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和自主性,而问题情境的营造,需以精心设计问题为条件,关注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改提出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设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做法:
  1问题的提出要循序渐进并具有逻辑性
  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数学知识本身的规律都要求教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线索去认识和获取知识。这就要求启发要循序渐进,具有逻辑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善于把蕴含于数学教材中教学思想的逻辑顺序与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思维顺序巧妙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把握思维进展的梯度,层层激疑,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不断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涛,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如:推导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时,先联系0.8÷2=0.4,引导学生推算出÷2=,再启发学生作线段图,看出4个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2个即。于是得到一种具有特殊的解法:÷2==;接着,第三次激疑启发把原题变为÷3,试算中必须÷3==,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让学生带着这些“谜”又进入一个新的探究阶段。
  暗示准确的得数应是:,怎样才能算出结果呢?第四次激疑启发学生结合阅读教材并按照教师的问题深人地探究:①把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的几分之几?②怎样求的是多少?③怎样把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结合,效果较好。
  2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关键,具有深刻性
  为引导学生排除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表面呈现的非本质属性,认识其内含的本质属性。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关键,具有深刻性。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节中,学生在阅读定义时,我提出“可否把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中的“围成”一词改为“组成”,问题一提出,学生十分感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我充分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启迪学生就地取材用笔或直尺作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试一试,画一画“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非三角形)”,这样,不仅使学生逋过合作交往,自己“释疑”,建立起清晰的概念,在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后,我又提出“为什么对锐角三角形提到三个角是锐角,而对直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只提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这样的启发,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要点上,关键处,它能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积极思维、实践、讨论从而得到答案,一竿插到底,具有深刻性。
  3问题的提出要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数学问题时,着眼点应是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而决不仅仅为了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这就要求问题的提出要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如在教学比较和的大小时,凭借书上的数轴,学生很快掌握了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这时,我提出:“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可有多种方法,就看大家会不会动脑筋,想出新的比较的方法来。”
  学生从新的角度在数轴上观察、分析,思路终于展开:有的以为标准,<,>,所以>。有的以数轴上的1做标准,进行差额比较,与1相差得多,与1相差得少。有的则在图上把中的每个平均分成两份(即2个),即,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因为>,所以>,由于求异意识被激发,学生凭借已有经验从同一信息源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整合,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问题的提出要有利于迁移,具有启发性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用古语就是“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仗其知之”。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更好地吏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做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故教师平时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迁移,以培养迁移的能力。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先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训练,后把题目改成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比较有何异同。让学生尝试计算,后启发学生,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否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这样抓住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充实、扩大了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学生建构能力。
  5问题的提出要深浅适宜,具有适度性
  启发学生理解、运用知识,要针对学生的已有水平及知识的掌握情况。问题的提出要注意深浅适宜,过深的问题学生无法思考,过浅的问题学生不需思考。如学习了互质数的意义后,学生理解深度就不尽相同,为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我提出: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请举例说明,看谁举的例子最多,说对了我们鼓掌欢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3和5是互质数,因为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有的学生说:“5和8也是互质数……”,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举的例子最多,1和其他任何一个自然数都组成互质数,因为1和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只有1”。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一片掌声,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正当老师小结理解互质数意义要注意哪些关键词语时,突然一学生喊道:“我知道了,如果去掉‘只’字,即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因数1”。他的话立刻引起了满堂的掌声。这样,教师提出较合适的问题,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的说例子;有的说一般情形;有的作概括,指出关键词语等等。通过共同讨论:多向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相互学习,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优化课堂教学必须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线,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牛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好知识的启发点,提高课堂效益。
其他文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坦白地讲,当看到“师德”这个演讲主题的时候,有些犯难。因为对于我这个年轻老师来说,不过是刚刚开垦了自己的一片田地,还没有收获桃李。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仅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以及我这十几年的体会和感悟。  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首歌深深地打动着我,歌中这样唱到: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的
期刊
“老师我也想写呀,可就是不知道从何写起,脑子里空荡荡的。”这恐怕是不少学生对作文的共同感受吧!究其原因,没有“创作灵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灵感”,就是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时,突然在脑海里闪现出来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灵感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和思考,浅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1以“生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新
期刊
最近有语文界人士提出:要把改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改的突破口——我对这个提法还没有考虑成熟,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作文教学长期呈低效状态,这种状况的确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写作水平体现着国民素质,是衡量一个人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实的作文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即使是在校学习的近亿学生,也视写作为难题,谈文色变。小学作文现状,更让人堪忧。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该如何面对这个严峻问题?  我从未否认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优化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问题的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变,讲究艺术性;提问的方法要有层次,体现价值性;提问的角度要多变,富有创造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针对性 艺术性 价值性 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富有技巧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
期刊
面对当今热闹非凡的“数学对话课堂”,我们不能不对其有效性进行深层思考,还“对话”以本来面目,真正使“对话”成为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在平等中对话——有效性的前提  案例点击:《长方形的周长》片断  师:有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1:我先求出它的两条长,6+6=12(厘米),再求出它的两条宽,3+3=6(厘米),再把它们合起来,12+6=l8(厘米)。  
期刊
【摘 要】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 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放,积极利用。”我们知道,地方文化资源是由人文、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生产方式、地区风貌、历史、风俗习惯、土特产等构成。而这些情况是学生已有了解,熟悉或正经历着的,所以说地方文化资源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为引导学生写熟悉地方的人、事、景、物做到不说假话、不客套,表达真情实感创造了有
期刊
能力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反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历年来教研中一个重要课题,现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在此谈一点体会。  1揭示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积极引导学生概括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规律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迁移概括能力。  如本人在高三复习中,选用这样一道例题:  例1.已知方程2sin2x-cosx-
期刊
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儿童就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良的教育就是我们未来的痛苦。育人先育德,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关系着未成年人的未来是否幸福,更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是否繁荣昌盛。现代教育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统一协调起来。笔者在教育工作中总结了对未成年人优化德育教育的九种方法。  1实践锻炼法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道德水平的高低,最终都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