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主要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基于此探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从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 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成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及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时代感与实践性不强,没能满足大学生求知解惑的需要。
思政课具有即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但目前的教材内容缺乏对现实发生问题在理论上的解释和阐明。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往往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方法论是指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有效工具。同时,教材建设工作略显滞后,不能满足按新的专业目录修订的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有些基础课的教材低水平重复严重;有些教材内容繁冗庞杂;专业课教材、教学辅助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短缺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各门课程教材体系的设置均倾向于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理论体系。此外,教材内容忽视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生活实际,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使得学生无法就当前的熱门话题发表见解,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有机结合。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总体来说还是 “满堂灌”现象普遍,多采用一般讲授法。这种方法一般有以下缺陷:第一,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很难形成双向互动。第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这种强制性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和为提高办学效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用上大课的方式,使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客观上也制约了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更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削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接受。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与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路径选择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以人为本,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样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视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核心。[1]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育的内容。以生命为中心点和统一点,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生命关怀教育体系。要教育学生承担起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要进行生存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具有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2]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途径
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等技术变革来实现这一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沙龙式、演讲式、案例式和专题讲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勤于思考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更趋向于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力,强调个性化,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多于理论学习。要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得以展现,促使其提高思辨能力。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根本,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启发人的自觉性。[3]
第三,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4]思想政治理论能否被学生接受,取决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要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来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增强其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丰富其人文知识,使其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另外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教师提供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要以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对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运用人的本质理论,通过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来转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小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10).
[2]蔡永海.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8
[3]靳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求是, 2004,(9)
[4]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实施方案 的通知(教社政[2005] 9号)[Z] .2005- 03- 02.
作者简介:董静,山东胶州人,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民族地区的实践),2010级硕士研究生;梁超,山东泰安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2011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 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成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及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时代感与实践性不强,没能满足大学生求知解惑的需要。
思政课具有即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但目前的教材内容缺乏对现实发生问题在理论上的解释和阐明。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往往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方法论是指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有效工具。同时,教材建设工作略显滞后,不能满足按新的专业目录修订的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有些基础课的教材低水平重复严重;有些教材内容繁冗庞杂;专业课教材、教学辅助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短缺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各门课程教材体系的设置均倾向于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理论体系。此外,教材内容忽视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生活实际,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使得学生无法就当前的熱门话题发表见解,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有机结合。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总体来说还是 “满堂灌”现象普遍,多采用一般讲授法。这种方法一般有以下缺陷:第一,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很难形成双向互动。第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这种强制性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和为提高办学效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用上大课的方式,使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客观上也制约了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更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削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接受。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与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路径选择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以人为本,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样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视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核心。[1]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育的内容。以生命为中心点和统一点,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生命关怀教育体系。要教育学生承担起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要进行生存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具有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2]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途径
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等技术变革来实现这一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沙龙式、演讲式、案例式和专题讲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勤于思考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更趋向于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力,强调个性化,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多于理论学习。要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得以展现,促使其提高思辨能力。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根本,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启发人的自觉性。[3]
第三,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4]思想政治理论能否被学生接受,取决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要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来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增强其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丰富其人文知识,使其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另外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教师提供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要以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对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运用人的本质理论,通过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来转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小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10).
[2]蔡永海.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8
[3]靳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求是, 2004,(9)
[4]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实施方案 的通知(教社政[2005] 9号)[Z] .2005- 03- 02.
作者简介:董静,山东胶州人,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民族地区的实践),2010级硕士研究生;梁超,山东泰安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201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