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学物理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re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教学程序;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一、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導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总之,学生只有乐学,才能轻松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设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在让学生扎实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尤其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应用能力;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文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的工具性特点,并以学生为主
期刊
摘 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多年以来,除了获得一些任教经验之外,更多的是感到困惑。据平时与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学生一谈起历史,犹如面对故纸堆、老古董,历史课被认为是“枯燥、没意思的课”。作为一个历史老师,我不禁自问:“为什么历史学科如此不受重视?”。应该承认,历史教学工作面临如此尴尬境地,原因是多样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课堂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如何增强趣味性教学,培養学生的积极性,必然是我们
期刊
摘 要:许多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英语失去了信心及兴趣,没有学习英语的欲望以及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想帮助高中英语学困生恢复学习英语的信心,就应该强化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困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估  高中英语学困生是指,在“心”和“智”机能健康的情况下,由于受到自身或外界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之后,在其心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不能很好的完成英语学习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的教学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单纯的讲解和练习作业为主的模式,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探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高校教师需要根据每学年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来调整教材重点,即使在同一个班级教师也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因材施教。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等数学;多层次  高校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改革的一个重点。而高等数学则是我国高校教育中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随着各学科的交叉发展,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必将日益突出。 然而高等数学
期刊
教师很累学生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对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基本认识  (1)建立广义的生物学知识观知识与技能并重。从知识获得的心理加工过程出发知识被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称语义知识、言语
期刊
我经历过的每一件事,如果比作一滴水,那将组成浩瀚无比的大海;如果比作一棵树,那将组成葱郁茂盛的森林;如果比作一颗星,那将组成流光溢彩的银河。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这许多事中的一件事。  記得这是半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浑身发烫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着急的说“怎么办呀,女儿发烧了。”“让我骑车送你去看病吧。”爸爸对我说道。我想快点好起来,便答应了。  外面正下着小雨,我随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初高中物理的差别,然后就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谈学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差别;适应  新的学年开始了,又一批新生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开始上课之后,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原因就是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和初中学生在两个不同的年龄段,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观察能力、推理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效率,优势互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笔者根据自己教学的经历,谈谈对初中数学小组
期刊
目前的英语教学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社会对英语教学质量不很满意,虽然原因很多,但“教”的过程是主要的。如果在教学中能考虑一些外因,如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嘲讽学生...... 我们不经意的行为有时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片蔚蓝的天。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 。教师的语言犹如蜂蜜、利剑。下面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两个事例。  一、给学生一个台阶  2010年10月我 参加一次优质科评比。上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