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夏天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uf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乐朗诵】(听一听)
  
  夏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海滨仲夏夜
  峻 青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们中间。
  我看到,在那边,在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刚从田里收割麦子归来的人们,他们在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今春,雨水足,麦苗长得旺,收成比去年好。眼下,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凉爽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憩吧。
  
  【片断赏析】(品一品)
  (1)初夏,北方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三三两两的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河边的顽童,破坏了小河的安静:“看呀!看呀!泥鳅!这个小蛤蟆!”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夏天的欢乐。——杨沫《青春之歌》
  初夏是那么的令人向往,人们终于可以脱下厚厚的衣服了。女士们穿起了飘逸的连衣裙,露出雪白的肌肤,尽展苗条的身段;男士们则身着西裤T恤,潇洒自在。初夏,吃冰淇淋,睡凉席,大开门窗,实在是最舒服、最畅快的事情了。水性好的人去池塘、水库、江边或者游泳池龙腾虎跃一番,惬意极了。在冬季漫长的北方,初夏更是那里的黄金季节。(林栖梧 赏析)
  (2)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老舍《骆驼祥子》
  这一段描写从多方面具体表现了盛夏早晨的酷热。先写景物,用拟人的手法写柳树的“病”和“懒”,写马路突出空气的热而干燥,写“灰沙阵”突出“烫手”。用一组以“处处”开头的排比句总写酷热难当的感受;然后用“速写法”概写“整个老城”:狗、骡马、小贩、柏油路、铺户门前的铜牌,抓住了天气炎热时这些景物的特征进行勾画。(殷 杰 赏析)
  (3)这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村庄对面的顿河的水变浅了,那片从前是急流奔驰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浅滩,牛走过对岸去的时候,水连它们的脊背都没不过了。每天夜里,沉闷的暑热就从山冈上吹到村子里来,风把草的香味吹散到空中。牧场上的干蓬蒿都烧起来了,甜藜像一条看不见的帐幕一样遮住了顿河的两岸。一到夜间,顿河对岸的天空上就布满了黑云,雷声干燥地轰隆隆地响着,但是一点雨也没有落到被热气蒸烧着的大地上来,闪电空打个不停,把天空划成许多尖角形的蓝色块子。——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提起盛夏,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那火辣辣的“毒日”。可作者在描绘酷暑时节白天的景象时并无一字直接写“毒日”,而是写顿河由过去的“急流”变成了现在的“浅滩”,“干蓬蒿”晒得“都烧起来了”,从侧面充分体现出 “烈日”之“毒”。 (肖 雅 赏析)
  (4)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钱钟书《围城》
  这段景物描写十分优美。第一句交代了人物和观察点,观察顺序从上到下,先写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再写地面上的生物。在写地面上的生物时由近及远,从近处的小虫,写到远处的蛙群、萤火。比喻新颖奇特、不落俗套,生动地表现出夏夜的特征。 (沈诗钥 赏析)
  (5)夏天,是多么快活,多么热闹呀!气候给我们脱去了衬衣、长裤,只穿汗背心和短裤叉,舒臂踢腿,奔跑追逐,别提多轻松了。白天,可以去钓鱼、摸蟹、粘知了,如果你想游泳,那随时可以往河里一跳,在河面上迸水花、打水仗,睁开眼睛扎猛子、捉迷藏……哦,那清凉的河水简直可以使你忘掉世界上的一切。
  夜晚也是迷人的,如果你走出小镇步入田野。天上是皎月明星,地下是蛙鼓一片。你可以在水田里照黄蟮,可以到竹林里逮小鸟;最有趣的,还是扣萤火虫——那是多么美妙的景象啊!朦胧的夜色中,一盏盏绿色的灯,悄没声息地在溪上草间飞来飞去,这盏灯熄了,那盏灯又亮了。放眼望去,闪闪烁烁,飘忽灵动…… ——刘健屏《闪烁的萤火》
  乡村的夏日是属于孩子们的,他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乐趣。白天,清清的小河成了他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多么开心;夜晚,可以数星星,听蛙鼓,捉黄鳝,逮小鸟,扣萤火虫。这样的夏日真是令人向往。(徐 伟赏析)
  
  [名句荟萃](背一背)
  (一)含“夏”字的诗句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杜甫《忸村》)
  10.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写夏景的诗句
  1.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4.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
  5.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
  6.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7.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杜甫《绝句漫兴》)
  8.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9.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
  10. 茅檐三日萧萧雨,又展芭蕉数尺阴。(陆游《夏日杂题》)
  
  [谚语搜集](看一看)
  1. 芒种逢雷美亦然,端阳有雨是丰年 。(指芒种、端阳时的下雨是丰收的预兆)2.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前后十天内,若有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出现红霞,表示将有台风)
  3. 大暑小暑,有米也懒煮。 (天热人懒,连三餐都懒得煮)
  4. 大暑热不透,大水台风到。(大暑不热,气候不正常,会有水灾风灾)
  5. 早西晚东风,晒得海底空 。(夏天从夜里到清晨吹的是西风,午后转成东风,那么天气会继续晴朗,甚至会出现太阳把海水晒干的情形。形容天气非常炎热)
  6.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 。(午前下的雨,时间不会太长)
  
  [实践活动](试一试)
  以“走进夏天”为主题,分小组合作编辑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在班上交流,并评选出最佳报纸和最佳编辑。
  [教师手记]
  一周前,我公布了活动主题,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搜集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自始至终我只是充当他们的参谋,提一些参考性意见。活动在优美的旋律中拉开了序幕,“配乐朗诵”把大家引入到一个优美的意境;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赏析“精彩片断”,有些赏析十分到位;“名句荟萃”让大家领略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谚语搜集”让大家增长了生活小常识。课后,同学们热情依旧高涨,说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希望今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其他文献
儒学在本世纪的衰落和世纪末的复苏,是社会及其文化辩证运动的表现,都有其时代的深刻动因。儒学衰落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帝制宗法社会崩溃,二是西方文化成为主流,三是社会革命运动
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诗出有典,典在桐城:老宰相张文端公(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与吴氏为邻,宅间有隙地,两家人为争一墙,
主体自识(自身意识与自身认识)问题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标志性内涵。近代之前对“自识”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被称作“前史”,这首先是因为“自识”作为理论始于笛卡尔。就前笛卡尔的整个古代哲学而言,“自身”、“自我”以及“自识”并不是一个明见的论题。虽然在那时已经有了“心智”和“灵魂”的概念,但它们与“自然”和“物理”并不处在一种对峙的状态中。因此虽然近代意义上的个体自我意识在笛卡尔之前已呼之欲出,但仍处在没有苏醒的朦胧状态。无论是古代还是后古代的哲学,它们都还行进在朝向主体反思和自身认识的途中
我们将马克思作为一个独特的和革命的现代思想家来讨论他的美学问题。这要求两方面的划界:一方面,马克思的美学如何有别于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特别是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意志唯心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的美学又如何不同于尼采和海德格尔等其他现代西方思想家。通过这种划界,马克思美学将获得自身的规定性。这也将显示出马克思思想的边界,而它正是当代人对其继承和发展的起点。
崇高的精神追求  作家要有独立的精神追求,作家的作品要有自信的精神魅力,赓续不懈的精神力量。心中有火种,才能燃烧成火把!火把长明,天地常新。为了心中的火把,秉持信念,追逐梦想,优秀作品持守鲜亮的精神向度,保有鲜活的精神魅力,因而成为鲜明的时代符号!这当中,作家的责任尤为重要。而这些当中的重要,取决于作家拥有的精神追求。  有精神才有追求,没有精神就没有追求。没有精神的作家也写作品,但没有精神的作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胸怀,有的博大高尚,有的狭小庸俗。博大高尚好比乾坤之广,狭小庸俗好比针尖之窄。审计人因为“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责任担当,成就了审计人与众不同的胸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What stands in the middle of the world?2.When I eat,I live.But when I drink,I die.What am I? 1.What stands in the middle of the world?2.When I eat,I live.But
春末,少了几分寒冷,多了一丝凉爽,少了几处雪堆,多了几片绿林。我喜欢独自一人踱步在这样的绿林,沿着小径来来回回,想留多久就留多久。假期回家,正值春末的日子,又是那水那土
本文从主题、意象和语言三个角度解读了周海亮小说《从死亡开始》,认为小说的主题充满了悖论,重要意象“玉兰树”具有颠覆性,作品语言具有解构性,小说从哲学层面上属于存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