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的“龙”“象”之争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是中国的象征,象是印度的神灵,在亚洲新崛起的经济舞台上,花旗银行曾发布调研报告认为21世纪属于中国和印度,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最近几年,中国收藏家主导了亚洲艺术品市场。从唐三彩到明官窑,不断创出新的拍卖纪录。而如今,随着另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度的企业家们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对他们的国宝展现了空前的热情。一位印度艺术品经销商弗朗西斯卡·盖洛维(Francesca Galloway)这样形容印度收藏市场的发展历程:“5年前,一批纽约的艺术品鉴赏家和收藏家,最早开始关注起了印度艺术品。3年前,住在伦敦的一些印度人也很快跟进。现在本土收藏家终于加入了这一行列。”这三股强大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推动印度艺术品市场在以空前的速度发展。
  
  随着国际艺术品市场对印度艺术关注的兴趣日益升温,印度艺术品已成为9月纽约亚洲艺术周的关注焦点之一。印度经济的增长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同时因为一批移居海外、收入渐丰的印度裔人士,将眼光投向艺术品投资,带动起自20世纪90年代由印度企业家作主导的艺术投资热。现在印度古代艺术品的升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源于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买家分流。而除此之外,印度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引导也起到了不少作用。这些艺术基金吸引了印度的新兴富人阶层加入到艺术品市场,它们起初也是从当代艺术品开始经营,但是现在纷纷将触角伸向了印度传统艺术品,比如小画像和雕像作品。佳士得印度代表毛里加·萨加(Mallika Sagar)称,过去收藏家发现很难买到印度艺术品,因为印度国内艺术界基本上处于一种私下交易的状况。严格的外汇管制也抑制了艺术品的收购,而现在买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接触到艺术作品,过程更加透明——买家们可以察看高质量的作品,购买后的存放和运输也很简单。
  国际拍行对印度艺术在国际上的推广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佳土得和苏富比在伦敦和纽约举行的拍卖会上的逐步推广,印度的进步主义流派艺术品、女性主义画作、菩提佛教艺术品等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市场上。2002年9月佳士得拍卖会上,画家塔伊布·梅赫塔的《庆典》拍出31.7万美元的高价,他的《牛魔》在2005年9月纽约拍得近160万美元。
  今年9月纽约亚洲艺术周涉及印度艺术的拍卖有“印度和东南亚艺术专拍”、“喜马拉雅青铜像专拍”和“齐莫曼家族(Zimmerman Familly)的藏品专拍”三场。其中,“印度和东南亚艺术专拍”部分藏品来自保罗先生夫妇(Mr.and Mrs.Paul E.Manheim)的收藏。1928年,这位后来成为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馆长的保罗先生是勒赫蒙兄弟集团的(Lehman Brothers)统计学分析师,1944年成为该集团的合伙人。20世纪60年代,他的兴趣和姐姐艾丽思一拍即合——开始将不断增长的财富投向亚洲艺术,特别是印度和尼泊尔的艺术。而如今印度艺术的炙手可热也应证了这一位具有经济学学养背景的收藏家的眼光。齐莫曼家族(Zimmerman Family)曾在今年3月拍卖过一批东南亚的艺术品并获得了成功,于是这次又带着一批印度佛教艺术品如唐卡和雕像等在纽约举行拍卖会。据说早在1964年纽约举行尼泊尔艺术展的时候,该家族人士就被行尼泊尔艺术给迷住,从此对它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于是开始专门收藏印度和尼泊尔的艺术品,此次上拍的藏品预估可获2000万美元。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佛的造像是佛教艺术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佛教艺术又是东方文化的精髓。领跑第一场的“喜马拉雅青铜像拍卖”将印度密宗艺术的神秘、高贵——展现给世人。密宗是七八世纪时印度佛教的一支分支,经西藏,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宗教仪礼与艺术密不可分,所以这些艺术品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宗教历史画册。18号拍品是座14世纪西藏具有纪念碑意义的镀金青铜佛像,高142厘米。佛祖静虑地盘腿而坐,穿着紧身的长袍,左手横放在胸前,神态和蔼,眼睛大得夸张,耳垂修长,嘴角露出微笑,头发螺旋卷曲。衣纹的褶皱和波浪的真切质感,脚趾和手指的分明逼真让人叹为观止。这种逐步世俗化的佛教造像在后期才逐步出现,早期青铜佛像的宗教仪礼功能更为突出。“印度和东南亚艺术专拍”的406号拍品是著名的印度Shiva青铜神像,估价1,000,000—1,500,000美元,约是975年的作品,每个大约73.7cm高。雕像举起的右手上举着一个像沙漏一样的鼓锤,它代表了最早的创造者的呼声和宇宙共存的呐喊;左手拿着火把,象征着旧事物的彻底毁灭,新世界的即将诞生;第二只右手代表着无畏;舞蹈的小人象征着对抗无知的胜利;环绕的火焰代表着宇宙;腰间盘旋的蛇代表生命力。尽管雕像的每个姿势都有一定的宗教象征意义,但是雕像始终保持着坚韧克己的表情,彰显神灵的高高在上。
  
  除了佛像是东方艺术的瑰宝外,唐卡也是另一瑰宝。“齐莫曼家族(Zimmerman Family)的藏品专拍”中有一批西藏唐卡亮相,2号拍品是约1379年的“太阳神Surya的曼荼罗”,估价400,000—600,000美元。曼荼罗是藏传佛教术语,意译为坛场、聚集的意思,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画面描绘了太阳神Surya坐在战车上,由战车的御者Aruna拉出,两旁有太阳神的四位夫人,其中两位发出光芒驱散黑暗,他们外层是二十八位女神坐像,代表着星群。捐赠人和他的家人像都被安排在底部的镶板上。这个唐卡记述了太阳神坛场的故事,也有的唐卡表现释迦牟尼生平及前世各种故事的本生和佛传,比如5号拍品“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活场景唐卡”,出自12世纪,估价600,000—800,000美元。佛祖坐在莲花座上,周围描述了佛祖的8个生活场景:场景的第一部分描绘的是“出生”;第二是“战胜Mara—Mara神”;第三是“释迦牟尼的传教”;第四是“释迦牟尼的奇迹”;第五是“血统”:佛祖在天堂见到了自己母亲,给予她自己的智能,并花了3个月才重新返回人间;第六是“野象”——佛祖的邪恶兄弟放出野象来谋害释迦牟尼,结果野象被制服,唐卡上描绘了释迦牟尼正在为下跪的野象赐福;第七是“蜂蜜——猴子的礼物”:佛祖不愿意吃有蜜蜂生命体的蜂蜜,于是猴子小心地把蜂蜜放到佛祖的化缘钵里,这样这位精神的导师就可以在不给他物带来痛苦的情况下享用自己的食物。第八是“涅槃”:佛祖去世的时候,被自己的信徒包围着,脸上充满悲伤又快乐的表情。在小小的76.5cm×58.4cm的画面中却叙述了如此丰富而动人的内容,不禁令人为东方艺术的巨大表现力赞叹不已。
  尽管印度艺术品市场温度的逐步升高令拍行越来越重视此板块,但亚洲艺术周中的主旋律仍然是屡创拍卖世界纪录的中国艺术品。中国是亚洲文化的代表地之一,中国元素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在此次纽约亚洲艺术周中,同样由三部分组成中国古典艺术精品拍卖:51件精挑细选的宫廷御制品,第五部份的J&J鼻烟壶珍藏以及包含戴萍英基金会(Ping Y.Tai Foundation)珍藏在内的中国瓷器及其它工艺品。
  “古代中国艺术珍品拍卖”550号拍品是公元前13-12世纪商代典礼用的青铜酒器觚,有饕餮纹样;“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第480号拍品则是新英格兰收藏的黄地绿彩云龙纹贯耳穿带瓶,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刻款。估价600,000—800,000美元,此类型瓷器的传世量不足六件,翠绿色的五爪龙饰生气勃勃,呈现腾云驾雾之势。
  
  鼻烟壶集中了东方全部技艺之精华: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和贴黄等等。2005年,纽约佳士得拍出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西洋人物图鼻烟壶,成交价为550万元人民币,成为鼻烟壶市场的翘楚。鼻烟壶拍卖成交额一直都是稳中有升,这次的亚洲艺术周中推出的“J&J藏品中国鼻烟壶精品拍卖”,是著名藏家李公伟及其已故夫人菊露搜集的鼻烟壶藏品的第五场拍卖会,在此之前上拍的鼻烟壶都有相当可观的成绩。此次参拍的87号拍品是一只造型优雅的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花卉纹鼻烟壶,虽然只有4.68cm高,但是价格不菲,估价350,000—400,000美元。鼻烟壶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如果温度过高,饰彩的容器会变得脆弱柔软以致在炉中就崩塌,所以在烧制的时候要非常谨慎认真,饰彩也要非常精细恰当。鼻烟壶的欣赏价值不仅仅在于触摸起来的质感,还在于把它捧在手中能感受到它的吉祥象征意义。86号拍品是绘有母子图的乾隆御制铜胎画珐琅鼻烟壶,估价220,000-300,000美元,高4.13cm,其间的中国人物形象主题用西洋画法诠释,画面将18世纪中国古代家庭中妻妾的形象以及生活娱乐的情景——展现出来。这件鼻烟壶采用了“点刻画法”来制作:用大量密集细小的点组成颜色和阴影,通过这种技巧,不用经常改变色彩的饱和度就能获得各种变化强烈的色彩,还可以用不同的冲刷法创造出不同的色彩浅淡效果——整个鼻烟壶就是用这种点刻画来表现阴影和明暗,韵味非凡自然价格不菲。
其他文献
自染上书画版本之癖,日日沉迷故纸,连旧纸亦甘之如饴,初则为鉴赏标本需要,继而发现用作写字画画亦大佳,日积月累,居然小有可观者,走笔记事数则以为谈助。    乾隆仿金粟山藏经纸    金粟山藏经纸为宋纸尤物,古董家所艳称者,张燕昌尝有《金粟笺说》详考之。天水长物,非吾辈庸人所能梦见,而此乾隆仿制者,今日亦不易得。  此纸为高宗命匠人照金粟山纸大小仿造,纸面极绵滑,有如浅棕色虎皮之斑点,所谓古色斓斑,
期刊
古董的递藏和流传,也和它的“包浆”一样,足为古董添加妩媚。有时看着蟠屈的印文和题识,恍似聆听它自诉递藏的故事。  手边有《海日楼诗》,作者沈曾植。这本是常见的诗集,但“海日楼诗”题签,下署“单云阁藏”,另署有“器伯”及“寥士”小印。内页第一钤印是:“王氏后凋草堂藏书”,另有“媚秋堂”朱文方印。凭着这几个印文的诉说:这薄薄的小书,已曾在三位民国著名的藏家手上递藏。这递藏似是有趣,其中也有点“世变”的
期刊
地球墨及其价值    胡开文地球墨,安徽省博物馆藏。此墨系民国初年,由徽州休宁城胡开文墨业第六代店主胡洪椿在该店的成品于1915年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物览会”金牌奖及南京南洋功业会优等奖状后,为了纪念本店创立150周年而特地延请著名刻手刘体泉以获奖原墨范模重刻边款、由高级墨工曹观录参照民国初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当时的地球仪仿制而成。  地球墨质地属油烟类,墨重365克。形呈扁圆状,直径12.2厘米
期刊
戊 籍贯印一    一、家在上虞  未知何人所刻。见于《历代黄河变迁图》部分题署。是书光绪癸巳仲冬袖海山房石印,所见为宣统庚戌冬山东河工研究所重印本。    己 闲章一九又一    一、外物不移方是学  《宋诗钞》卷二引陆游《朝饥示子聿》:“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又《自咏》:“满梳晨起髮凋零
期刊
洛可可艺术于18世纪初期出现于法国,至18世纪30年代开始风行整个欧洲。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Eocaille”,其本意为“花园石贝装饰物”和“状似贝壳的装饰”。最能代表洛可可艺术那暗含在复杂设计中轻松主旨的,莫过于设计精美的小型装饰品和家具——这就难怪具有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品大多是些室内的作品,如金属制品、人物陶瓷、衣饰等,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家具,18世纪,这类型的家具一直是当时皇家贵族装饰家居所追求
期刊
期刊的封面,如同人的脸,有的似庄稼老汉,浑然本色,不加修饰,凸显健壮;有的则似妙龄女郎,着意化妆,靓丽宜人,体现妩媚。民国时期的期刊,这两个特色尤为分明:政治类期刊因是政治团体所办,所以往往板起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以示庄重。这种刊物的封面以白底黑字居多,开本大部分都是三十二开本。这类刊物的编辑出版完全由组织上拨付经费,发行也仰仗组织系统来完成,无需刻意修饰门面吸引读者。而大都市的休闲期刊,均由私人
期刊
提起苏曼殊,有太多的话可以说。  他的天才,他的短寿,他的浪漫风流,他的壮怀激烈,他的身世之谜,他的出家还俗,他的冶游放荡吃花酒,他是诗僧情僧画僧。  他精通中文日文英文梵文,他翻译茶花女翻译悲惨世界翻译拜伦;他是诗人、是小说家,他著《梵文典》,编《汉英辞典》、《英汉辞典》。  凡有井水处,便有人吟他的“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多少年后,“满山红叶女郎樵”的诗情画意依然让人心醉,“春雨楼
期刊
聚焦·拍卖    1 马英九赠陈云林“一个CHINA”?  在11月5日举世瞩目的“陈马会”之后,马英九与陈云林互赠礼物。据悉,马英九一般是喜欢赠书的,特别是他自己写的几本书,而且在此之前也的确传出,马英九要赠送陈云林四本书的讯息。但是,在马陈会上,陈云林送给马英九的是一幅大陆著名画家韩美林的画作“骏马图”,这是一个象征意义很强、寓意也很明显的礼物,这既可以理解为希望台湾如同骏马奔腾,也可以理解为
期刊
鉴于在8月13号,苏富比突然向全球媒体宣布:从2009年开始,苏富比将目前在纽约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合并到香港,以一个全球荟萃的集合面貌让亚洲的当代艺术重新亮相,这导致9月17日苏富比在纽约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秋季拍卖成为在纽约举行的最后一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许多人认为苏富比这次意在“收缩”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而且此举同时象征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全面“退烧”。面对如此评论,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部主
期刊
晚清的岭南印坛,经历了乾嘉金石学的中兴时期,使一批印人在实践中逐渐走向遗文返质,形成了以古为尚的审美追求,他们崇尚古雅拙朴的创作风格。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应数大学者陈澧。  陈澧是晚清岭南印学最重要的倡导者。他学识渊博,集前贤之学而融会贯通,开启了岭南篆刻新风气,其印学思想对近代岭南印坛的发展产生丁关键性的影响。    陈澧的篆刻    陈澧(1810-1882),字兰甫,番禺人。道光十二年(18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