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级还给学生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0078956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开花结果的时候,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我经常在思虑,我们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否适合当今的教育目标?是否适应社会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二点,是否有更加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我想,不管哪种方式的班级管理,有一种理念是不能变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班级的管理,是为了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班主任除了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取状态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从而真真切切地使学生得到发展。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取信于学生
  
  师生关系难以把握,一直是困扰班主任的难题。学生与教师之间好象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学生在沟的那一边,教师在沟的这一边,彼此无法交流与沟通。教师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教师,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教师满意,师生双方都感到很困惑。对于这种现象,我曾经尝试用多种方式来改变,但效果都不太显著,学生的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一次偶然的班会,我找到了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那是一次班会,由于安排的内容不是很多,所以在接近尾声时与学生随意的聊了起来,可恰恰正是我的随意,激发了学生身上的活跃分子,气氛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从此以后,我将原来开班会时的“一言堂”改变成现在的“发布会”,无论是谁都可以在班会中发表个人的见解。与此同时,我还在班级中设立了“班级留言台”,学生可以随时将他们好的建议和意见写下来。根据学生的意见设立了“值日班长制”,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心。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取的,现在学生都愿意把他们的心里话告诉我,学生懂得了他们的教师也是一个可亲的好教师,与此同时,我们的班级也成为全校最优秀的班级!
  
  二、让学生开口说话
  
  我一直在思索:到底什么样的课堂纪律才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呢?是安静的课堂吗?要不要学生开口说话呢?大多数教师可能认为:安静的课堂,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我也曾经这样认为,所以我反复强调,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保持安静的课堂纪律,结果呢?学生是静下来了,可成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蒸蒸日上。相反,学生的目光好象有些迟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少了,争论少了,教室里有了死一般的宁静,学习气氛骤然下降,学生由原来的积极争论变成了现在的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我想,教师不应再采用这种简单地求安静,求没有违反纪律的方法了。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包括给予他们说话的空间,特别是讨论问题,交流心得的空间。在这种思路下,教师要做的,就是更细心地去体会学生声音里的一个“度”,一个讨论问题与聊天话语之间的“度”。教师要记住的是,要引导学生的说话,朝着讨论问题,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探究方面发展。
  在讨论声中,学生想到了给班级进行班容班貌的设计,想到了采访学校领导,想到了双休日回家后的活动安排,想到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若是每个班级里,都有了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发表见解的声音,这声音,一定是学校里最美妙的乐章。
  
  三、掌声响起来
  
  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孩子很自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淡漠。其实现在的孩子还是比较注重情感的,关键看班主任是不是引导得当,在班级内是不是倡导一种人性化教育。
  学生的小手在翻书执笔之余,为什么不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呢?“掌声响起来”是我在班级的一个要求。学生做了好人好事、为班级出谋划策,来一阵掌声;学生参与比赛得了奖、学生集体参加各项活动,来一阵掌声;学生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学生课后主动去搜集资料,来一阵掌声;学生做错了事认识到了错误、学生补交了作业,来一阵掌声。时间一长,孩子们都变得敏锐起来了,当发现了别人的优点长处时能自觉的给予掌声。
  这掌声,是一种奖励,更是一种鼓励。通过掌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是非观。因此,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掌声,不要吝惜和学生一起响起掌声。
  “让掌声响起来”,让这阵掌声在更多的情况下响起,让更多的掌声来感动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去进取,这难道不是班主任追求的一种境界吗?
  在农村学校,一个班级的活力之源,首先来自于班主任。班主任的观念,决定了班级的成长方向,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因此班主任的观念更新,尤为重要。
  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下,班主任若做好了影响学生发展的“非智力性因素”工作,那么班主任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联系的桥梁。
  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指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只要班主任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只要班主任能一如既往地去执行这一理念,那么,我们的班级一定会更美好,学生将来一定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271606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课堂中的感知、朗读、提问、讨论、板书等具体环节也是细节。可以说,研究一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在研究如何艺术地设计教学细节。  如设计“巧作铺垫”的细节: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片断:  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样的诗呢?让我们听听几位成年人对往事的回忆吧。  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
期刊
认真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辅导学生、考试与考查总称为教学六认真。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六认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工作的重点。要做到教学“六认真”,就要切实做好它们之间的衔接和信息反馈,便于及时分析教学各环节中的得与失,为下一步采取补救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也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有效地借鉴。  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学生作业记录本”。“学生作业记录本”是教
期刊
经过三年的苦熬,终于送走了一届初三的学生。所幸的是我所任教班级的思想品德在全县中考中,成绩不俗,名列全县第12名,且是一优一差两个班级。正踌躇满志之际,匆匆之间又迎来了新的一届学生。新学期一看教材全变了,与我熟悉了三年的陕教版《思想品德》大不相同。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不得不静下来认真琢磨,经过多日的学习,以及向新老教师的求教,终有所获。心中释然不少,现将笔者研究所得,综述如下,以期与读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据笔者观察,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如“齐声回答”和“满堂问”等,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列举了丰富的实例,从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引而达思,思而达智,智达高远”的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基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促使学生分析、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它要求学生在3-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四川中部CAD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说明,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兴趣性自信心 课堂管理    在当前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体系中,CAD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学生必须真正“动”起来。在笔者工作的地方,大部分学生都是因各种原因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要想他们真正“动”起来且
期刊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21年,教了12年的初中语文、9年高中语文。两相对比,总感觉高中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其实高中教师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深入研读教材,多方查找资料,精心设置问题,可情况往往是:教师干“启”,而学生难“发”。 那么,怎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目的、意志、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力量。因此,在高中语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教师应树立的教育观以及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并结合实际对幼儿语言教育实施途径、方法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语言运用提高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社会交往活动中,语言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雄辩的人不仅使自己信心百倍,也会使别人刮目相看。幼儿期正是孩子语言形成的时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孩子的语言运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也有后进生,这是必然存在的现象。原因则是家庭、社会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先天智力、后天努力等因素,一定程度的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转化后进生,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更是每一位教师无法推卸的责任。为此,我想从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粗略见解:    一、全面了解后进生    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
期刊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目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的亲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