 比如在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边防将士到离家万里之遥的边关戌守,这个地方苍凉空旷,与江南的美丽景色迥然不同,只有一座孤城,由于战事吃紧,傍晚的时候城门就紧闭了。常年戌守边疆,怎能不思念家乡亲人?无奈国家现在正需要边防将士为国立功平定骚扰,现在大功未成,当然不能回家,真矛盾啊,彻夜难眠,愁白了头发。
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可以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这首词,必能加深体验,为分析鉴赏这首词打下基础。
2.2 多媒体展示。 教师有画画基本功的,可以结合情境自己画,也可以找现成的画或图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另外可以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显示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这娃都可以引导学生作深入体验。
3.多搞专题阅读
3.1 新旧课文联系阅读。 如学习闻一多的诗歌《色彩》,可以联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及《紫藤萝瀑布》等散文来唤起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对死亡的认识。再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学生就可以对诗中的情和理体验得更加深刻。而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时又可以联系闻一多的《色彩》,加深学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
再比如学习《君子于役》,可以联系《梦江南》和《纸船》这两首诗,加深学生对“思念”这一美好情感的体验。明》,2O02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琼瑶的《害怕回乡》。课文学习后适时补充这两篇材料,必能加深学生对《乡愁诗两首》中诗人那浓浓的乡愁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联系,前后关联,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体验,而且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3.2 课堂上拓展阅读。 课堂上一篇课文的容量当然是不够的,还要适当注意拓展。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呢?最好是选择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与体验的材料,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乡愁诗两首》后可以和学生一起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琼瑶的《害怕回乡》。课文学习后适时补充这两篇材料,必能加深学生对《乡愁诗两首》中诗人那浓浓的乡愁的体验。
3.3 课后的研究性阅读。 这种阅读形式,实际上是通过讲座的形式在课外进行,这也是一种复习形式,这种复习形式可以真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初中阶段可以进行专题研究阅读。如针对《我是一条小河》、《关雎》、《蒹葭》,这几篇课文,可搞一个爱情题材的专题阅读。另外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渔家傲》、《最后一课》,还有龚自珍的诗《已亥杂诗》,又可以搞一个爱国题材的专题阅读。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社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几首又是送别诗类。
当然除了这些专题外还有个人志趣类、托物言志类等等,在此就不列举了,相信有志于探索的老师会想出更多,更切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