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笔砚耐清闲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ian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在某图书批发市场看到盗版的《实用钢笔书法自学教材》,这本书自1990年9月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以来,发行量已近千万册。没有想到,一本硬笔书法教材近三十年了还有如此的生命力,让一些非法书商看好其利润空间,真不知道是替该书的主编王宝心先生高兴?还是无奈?
   王宝心是诗人,职业书法家,现任北京书画艺术院的院长,但是我和许多人一样,还是喜欢称呼他作王老师。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老师就创办了北京书法艺术学校,以首创的书法教育速成理念,将一大批徘徊于书法大门之外的爱好者引入其中,甚至引领形成了一股书法速成教育的风潮,追随效尤者不乏其人。他所主持开办的书法速成教学,学员达数十万之众,桃李满天下,主持编写并出版有《宝心自书吟咏》、《宝心诗翰》、《实用钢笔书法自学教材》等数十种图书,风靡一时,影响了一代人。
  王老师自幼学书,至今临池不辍。我知道有三位忘年交对他影响最大:大康、刘炳森、李铎,这三老不但都是当今书坛的风云人物,其作品还有一个共同点:守正创新。首先考虑 “人”有“品”、“书”有“法”,“字”给大家看,其次才是艺术个性的张扬。在三老的指导下,王老师的楷书、行书自魏晋书法而入,直面经典,形成严谨秀雅的书风。1992、1993年刘炳森先生两次与王老师赴日本讲学、举办书法展,作品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多家单位收藏,并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做为国礼赠送给各国元首;1995年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被多个中央机关和高校聘为书法顾问和校外辅导员;中国书协原副主席兼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刘艺先生曾这样评价:“宝心老弟是传统书法的代表,他以其自身的言行在维护着他所抱定的目标与追求。……无论楷与行,都透着一股清凛之气,既娟美,又富骨力。每副作品,结字布局都很爽朗,充满文气,与其诗作极为匹配。”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主旨在“诗言志”,书法的主旨则是“写字也,写志也”,诗是内容,书是形式。其文是魂,其书为体。截止到十九世纪,凡以书法闻名者,莫不能诗能文,如王右军、李太白、苏东坡、赵文敏等,均是诗书兼擅,没有听说过哪个书法家只会抄别人的诗,自己却不会作诗文,诗文为书法之基,成为几代人的共识。
  二十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书法家”这一新行业,书坛顿时空前繁荣,一群“著名书法家”,横空出世,数量堪称其最,似乎只要敢拿毛笔闭着眼去写的都可以归在”书法家“序列。不少“书法家”拿着政府的工资,抄着前人的诗词、楹联,游走于艺术市场。能作格律诗词、楹联者少之又少,在这少之又少的作品中,合乎格律者恐有得减半。真能不拿国家俸禄、凭诗词书法手艺开出一片天地的,如凤毛麟角,能得几人?让大家钦佩的是,王老师就是能者之一,他所作的楹联和格律诗词,他的书法作品,无不中规中矩,“诗书合璧,愈发引人入胜”(见刘艺序《宝心自书吟咏》,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不久前,有一位以能诗能书驰骋于艺坛的“书法家”将其新近发表的《玉楼春•庆五一》给我看,我半开玩笑地说:《玉楼春》这个词牌大约是源于五代,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 ,一韵到底。艺术的生命是创新,与时偕行,可以看出您是想创新的,只是“创新”过的作品不妨叫 “玉楼夏”、“玉楼秋”或者“玉楼冬”,大可不必再叫原名了。有一个时期,我写的诗词中常用一些典故,王老师批评我:如果一首诗,需要大家查过《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才能明白,意义何在?他对书法、对人生、传统文化传承的感悟令我感动,大哉斯言!
  我曾听音乐制作人鲍国先生谱曲演唱过两首由王老师作词的歌曲,其一词为:“乱絮飞花落砚池,樽空几次无心知。莫嫌饮者笔难动,酒到狂时自有诗。”其二:“柳影桃风细雨浓,山巅覆雪傲苍穹。倚窗惊叹光阴快,俯首为春仰首冬。”合韵合律,雅俗共赏,至今余音在耳。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以此观当代书坛,观王老师之诗书,令人感慨万千。
  王老师为人幽默,儒雅豁达,和他在一起,或挥毫或吟诗或出行采风,你绝不会感到寂寞,更不会感到拘束,仅仅是“夫子莞尔”的事情王老师肯定不会去做,“众乐乐”才是王老师的理想,也是他的修为。不了解的朋友也许会奇怪,为什么王老师和任何人都有话说,和任何人都能聊到一起啊?答案很简单,一是因为他为人谦恭,他把每个人当作老师、当作朋友,真心相待,在他眼中恃才傲物和仗势欺人差不多。再就是因为他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平易近人,因此和很多人都能找到感兴趣的话题。自去年北京书画艺术院王宝心老师主持为李铎院长庆祝生日的宴会上一别,我大约有一年多没有见到他。没有想到,一本旧书的盗版引发出我许多联想,还记得腊八节时我将一首《食粥有作》用短信发给王宝心老师:“粥衔八宝月初弯,举目清凉举箸闲。非为钵中滋味好,菩提树下水潺潺。”他很快和诗一首回发给我:“粥和八宝便斓斑,浊酒携诗曲水潺。若晓道成其妙理,人随笔砚耐清闲。” 一位真正能“随笔砚耐清闲”者,历史怎么会忘记他呢?
  
  王宝心艺术简历
  王宝心,1955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书画艺术院院长。
  1971年起学习油画。1973年受康殷先生影响学习书法,擅楷书、行书,且擅诗词楹联,有三步成诗之誉。其书风传统、典雅,被誉为当代文人书家。曾题写央视《东方时空》片头、王府井“老北京风情街”牌楼、“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地安门“敕建火神庙道观”。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宋庆龄故居等单位收藏,并作为国礼由对外友协赠送给多国元首。王宝心先生乐善好施,关心社会公益事业,被关工委和中央精神文明办评为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其他文献
“哒哒”的拖拉机声敲碎了村庄的夜晚,零星的一两声鸡鸣单薄地夹杂在机器声中。一到傍晚,扬起满天尘土的羊群不见了,路上飞奔的拖拉机一样可以制造如此效果。牵着老牛回家的场景基本是在回忆的胶片里,五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借助图画以及电视认识那个庞大而善良的动物。或许不久的将来,这里的孩子看见一匹马跑过来,会很大声地喊“骆驼”——这是几年前流传在这个村庄的笑话,用以嘲笑那个从城里来的、没见过世面的、将马认成骆驼的
期刊
2008年12月底,虽然进入了滴水成冰的冬季,牧民克热木·尼亚孜再不用像过去那样砍柴、拉煤烧炕了。而是一家大小坐在燃气取暖的楼房里喝着奶茶,看着电视。克热木·尼亚孜28岁,以前是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牧民,2004年年底,他在乌鲁木齐天苑小区买了新楼房,一家人从牧区来到首府当上了城里人。  住楼房让他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过去砍柴、烧牛粪、烧煤,现在用上了天然气。他算了一笔账:“过去买煤取暖,一个冬
期刊
王彦生原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2009年2月4日因病去世,年仅49岁。2009年11月6日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    我与彦生的第一次见面,是1980年他刚21岁的时候。我儿子书味领他到涉县文化馆见我,说他是西安居姨家的邻居,在县化肥厂上班,爱好读书与写作。因听他是个文学青年,我心里就有了一种喜悦。他比书味大两岁,个子也高些,宽阔的前额,大大的眼睛,浅淡的肤色,一副随份安
期刊
他曾是辅仁大学医预科和北平医科大学的高材生,他曾在抗战的硝烟中学习医学也曾远赴美国深造,他曾被国民党邀请飞赴台湾而且飞机起飞在即,他也曾经……然而当他怀揣一颗爱国之心,放下所有的一切转身回国,从此义无反顾地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站在了一起。  欧洲耳科协会会长鲍特曼教授当年在全法国耳鼻咽喉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这样介绍姜泗长:“这是10亿中国人的耳鼻咽喉科主席”。  1993年,在他“从医55周年暨80寿辰
期刊
见到黄志强,是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的院士办公室内。  当时,他正坐在电脑桌前聚精会神地思考,并未发现有人进入。直到他的秘书王燕生走上前去跟他说话,他才意识到,并起身跟记者打招呼。这是一位儒雅的老人,和蔼的微笑使人如沐春风。他指指电脑,向记者解释,他刚刚正在做一项肝胆外科研究的计算。  从1944年从医开始,黄志强已经在医学的道路上走了近70年。70年,这仿佛是一辈子的时间。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
期刊
201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又称301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付小兵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301医院诞生的第七位院士,当时49岁的年龄也刷新了院里院士的年龄纪录。  闻知喜讯时,付小兵正在实验室里和他的学生们埋头讨论,据说当时他脸上淡淡的欣喜,随即说道“是人生一个新起点”。    在另一战场上行驶军人使命    付小兵上过战场,惨烈的场面他终生难忘。  1986年,中越边境战火
期刊
2006年,王伯庆博士年满52岁。这一年他从美国老当益回国创业,被海归们戏称为“年龄最大的海归创业者”。  王伯庆现在租住在北京的一套50多平米公寓里面,月租三千多。他说北京的房价太贵了,他根本买不起,比他在美国西雅图买的房子贵多了,所以,他决定在北京不买房也不买车。  王伯庆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作者。这本书,2009年版于6月第一次正式出版,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就业蓝皮书,目前已连续发布两年,他
期刊
陈香美的生活节奏好似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除却过渡部分偶然的舒缓,其余时间皆在高亢,激越地行进。人生苦短几十年,她要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发挥最大的生命能量,造福更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人生观,促她一刻不停地努力,去攀科学高峰。  关于陈香美,百度百科上简介如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病专科医院院长。 担任中
期刊
从北京到马兰村,300公里出头,不远,但并不便捷。68岁的邓小岚,每次先从北京乘火车到定州,再从定州乘班车到阜平县,最后再搭从阜平到马兰的班车,一路颠簸奔向大山深处。从2003年起,邓小岚一来就是八年。   这个叫马兰的小山村,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的西部深山区,曾是《晋察冀日报》机关所在地。当年,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曾任该报的主编。1943年底,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村乡亲为掩护报社
期刊
山东省济宁市退休老党员谢立亭身患心脏病,让老伴用三轮车带着他宣传服务16年,行程115200里,相当于四个半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他的事迹感动了齐鲁人民,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红色宣传员”。    1995年7月,谢立亭从济宁市市中区委老干部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辛辛苦苦为党工作了一辈子,此刻的他像一头牛,卸了架,也该休息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退休那天的日记,他这样写道:“我的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