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課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是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活的开始。文章就提高小学一年级的阅读兴趣以及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出一些探讨,并提出了“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营造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亲子共读,让学生喜欢阅读”等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由于家庭教育背景不同,父母的教育素养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也不同。为了让一年级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课外阅读主题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一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并就培养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做出一些探讨,让学生在书香中流连,在书海中遨游,在阅读中成长。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面对刚刚升上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如果教师早早就给学生规定要读多少书,学生就会丧失读书的兴趣。这时教师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感兴趣的课外书,采取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教师作为学生走进书海的引路人,不但要和学生一起阅读,还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品尝到阅读的快乐。为此,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以听代读,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爱看书,教师首先就要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从开学第一天开始,笔者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前的十分钟,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读故事《小布头奇遇记》。一个星期后,有的学生不乐意了:“老师,再读一页嘛。”“老师,你的书在哪里买的?我也想要一本。”……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认为书是那样的神奇,认为阅读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迫切地希望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学生看到教师讲得有趣,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虽然每天时间有限,但坚持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阅读财富。读故事的目的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于引导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体会成功,提高兴趣
自从笔者讲了《小布头奇遇记》后,班上很多学生都去买了一本《小布头奇遇记》,每天做完功课后就缠着家长一起阅读,他们开始爱上读课外书了。但怎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呢?笔者尝试让他们来当小老师,每天花几分钟给全班同学讲故事。笔者说:“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同学都买了《小布头奇遇记》这本书,有哪位同学愿意把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呢?”结果好几位学生都举起了手。于是,笔者安排他们每人每天讲一小部分故事给同学听。由于要讲故事给其他同学听,学生都很认真地借助刚学的拼音,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内容读给其他学生听,最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也体会到了阅读所带来的成功感,阅读的兴趣更浓了。后来家长跟笔者反映,自从看了这本书后,孩子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吵着去书店买书。看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是让他们保持阅读兴趣的一张良方。
(三)赏识激励,延伸兴趣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要是不经常去提示、检查、激励,学生就会渐渐地淡忘,转移兴趣。怎样才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进步呢?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中,教师要乐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为他们的进步大声喝彩。这样的喝彩比任何一种激励都有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检查阅读成果并评比,颁发“阅读之星”奖,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厚,阅读课外书的量也会逐渐增加,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会慢慢养成,同时班里也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每学年还开展“书香家庭”等荣誉的评比活动,获奖学生的读书故事以及照片都会张贴在学校的布告栏,给全校师生和家长展示。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笔者把班上的读书角设计成一个小书吧,书吧有让学生坐着看书的小垫子,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学生捐献的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以及一些社会人士捐赠的图书。书吧的墙壁上张贴着一些名言,鼓励学生去阅读。在开学的第一天,笔者把班上的学生领到书吧,告诉他们课余时间可以在这里阅读课外书,但要爱护书本。因为有这样的环境,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很爱待在这里看书。有一次,上一年级的体育课,笔者点名时发现少了一个学生,一位学生告诉笔者,该生可能还在书吧看书,结果还真的在书吧找到了他。笔者问他:“你没听到上课铃响吗?”他低下头不敢出声,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看着他可怜巴巴的样子,笔者忍不住笑了。笔者首先表扬他爱读书,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但是同时也要求他注意纪律,合理安排好读书的时间。
受到启发,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家里看完的书本带回来,在班级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自给自足”式的图书角,让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教室的墙壁张贴上一些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让我们的课室里充满浓浓书香。每周一节的阅读课,笔者不仅让学生朗读课内的文章,还鼓励他们把自己课外看到的好文章、好诗读给大家听,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爱上阅读。
三、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如果只是机械地记诵,学生就会很快失去耐心。有趣、多样的方法会让他们对诵读内容始终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将诵读当成一种好玩的游戏,从而乐此不疲。
当学生爱上了阅读,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渗透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采用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方法。例如,当学习一些琅琅上口的课文时,就指导学生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地吟读;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后,笔者跟音乐教师商量,教会学生把古诗词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出来;当读到喜欢的好词好句时,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来等。笔者还建议学生设一个“采蜜集”,包括我看的书(书名、文章名)、我认识的新字、我喜欢的好词好句、我的收获等等。还动员学生美化自己的“采蜜集”,画上几朵小花、几棵小草,也可以画上自己设计的图案,还定期进行评比,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这样不但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还能保持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还通过比赛的形式来促使学生背诵。另外,配合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籍,推荐一些学生喜欢的书籍,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去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完成课外的阅读,从而自觉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四、亲子共读,让学生喜欢阅读
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仅仅在学校完成还不够,阅读兴趣的培养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更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通过发短信、召开家长会等,向家长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还建议家长把睡前十五分钟设为亲子共读的时间,鼓励家长跟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是家长讲孩子听,或是孩子讲家长听,孩子表演诵读一些有趣的童谣、诗歌等等。这样一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孩子更喜欢阅读,让每天的睡前十五分钟成为孩子的期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开卷有益,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陶醉在读书的快乐里。相信只要学生爱上阅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由于家庭教育背景不同,父母的教育素养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也不同。为了让一年级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课外阅读主题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一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并就培养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做出一些探讨,让学生在书香中流连,在书海中遨游,在阅读中成长。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面对刚刚升上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如果教师早早就给学生规定要读多少书,学生就会丧失读书的兴趣。这时教师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感兴趣的课外书,采取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教师作为学生走进书海的引路人,不但要和学生一起阅读,还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品尝到阅读的快乐。为此,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以听代读,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爱看书,教师首先就要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从开学第一天开始,笔者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前的十分钟,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读故事《小布头奇遇记》。一个星期后,有的学生不乐意了:“老师,再读一页嘛。”“老师,你的书在哪里买的?我也想要一本。”……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认为书是那样的神奇,认为阅读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迫切地希望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学生看到教师讲得有趣,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虽然每天时间有限,但坚持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阅读财富。读故事的目的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于引导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体会成功,提高兴趣
自从笔者讲了《小布头奇遇记》后,班上很多学生都去买了一本《小布头奇遇记》,每天做完功课后就缠着家长一起阅读,他们开始爱上读课外书了。但怎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呢?笔者尝试让他们来当小老师,每天花几分钟给全班同学讲故事。笔者说:“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同学都买了《小布头奇遇记》这本书,有哪位同学愿意把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呢?”结果好几位学生都举起了手。于是,笔者安排他们每人每天讲一小部分故事给同学听。由于要讲故事给其他同学听,学生都很认真地借助刚学的拼音,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内容读给其他学生听,最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也体会到了阅读所带来的成功感,阅读的兴趣更浓了。后来家长跟笔者反映,自从看了这本书后,孩子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吵着去书店买书。看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是让他们保持阅读兴趣的一张良方。
(三)赏识激励,延伸兴趣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要是不经常去提示、检查、激励,学生就会渐渐地淡忘,转移兴趣。怎样才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进步呢?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中,教师要乐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为他们的进步大声喝彩。这样的喝彩比任何一种激励都有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检查阅读成果并评比,颁发“阅读之星”奖,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厚,阅读课外书的量也会逐渐增加,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会慢慢养成,同时班里也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每学年还开展“书香家庭”等荣誉的评比活动,获奖学生的读书故事以及照片都会张贴在学校的布告栏,给全校师生和家长展示。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笔者把班上的读书角设计成一个小书吧,书吧有让学生坐着看书的小垫子,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学生捐献的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以及一些社会人士捐赠的图书。书吧的墙壁上张贴着一些名言,鼓励学生去阅读。在开学的第一天,笔者把班上的学生领到书吧,告诉他们课余时间可以在这里阅读课外书,但要爱护书本。因为有这样的环境,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很爱待在这里看书。有一次,上一年级的体育课,笔者点名时发现少了一个学生,一位学生告诉笔者,该生可能还在书吧看书,结果还真的在书吧找到了他。笔者问他:“你没听到上课铃响吗?”他低下头不敢出声,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看着他可怜巴巴的样子,笔者忍不住笑了。笔者首先表扬他爱读书,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但是同时也要求他注意纪律,合理安排好读书的时间。
受到启发,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家里看完的书本带回来,在班级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自给自足”式的图书角,让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教室的墙壁张贴上一些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让我们的课室里充满浓浓书香。每周一节的阅读课,笔者不仅让学生朗读课内的文章,还鼓励他们把自己课外看到的好文章、好诗读给大家听,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爱上阅读。
三、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如果只是机械地记诵,学生就会很快失去耐心。有趣、多样的方法会让他们对诵读内容始终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将诵读当成一种好玩的游戏,从而乐此不疲。
当学生爱上了阅读,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渗透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采用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方法。例如,当学习一些琅琅上口的课文时,就指导学生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地吟读;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后,笔者跟音乐教师商量,教会学生把古诗词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出来;当读到喜欢的好词好句时,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来等。笔者还建议学生设一个“采蜜集”,包括我看的书(书名、文章名)、我认识的新字、我喜欢的好词好句、我的收获等等。还动员学生美化自己的“采蜜集”,画上几朵小花、几棵小草,也可以画上自己设计的图案,还定期进行评比,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这样不但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还能保持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还通过比赛的形式来促使学生背诵。另外,配合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籍,推荐一些学生喜欢的书籍,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去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完成课外的阅读,从而自觉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四、亲子共读,让学生喜欢阅读
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仅仅在学校完成还不够,阅读兴趣的培养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更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通过发短信、召开家长会等,向家长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还建议家长把睡前十五分钟设为亲子共读的时间,鼓励家长跟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是家长讲孩子听,或是孩子讲家长听,孩子表演诵读一些有趣的童谣、诗歌等等。这样一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孩子更喜欢阅读,让每天的睡前十五分钟成为孩子的期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开卷有益,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陶醉在读书的快乐里。相信只要学生爱上阅读,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