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毁掉煤矿的“季度利润”
是谁导致了短期行为?
哲理的故事:
对于煤矿而言,“矿井寿命”的计算至关重要,这是对煤炭耗尽日期的估计。在矿井担任职务的地质学家戴维,却碰到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季度利润”。
1980年代,森特勒利亚煤矿曾经是美国第五大矿井,它拥有10个煤层,但是真正开采的只有3个,另外7个宝贵的煤层却被白白浪费。它们被当做“覆盖层”,矿工们将它们挖出来又扔回矿井,宝贵的煤炭就这样被混合在灰尘、淤泥和岩石之中。
戴维不明白为什么煤炭工作要这样做,谁知财务总监告诉他:“我们只开采最好的三个煤层,这样就能多赚一个百分点。”戴维十分诧异,他反驳道:“但这样只能盈利40年;相比之下,假如我们开采10个煤层,虽然少赚一点,却能够盈利140年啊!”谁知财务总监高傲地一笑,答道:“我们只想把这个季度的利润做到最大化。”听到这样的解释,戴维只能无奈苦笑一下。
而正是这样的管理决策,导致了这家矿井最终在2007年由于边坡失稳而提早关闭,所有的矿工都被遣散,公司的利润也大大低于预期值。更讽刺的是,当初为了利用煤矿产能,当地在煤矿半英里处修建了一处1400兆瓦的火力发电厂,如今,他们只能千里迢迢从怀俄明州运输煤炭来启动发电厂了。(约翰·格拉夫 戴维·巴特克)
故事的哲理:
没有人应该忽视眼前的利益,但一味追求短期利益,一定会透支未来。但问题不在于短视,而在于是谁在“制造”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的机制?有什么机制,就有什么行为。
真的是5个铃铛?
学会给别人一个下嘴的机会
哲理的故事:
有家客栈叫“银星”。店老板竭尽全力把客栈布置得很温馨,价格也很公道,服务也不错,可就是门可罗雀,入不敷出。绝望之下,老板只好去请教一个当地的智者。
智者说:“太简单了,你可以改改店名。就叫5个铃铛,然后在门口挂上6个铃铛。”“6个铃铛,会有效果吗?”老板感到很狐疑,智者却但笑不语。无奈之下,老板决定还是试试这个看似有点荒谬的做法。
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每个经过客栈的旅行者都会走进店里,指出这个显而易见的错误,而有趣的是,他们都以为别人还没发现。不过一旦他们走进客栈,便会被里面的设施和服务所吸引,就会留下了歇息一晚,这样就给店主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好运。(安东尼·德·梅勒)
故事的哲理:
给别人一个帮助自己的机会,能成就自己更大的梦想。合理示弱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因为世上再没有比纠正别人的错误更让人高兴的了。
种地成佛
为了事物本身之乐,而不是回报
哲理的故事:
有位出家人聪明智慧,在庙里学习多年,却一直没有开悟。终于有一天,他问自己的师父:“我为何不能成佛?”高僧答:“你太聪明了。”他又问:“如何才能变笨些?”师父说:“种地去。”听了师父的教导,这位出家人就真的到庙旁种地去了。
最初,他不懂干农活,收成很差。但由于人很聪明,也很好学,三年后,终于把农活干得有模有样。到了秋天,庙旁的田地里已经是一派丰收的光景。他很得意地问师父,自己种得如何,谁知高僧皱皱眉头,说种得太好,但好过了,让他再种三年。
这位出家人听完师父的话,很不解,也有些生气,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种地种得太好也不对。但由于是师父的指令,他也只能继续种下去。不过这之后,他不再过度追求收获,只是随着季节播种,雨后锄草,秋天收获,冬天休养,春夏再耕种。虽然不如往日那般费力劳神,可田地却也一样景光丰饶,天堂色相。就这样又过了三年,到了秋天,高僧再次来到田地,见到该收的庄稼因未收而已经低垂,却看不到徒弟的身影,一路找到庙内,发现小和尚正在斗蛐蛐,看见了师父不惊不喜,只是欠了欠身子,然后继续坐下斗蛐蛐。
师父问:“你知庄稼该收了吗?”小和尚说:“哦,忘了。”师父问:“学会种地了吧?”和尚不假思索:“又不会了。”师父问:“蛐蛐斗得可好?”小和尚如实说道:“正在学哪。”师父一笑:“你开悟了,可以走了。”小和尚走后,诵经播教,后来成为一代高僧。(阎连科)
故事的哲理:
不仅仅是为了炫耀,也绝不会为了获得一时的快乐,不那么刻意,更不要太多的功利心,随缘随心,只问耕种,用最纯粹的心,才能获得最美的收获。
里根摘下的玫瑰
只有“爱”,能创造人生奇迹
哲理的故事:
自从1994年被诊断患有阿兹海默症,美国前总统里根就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因为患有这种病会使得行动和语言能力都大受影响,犯起糊涂来真的会六亲不认。加之以前里根的身体就不好,外界对其健康状况都不乐观。但其夫人南希却一直没有因此放弃,她总是十分耐心地陪伴在丈夫的身边,细心呵护这个早已不知道她是谁的伴侣。
随着时间的推移,里根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转。有一天,里根在保镖的陪伴下出去散步。当走到一幢由篱栅围起来的别墅前时,里根突然停住了脚步,试图推开别墅大门。那位保镖以为里根又犯糊涂了,轻轻地将他的手从大门上拿开,并对他说:“总统先生,这不是我们的院子,我们该回家了。”里根知道这不是他的家,他吃力地回答说:“哦,我……我只是想为我的爱人摘一朵玫瑰。”回去后,当保镖告诉南希这件事,她非常激动地说:“此生足矣。”在里根患有重病的10年里,南希一直坚守在他身边。2004年,里根撒手人寰,他以94岁的高龄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前总统。媒体纷纷表示,这与他们伉俪情深以及南希的细心照顾密切相关。
故事的哲理: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追捧和沉迷于各式奇迹的阶段。但一切基于功利心的奇迹,总是迅速亮丽又迅速幻灭,化作尘埃而徒然。当我们的心沉静下来,终会发现:能够创造人生奇迹的,唯有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爱!爱,未必辉煌,但是永恒!
点评编辑:邓纯雅
是谁导致了短期行为?
哲理的故事:
对于煤矿而言,“矿井寿命”的计算至关重要,这是对煤炭耗尽日期的估计。在矿井担任职务的地质学家戴维,却碰到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季度利润”。
1980年代,森特勒利亚煤矿曾经是美国第五大矿井,它拥有10个煤层,但是真正开采的只有3个,另外7个宝贵的煤层却被白白浪费。它们被当做“覆盖层”,矿工们将它们挖出来又扔回矿井,宝贵的煤炭就这样被混合在灰尘、淤泥和岩石之中。
戴维不明白为什么煤炭工作要这样做,谁知财务总监告诉他:“我们只开采最好的三个煤层,这样就能多赚一个百分点。”戴维十分诧异,他反驳道:“但这样只能盈利40年;相比之下,假如我们开采10个煤层,虽然少赚一点,却能够盈利140年啊!”谁知财务总监高傲地一笑,答道:“我们只想把这个季度的利润做到最大化。”听到这样的解释,戴维只能无奈苦笑一下。
而正是这样的管理决策,导致了这家矿井最终在2007年由于边坡失稳而提早关闭,所有的矿工都被遣散,公司的利润也大大低于预期值。更讽刺的是,当初为了利用煤矿产能,当地在煤矿半英里处修建了一处1400兆瓦的火力发电厂,如今,他们只能千里迢迢从怀俄明州运输煤炭来启动发电厂了。(约翰·格拉夫 戴维·巴特克)
故事的哲理:
没有人应该忽视眼前的利益,但一味追求短期利益,一定会透支未来。但问题不在于短视,而在于是谁在“制造”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的机制?有什么机制,就有什么行为。
真的是5个铃铛?
学会给别人一个下嘴的机会
哲理的故事:
有家客栈叫“银星”。店老板竭尽全力把客栈布置得很温馨,价格也很公道,服务也不错,可就是门可罗雀,入不敷出。绝望之下,老板只好去请教一个当地的智者。
智者说:“太简单了,你可以改改店名。就叫5个铃铛,然后在门口挂上6个铃铛。”“6个铃铛,会有效果吗?”老板感到很狐疑,智者却但笑不语。无奈之下,老板决定还是试试这个看似有点荒谬的做法。
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每个经过客栈的旅行者都会走进店里,指出这个显而易见的错误,而有趣的是,他们都以为别人还没发现。不过一旦他们走进客栈,便会被里面的设施和服务所吸引,就会留下了歇息一晚,这样就给店主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好运。(安东尼·德·梅勒)
故事的哲理:
给别人一个帮助自己的机会,能成就自己更大的梦想。合理示弱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因为世上再没有比纠正别人的错误更让人高兴的了。
种地成佛
为了事物本身之乐,而不是回报
哲理的故事:
有位出家人聪明智慧,在庙里学习多年,却一直没有开悟。终于有一天,他问自己的师父:“我为何不能成佛?”高僧答:“你太聪明了。”他又问:“如何才能变笨些?”师父说:“种地去。”听了师父的教导,这位出家人就真的到庙旁种地去了。
最初,他不懂干农活,收成很差。但由于人很聪明,也很好学,三年后,终于把农活干得有模有样。到了秋天,庙旁的田地里已经是一派丰收的光景。他很得意地问师父,自己种得如何,谁知高僧皱皱眉头,说种得太好,但好过了,让他再种三年。
这位出家人听完师父的话,很不解,也有些生气,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种地种得太好也不对。但由于是师父的指令,他也只能继续种下去。不过这之后,他不再过度追求收获,只是随着季节播种,雨后锄草,秋天收获,冬天休养,春夏再耕种。虽然不如往日那般费力劳神,可田地却也一样景光丰饶,天堂色相。就这样又过了三年,到了秋天,高僧再次来到田地,见到该收的庄稼因未收而已经低垂,却看不到徒弟的身影,一路找到庙内,发现小和尚正在斗蛐蛐,看见了师父不惊不喜,只是欠了欠身子,然后继续坐下斗蛐蛐。
师父问:“你知庄稼该收了吗?”小和尚说:“哦,忘了。”师父问:“学会种地了吧?”和尚不假思索:“又不会了。”师父问:“蛐蛐斗得可好?”小和尚如实说道:“正在学哪。”师父一笑:“你开悟了,可以走了。”小和尚走后,诵经播教,后来成为一代高僧。(阎连科)
故事的哲理:
不仅仅是为了炫耀,也绝不会为了获得一时的快乐,不那么刻意,更不要太多的功利心,随缘随心,只问耕种,用最纯粹的心,才能获得最美的收获。
里根摘下的玫瑰
只有“爱”,能创造人生奇迹
哲理的故事:
自从1994年被诊断患有阿兹海默症,美国前总统里根就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因为患有这种病会使得行动和语言能力都大受影响,犯起糊涂来真的会六亲不认。加之以前里根的身体就不好,外界对其健康状况都不乐观。但其夫人南希却一直没有因此放弃,她总是十分耐心地陪伴在丈夫的身边,细心呵护这个早已不知道她是谁的伴侣。
随着时间的推移,里根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转。有一天,里根在保镖的陪伴下出去散步。当走到一幢由篱栅围起来的别墅前时,里根突然停住了脚步,试图推开别墅大门。那位保镖以为里根又犯糊涂了,轻轻地将他的手从大门上拿开,并对他说:“总统先生,这不是我们的院子,我们该回家了。”里根知道这不是他的家,他吃力地回答说:“哦,我……我只是想为我的爱人摘一朵玫瑰。”回去后,当保镖告诉南希这件事,她非常激动地说:“此生足矣。”在里根患有重病的10年里,南希一直坚守在他身边。2004年,里根撒手人寰,他以94岁的高龄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前总统。媒体纷纷表示,这与他们伉俪情深以及南希的细心照顾密切相关。
故事的哲理: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追捧和沉迷于各式奇迹的阶段。但一切基于功利心的奇迹,总是迅速亮丽又迅速幻灭,化作尘埃而徒然。当我们的心沉静下来,终会发现:能够创造人生奇迹的,唯有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爱!爱,未必辉煌,但是永恒!
点评编辑:邓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