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条途径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青少年心理异常、心理不健康是一个重要因素,据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会的抽样调查检测,发现一万名中小学生中,近32%的人心理表现异常;据有关报告称,我国当前青少年心理合格率仅17%,大多数人心理不合格,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遇事急燥,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胆小怕事,畏惧困难,耐挫折能力差;怯懦自卑,气量狭小,嫉妒猜疑,人际交往能力差;任性不合群,遇到特殊情况不知所措,甚至错上加错,容易产生不良后果。因此,作为学校必须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品质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行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有着现时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但目前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是一项“抽象肯定,具体忽略”的工作。面对学生中存在的众多心理问题,笔者结合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谈几点实施途径方面的浅陋之见。
  
  一、提高认识,转变育人观念
  
  对高考、中考引导指挥下的学校、学生来说,升学率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好遮百丑”,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忽略。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知识方面,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离家出走、焦虑、抑郁、自卑、恐惧、逆反心理以及耐挫能力差等心理障碍,甚至犯罪、自杀。面对众多心理问题,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该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学生心理,不断提高认识,以发展的眼光和全面的健康观来看待问题,从习惯的狭小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影响;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转换师生角色,建立育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
  
  二、注重渗透,把握育人方法
  
  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心理教育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等形式,在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各科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着手,采用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开设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点、制定心理测查制度、有效进行自我调适等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密切关注学生在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把知识传授与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如:体育教师通过情景体验、身体练习和比赛竞争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语文教师用教材内容引导、启发学生自信心等;通过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从而达到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其次,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如:读书、唱歌、写作、比赛等。让活动陶冶其心灵。特别是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使其适应集体活动的氛围,有意义地把他们组织到集体的运转机制中,放手让他们去说、去干、去笑、去实践,在活动中得到鼓舞和教育,在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奉献爱心,加强心理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育人育心的指导思想。人人都有被人理解、被人尊重和肯定的心理要求,如果无视学生的需求,否定个性差异,就会使学生失去独立品质,失去学习兴趣,导致种种不健康心理。所以教师应以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的理解、尊重、宽容、自信、信任、不怕困难等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情和爱的教育,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无私奉献的爱心。对学生的爱心体现在善于观察学生内心,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经常性的接近、亲近学生,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和友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敢于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帮助学生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心理素质。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鼓励学生,理解每个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动情,产生奋发上进的动力。一句亲切叮咛胜过严厉的批评,一次真诚的谈话交流胜过数次指责。一个微笑,可以给学生勇气;一次赞许,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爱心”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旋律,开展扎扎实实的育人育心活动。这样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新课标评价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始终是关键。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然后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紧密结合教学,整合课堂教育中的各个要素,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最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
  (作者单位:①733100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②甘肃省古浪县古浪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促使学生分析、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它要求学生在3-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四川中部CAD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说明,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兴趣性自信心 课堂管理    在当前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体系中,CAD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学生必须真正“动”起来。在笔者工作的地方,大部分学生都是因各种原因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要想他们真正“动”起来且
期刊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21年,教了12年的初中语文、9年高中语文。两相对比,总感觉高中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其实高中教师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深入研读教材,多方查找资料,精心设置问题,可情况往往是:教师干“启”,而学生难“发”。 那么,怎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目的、意志、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力量。因此,在高中语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教师应树立的教育观以及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并结合实际对幼儿语言教育实施途径、方法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语言运用提高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社会交往活动中,语言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雄辩的人不仅使自己信心百倍,也会使别人刮目相看。幼儿期正是孩子语言形成的时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孩子的语言运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也有后进生,这是必然存在的现象。原因则是家庭、社会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先天智力、后天努力等因素,一定程度的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转化后进生,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更是每一位教师无法推卸的责任。为此,我想从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粗略见解:    一、全面了解后进生    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
期刊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目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的亲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
期刊
当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开花结果的时候,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我经常在思虑,我们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否适合当今的教育目标?是否适应社会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二点,是否有更加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我想,不管哪种方式的班级管理,有一种理念是不能变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班级的管理,是为了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班主任除了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取状态外
期刊
最近,我看到学生所造的一些“新句子”。例:1、河里的水很活泼。2、我听到了小鱼的悄悄话。3、我想到开花的声音。4、我要给月亮阿姨打电话。我被这些生动活泼、空灵飘逸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感悟是多么真实而天真无邪啊!他们是用恬静的心态来看自己心中的世界。这些富有灵气的诗一样的语言真实地传达出了童心世界的纯真、亲切和自然以及生命的灵性。那飞扬的思绪、强烈的好奇心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清澈!
期刊
中学古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古文阅读水平,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诵读,但诵读却偏偏是我们在追求“课堂效率”“满堂灌”中比较容易轻视的!诵读也是一种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自感古文的讲授是最为费力的,主要表现在教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学起来感到费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应从学生学习古文的心里入手。  在日常学习中,有很多学生认为英语难学,其实古文像是汉语里的英语,更
期刊
语文教学必须通过读来全面把握文意,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走进课文、走进作者。通过多读,可以使学生弄清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欣赏优美的意境,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强化朗读示范,培养朗读能力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引发学生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基础,通过有声有情的朗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