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即是以學生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己做主灵活选择学习的内容及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了,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努力的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探究尝试的机会,树立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一、挖掘教村内涵,学生自主探索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挖掘教材内容,凸显易于学生能够发现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的结论。
  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任意写出一个比例,然后,从众多学生写出的比例中选择几个板书在黑板上:“1:2=3:6”“0.2:0.5=0.6:1.5”“1/2:1/3=1/4:1/6”。在板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两个外项用红色加以凸现,引导学生联想除法用乘法来验算,观察每个比例中,能够找到些什么相等的关系式?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规律用语言表述出来。经过这样一提问,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注目凝思,有的动笔演算,有的同桌交流讨论,积极性骤然高涨,不多时,小手都“哗”地举得老高老高,大多数同学都能准确的说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整节课教师教的轻松,只用了十分钟,学生学的容易,主动探索,掌握了其本质规律,避免了“灌输式”“说教式”,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提供实践机会,学生自主抉择
  如果课堂就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股脑的“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潜能得不到发挥,枯燥乏味,久而久之,还会滋长厌学情绪。因此,要尽可能地让手脑并用,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对于比较,“1/2和2/3的大小”这道题,我给每人发两块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他们分别剪成“1/2和2/3”,教师不先作暗示,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尝试剪割,有的剪成长方形,有的剪成三角形,有的剪成锯齿型,有的甚至剪成若干小的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或3份来加以比较……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比教师单纯口头上讲通分来比较大小更易于学生接受,既深刻理解了通分,又拓展了思维,同时还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三、精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寻求答案
  荷兰弗赖登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创造性”地得出答案。
  例如,在“在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教师出示三个导学问题: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 2.圆锥的体积计算中为什么要“×1/3 ?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问题一公布,学生兴趣盎然,反复摆弄,观察自制学具,动手剪,动手量,并经过个人独立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然后经过思索、领悟,尝试用语言来阐释出答案。把教材上的内容“再创造”出来,摆脱了,“惟书”的束缚,这样既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促进了自主学习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四、相互交流探讨,学生自主赏识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新的理念,引导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变机械的学为灵活的学,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平等把成为理论的研究者,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讨论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的落实自身的位置,体会到学生学习的艰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才能由衷的赞美每个学生的努力获取的一些进步,更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的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到更多的知识,超越自我。
  例如:六年级学了分数应用题之后,发展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某工厂要运20吨货物,5小时运了1/4,几小时才能用完?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解答,不一会儿,学生都完成了。教师并不马上讲评,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分别参与到各小组,倾听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同时老师也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学生相互赏识,从而内化新知,有的组通过讨论,又找到了新的解法,每学到了一种方法,儿童那特有的溢于言表的愉悦,拓宽了学生自主的发展的天地。课后,我问两个还久久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学生,他们说:“今天小组交流的新方法,‘5÷1/4’和‘5*(1÷1/4)’,我弄懂了,觉得既简单又巧妙,我今天真正感到了学习非常有趣,我愿意学。”不同的学生吸纳他人的解法是不同的,在自主营造的和谐气氛中,获取知识的兴奋感又激发了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乐学,爱学。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要以学生为主阵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助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发现,去操作,去质疑,去吸纳,促进学生爱好数学,会学数学,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才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导数基础知识  (一)导数定义  设 在点 有定义,在 自变数x的改变量是 相应函数的改变量是 ,若极限 = 存在,称函数 在 可导(或存在导数),此极限称为函数 在 的导数(或微商),表示为 或 ,即 或 。若极限不存在,称函数 在 不可导。  (二)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在点a处的导数 ,就是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斜率,即 。相应地,切线方程为 。  二、导数的基本公式  1.和、差、积、
期刊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激励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励教学具备较强的普适性,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起着积极作用。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为一项基础课程,通过引入激励教育模式,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激励教育模式的应用意义  激励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励学
期刊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近三十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注意数学应用具有多科性,巧妙地从这些科目问题中找出应用的广阔途径,从而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并从它们那里吸收丰富的营养,为数学教育独辟蹊径,上好数学课。下面就笔者教学中的点滴谈谈。  一、借助语文题型,活学数学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曾指出:“数学是许多概念组成的锁链”。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
期刊
内容摘要: 本文用牛顿力学定律F=ma中的数学美作引子,先谈一组奇妙等式、两个数字黑洞的美妙,再谈数形结合中的数学美、体现在建筑中的数学美,用概率与统计例子看现实生活中横生的妙趣,最后用两个数理逻辑悖论体会数学中的美不可妙言。  关键词:欣赏 数学美  数学作为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中包含的美无处不在,可以这样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中学生熟知的
期刊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新奇以激发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思维的方向的情境。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在引导学生经常想到或意识到创新而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识,小学生往往因好
期刊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教学民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诱发创新意识。  1.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教师相信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才能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他们的个性
期刊
一、依托新课标,满足与调节学生的需要  (一)新课标理念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二)新课标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  (一)直接性学习动机的激励  (二)“精神报酬”激励  (三)
期刊
本人在初中任数学教学二十多年,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但总被一个问题所困扰:班级上课学生人数多,基础不一,能力有别, 授课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课外作业也很难处理:作业量多了、难了,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完不成;作业量小了、简单了,优秀学生又经常吃不饱,时间长了,这两部份学生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怎么办? 近几年我校积极推导的分层布置作业为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三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革
期刊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  创造思维的培养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有趣的氛围,学生就有了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就会大胆质疑,肯于钻研,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这一课时,在学生初步学习了课本上的一些交通工具后,我问学生还知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