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联说开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y7208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修辞格中,我们学习过对偶;在古代律诗、绝句、骈体文中,我们赏析过对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各种各样的对联。对联就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的对偶句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对联的雅名叫“楹联”,俗称“对子”。自蜀后主孟昶(919—965)题在桃符上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始,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艺形式,以其言短味长,蕰涵深刻,情趣盎然,风姿绰约的艺术特点和高雅的审美功能为人们所喜爱。自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清《燕京岁时记•春联》)过去,文人墨客写对联“以图润笔”,如今太平盛世,人民富足、和乐、喜庆,人们作对联,写对联,以感世书怀,讴歌新生活,让美好岁月流光溢彩,给现实生活锦上添花。因此,不少人把自己钟情的对联贴上门楣,贴进心扉,贴进伟大的时代。每年春节将至,《人民日报》、《文化与生活》等报刊均辟出专栏征集、刊登对联,用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宣传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更有意思的是,近年中高考语文试卷陆续出现要求考生以填写对联形式作答的命题,2005年,竟有二十多个省市中考语文试题涉及对联考试,其方式有:单独考查、集中考查和具体运用考查,说明我们的对联文化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有专家指出:“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多留意一些好的对联,并认真积累起来,以备随时用到。(丁兆存《2005年中考语言四大热点》05.1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和“语文试题(三)”,都有类似题目,现分别介绍如下:
  试题(一)中的第19题
  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七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
  试题(三)中的第20题
  毕业前夕,班里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七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
  两套试卷的两道试题除内容略有不同,命题形式与答题要求完全一样。“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实则要求考生拟写一副七字以上的对联(对偶),只是在规定上比撰写对联自由、宽泛、灵活些,但又比拟写一般意义上的公益广告词更具有针对性和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审美要求。这是一道语用题,考查了考生对语文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突出了语言运用的三个特点:“意美、言美、形美。”(鲁迅)
  回答这类试题,就得用到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写对联,旧时叫“对课”或“对句”,“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鲁迅)对课是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种练习,如“风”对“雨”,“桃红”对“柳绿”。在私塾,其学习内容除了识字、习字,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一般家长的要求,就是让孩子日后可识些字,能记帐,会写对联。现在没有开设此类学科,低年级谴词造句,高年级谋篇布局,对语文运用没有作过高的要求和严格的规范;到了中学,学习了一种修辞知识—对偶,对语言应用提出了一种较基础的美学探讨。
   学习对偶(写对联),应掌握以下方面要素:
  1、基本要素:字数相等,意义相关;
  2、语法要素: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3、韵律要素: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以上要素可归纳为:形式,整齐相称,节律感强;内容,丰富凝练,概括力强。有一首学对歌诀写道:平对仄,上去入声皆仄韵;虚对实,寻义属对要用心。古人作对要求十分严格:对仗工稳,格律严谨,意境深远,充满才气与睿智。
  下面列举几例,以供参考:
  一日,佛印见苏小妹躲进帐子里,人影绰约,吟出上联: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在帐子里回敬佛印: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这则对联虽是相互戏谑,却也妙趣横生,似是佳句天成。
  晚清翰林刘尔炘卜居南州五泉山时,友人撰一上联向其求对:
  此木为柴山山出
  联中除“为”字外,其余的字字字相关,怎么对?刘尔炘却奇妙对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字字成对,上下连贯,意味隽永。
  古人善吟诗作对,因具备了一种文化氛围,在文人中成为一种风气时尚。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叙事篇》中写道:“其为文也,大抵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句短均,奇偶相配。故应以一言蔽者辄足为二言,应以三句成文者分为四句。”人们多为此类文体影响与熏陶,因此耳濡目染,出口成对。此外,跟古人苦读勤研,吟诗作对时所下的功夫是分不开的。
  宋代宰相、大词人晏殊,过扬州时在大明寺墙上观诗,看到一个叫王琪的人写的诗很有特色,非常高兴,便邀王琪一起吃饭、散步、谈论诗文。晏殊说,我每得一个佳句,就写在墙壁上,想来想去,有的几年也想不出一个满意的对子来,比如有一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罢,应声对出下联:
  似曾相识燕归来
  真是对得神妙,晏殊十分感佩,便把当时仅任县主簿的王琪推举到集贤院。后来,这副对联写进了晏殊的词《浣溪沙》和一首七律诗里,成为千古绝唱。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两道语用题(以联语形式答题)并不像以上出对句那样必须按照词义的虚实和韵律的平仄写出严格纤巧的联语,只在语言应用上作了基本要求和规范:“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这是一道开放性主观试题,也许一千个阅卷教师心里有一千个答案。笔者认为,只要达到前一要求,表义明确,语言得体,形式相当即可。
其他文献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抓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我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掌握差生心理,建立的师生感情  1、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
期刊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应该有充分的师生互动,融洽的情感交流、巧妙的思维点拨、恰当的语言输出。而错误则是令授课教师头痛的问题,但错误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 很难杜绝。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笔者教授A Workaholic一课时,让学生看句子:The mo
期刊
高中历史教科书被同行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对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发水”,让其充实,使它更生动形象和易于理解。同时,这个“发水”的过程,就是学生训练思维、生成能力的过程。  一、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层次性  深层次分析处理教材,这既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历史基础知识由史实和史论两部分构成,体现在教材中包括目录、正文、注释和插图等具体内容,它
期刊
一、延迟评价,保持学生思维能力持续性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的、独特的、有创意的见解往往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即所谓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的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共同经历成长历程。  例如在执教《中国的工业》时有这样一段探究对话:(节录)对照
期刊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虽然有些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文的中心渗透一些良好的思想,但常常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至于所达到的效果,他们则认为这不是英语教师份内的事。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教育这一环节显得比较薄弱。利用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在这方面做了以
期刊
一、主体与客体的对话  古人云:“诗言志”此“志”之内涵虽与现时有异,却也为我们观照文学提供了一块基石:文学是要抒发主观情思的。这一主观情思抑或是一时因景而触发,抑或是对人间物事深久揣味而诉诸形象。无论以何种内容,何种形式表现,文学所承负的永是人类内在情思的形象表述。换言之,文字是主观情思的外化。只是外化的形式,外化的内容会因作者的不同,时代的相异而呈现不同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触及人性内核
期刊
我是通辽八中一名地理教师, 2008年8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年半的班主任工作使我的生活丰满、充实。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做老师,如果不当班主任则是人生的一大憾事。”我深深地体验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  班主任工作细碎烦琐。要把班主任工作做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必须找到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那么,这把钥匙是什么呢?二年来,在不停地探索之中,我
期刊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章由于涉及太多的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而且公式之间又相互关联,使得学生在解题时常常不知道如何选择公式,有的甚至不知如何下手。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提高解题效率,也不利于他们理解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更不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何才能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解题效率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这是所有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期刊
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师,近年来我较多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通过互联网查找和引用教学资料,深刻地体会到多媒体手段和互联网对于教师备课、上课的巨大帮助,同时也对一个具备完备现代教学设施,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现代化学校充满神往。  一、高中政治学科中多媒体手段的作用  首先,多媒体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穿插事例,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