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山中不识真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传至今的八极拳已经形成几支不同风格的流派。但是,不管哪种流派,在最重要的“六大开”问题上,都认为“六大开极其艺”,也就是说,“六大开”囊括了八极拳基本功与搏击术的精华,是八极门的“极品”。因此,前辈们携艺自珍,轻易不露六大开,即使是入门弟子,也难以得到全部真传,甚至终生看不到“六大开”的拳理和演练,引为憾事。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此种状况已有所改变。最近这几年,武术刊物上出现了介绍“六大开”的文章,大家都对八极拳的核心问题给予关注并进行探讨,试图撩起“六大开”的神秘面纱。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在八极门众多弟子中,真正明白“六大开”的人并不多,能够全部掌握拳理和技艺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对于“六大开”,八极门人普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笔者习练八极拳多年,自忖有明师的传授和深切的体悟等有利条件,对“六大开”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才敢于“现身说法”,欲使“六大开”秘传大白于天下,供同好者研习指正。
  根据八极拳老谱的记载,“六大开”非常简明,只有字诀(顶、抱、单、提、挎、缠)和歌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打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后传)。
  在“六大开”的演练中,一般只能看到六个大势(拦捶、搦掌、虎扑、贴山掌、缠丝崩、猛虎硬爬山)和一趟六大开拳。据此,有的人就以为“六大开”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不过是极普通的几个文字和拳架罢了,称不上八极门的精华。“一叶障木林不见,百川灌河笑大方”,“六大开”并不是想象得那样简单。中国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各个拳种都有高级功法绝技,它们对外对内都有不同程度的严密封锁。即使迫不得已公之于世,也往往是三言两语带过。没有明师的口传身授,门徒和大众只能一知半解,难以领悟要旨。八极拳毫不例外,“六大开”就是这种情况。
  “六大开”可以分作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文字传”和“口头传”两个内容。文字传就是前面提到的字诀和歌诀,本门弟子背得滚瓜烂熟,武林人士也耳熟能详。屈指可数的四十八个字能称之为理论吗?能!古人云“大道至简”,禅宗“不立文字”,五行学说的核心是“金木水火土”,《易经》的内容是六十四卦,有谁能说它们没有或不是理论呢?“真传一个字,假传万卷书”,自古以来,拳法丰富多彩,招术变化万千,生花妙笔也写不尽其中的奥妙。大师们只能字斟句酌,用最精要的语言概括高超的技艺,再通过现身说法,指点迷津。因此,只有得到耳提面命的弟子,才能通晓本门学说。“六大开”的字诀和歌诀也有详细的理论分析,只是它没有表达在笔墨上,而是发挥于拳师临场指教的语言中,这就是六大开的“口头传”。“口头传”也可以看作是对“文字传”的诠释。因为口语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所以口头传的“六大开”理论是否准确、系统及完整,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传承的内容是否纯正;第二,拳师的素质是否全面;第三,弟子的领悟是否到位。笔者自视基本具备了以上三点,斗胆把“口头传”的“六大开”简要整理如下。
  


  “六大开”是利用人体八大部位(头、肩、肘、手、胯、膝、足、臀)发力击打对方的高超技艺。
  


  1.顶:施用的部位与攻打的目标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用整劲向前冲撞而出,这就是“顶”。例如,“双羊顶”是用头撞,“两仪顶”是用肘法,“卧立炮”是用拳打,“吃根”是用膝磕。
  2.抱:肢体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力量和打法都是“抱”。例如,“砸抱”是用拳头或前臂,“云抱”是用肘和手,“圈抱”是用双掌。
  3.单:凡以单手成势,借助拧转伸挺等身法和手法,向不同方位发出劈、抽、挂、挑等劲力和动作击打对方,都可以算作“单”。例如,“劈山掌”是用掌下砍,“上翻捶”是用拳反砸,“横单手”是用臂横扫。
  4.提:它是指用手、膝、足等部位自下而上地猛然击打对方。例如,“冲天提”是拳与膝合用,同时向上击打;“挑提”是掌向上托打再加上脚搓踢;“掸手提”是双掌向下反抽与足尖向上弹踢相结合。
  5.挎:拧腰坐胯,突发转体,运用手、臂、肩、腿等部位,向外或向内发出靠、挤、崩、撞的劲力和动作,击打或摔倒对方。例如,“翻挎”是用肩挤、胯靠、腿绊、臂拨的合力使对方仰面翻倒;“折缰挎”是把拳与肘结合起来击打对方;“挂塔”是用手的推拉配合腿的外挂,打出合力,使对方倒地,这也属于“挎”。
  6.缠:以腰为轴,通过手、臂、肘、腿等部位,向上 (下)往外(内)施转缠绕,运用刁、扣、捋、锁等劲力和手法击打对方都属于“缠”。例如,“拥身缠”是借助转腰旋臂的动作“以圆破直”,化解对方的攻击,再顺势推撞或崩打对方;“小缠”是用双掌化解对方的抓捋刁扣,同时拧转切压,损伤对方的腕部;“抱肩缠”是以手按臂缠解脱并反击对方的抓肩。
  踢、打、摔、拿是中国武术特有的四种击法,各门各派的技击内容一般都出不了“四击”的范畴。“六大开”也如此。“顶、抱、单”侧重于打;“提”主要是腿法;“挎”的作用主要是摔;“缠”不仅是拿,它还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
  通过上面简要地解说,我们不难看出,“六大开”是八极拳技艺的高度概括,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先师们舍弃八极拳架式和技法的表象,提取本质的东西,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的属性,进行归纳提炼,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符合中国武术的发展规律。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六大开”是八极门的基本理论,八极拳全部套路和技法都是“六大开”字诀的组合与演练。我们以点代面,用“六大开”的含义和标准分析八极拳全部动作的属性,可以做出如下的判定:
  1.卧立炮(顶),2.两仪顶(顶),3.狮子张口(抱), 4.十字拳(缠),5.献胯(挎),6扑面掌(单),7.闭裆式 (抱),8.六合手(单),9.两仪顶(顶),10.霸王举鼎 (缠),11.双肋肘(顶),12.揣裆式(抱),13.架提(提), 14.扑按掌(单),15.挖眉式(单),16.搓提(提),17.分肋顶(顶),18.钩手提(提),19.砸肘(抱),20.跪膝 (抱),21.拥肘(抱),22.上翻捶(单),23.抽顶(顶), 24.右小缠(缠),25.撩阴掌(单),26.左小缠(缠),27.托枪式(提),28.穿袖提(提),29.通背式(单),30.挂塔(挎),31.单仪顶(顶),32.硒抱(抱),33.贯耳捶 (单),34.拥裆胯(单)。
  


  经典的拳论与核心的秘诀大多言简意赅,内容精深,因为那是创作者的心血结晶和“镇山之宝”,对外人要严守机密,惟恐传出后削弱本门的威力;对弟子要“择徒而授”,以防被歹徒利用,危害社会。这就是八极门人普遍难解“六大开”,甚至分不清它是理论还是拳架的根本原因。
  “六大开”不仅有理论,它还有实践,也就是有具体的拳式、套路、劲法和手法等重要内容。这些年来,八极拳推广得比较好,品位较高的六开大势和六大开拳人们已经不觉新鲜。笔者现把大家罕见的六个单趟子的动作名称公布如下:
  第一趟“顶”:挑提,两仪顶、折缰顶、滚靠顶、分肋顶、捋手搓脚、抱头顶、抽顶、挑扑顶、双羊顶、双砸肘、双摇顶、卧立炮。
  第二趟“抱”:云抱、拐抱、截抱、拥肘抱、崩肘抱、吊肘、双耙手、闭裆抱、上翻挎、穿袖抱、抱提、劈提抱、圈抱、膛提。
  第三趟“单”:刺手单、挑手单、翻手掸、撑捶、劈山掌、朝阳掌、撩阴掌、钩手掌、三单手、翻挎打、上翻捶、抽顶、横单手、顶阳针。
  第四趟“提”:贯耳提、捋手提膝、挑提、跟提、撑捶、穿袖提、挑肘提、掸手提、钩手提、盘肘、翻手提、抛扇提、盘肘提、吊肘提、砸抱提。
  第五趟“挎”:滚靠顶、翻挎、圈挎、拦马挎、冲天提、挎打捶、撩提挎、挑提挎、圈挎、挑手单、折缰挎、扑按掌、挂塔。
  第六趟“缠”:缠肘、贴身缠、扑身缠、抱头顶、双背缠、砸抱捶、拥身缠、托枪提、缠臂、缠腕、抱肩缠、捆手缠、迎面掌、回张口。
  “六大开”单趟子可以看作“六大开”理论的形象化身,它又是八极门重要技法的荟萃。“六大开”单趟子既可以按照套路演练,也可以拆开单打,还可以巧妙地组合起来应用于实战。为了使弟子领悟“六大开”的灵活性,先师们还创编了“六开合演”,全部动作名称如下:
  1.挑提,2.钩手单,3.云手缠,4.迎面掌,5.拦手提,6.三单手,7.下翻捶,8.吊肘,9.抛扇掌,10.捋手搓脚,11.顶阳针,12.翻手掸,13.盘肘顶,14.双挑肘,15.掸手提,16.贯耳提,17.穿挎顶,18.拦挎,19.翻挎,20.拦手提,21.盘肘提,22.翻手掸,23.穿袖顶,24.架提,25.灭子腿,26.挂耳顶,27.托手单,28。钩手单,29.捋手提膝,30.冲天炮, 31.双背顶,32.反抱提,33.回张口,34.挑提,35.拦马挎,36.挂肘捶,37.抱头顶,38,抽顶,39.抛扇掌,40.拥裆挎。
  技击是八极拳的“脊梁”和“灵魂”,实战是六大开的最终目标。为了使爱徒的搏击水平更高,为了使“六大开”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八极宗师还传出“缠靠”、“六手翻”、“六开撷英”等高超的单打和对接秘技。它们都是“六大开”中的精品,世人难得一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六人开”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二者互为表里,构成知行合一的辩证统一体。这就好比鸟生双翼,车有两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八极拳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都是“六大开”的归纳和演绎。“六大开”是八极门当之无愧的基本理论和技艺精华。只有在六大开的正确指引下寻幽探奇,八极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才能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文献
吴式北派太极快拳,又称吴式太极快架子,也称用架。该拳可文拳一。慢架行拳讲究缓慢虚静,轻灵圆活,松静自然,精神内敛,以蓄养丹田内气,以松柔著称;而快架则体用结合,快慢相兼,讲究『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气培养丹田爆炸』之功。  吴式快拳发劲以腰为王宰,劲由脊发,要求小腹松沉,气机自然入骨。发劲主要以内动为主,不露形迹,不蓄劲,而是在运动之中突然发劲。拳快似离弦之箭,势不可挡,无坚不摧,要求放长击远,
期刊
2004年1月15日至16日,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佳木斯大学承办的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在佳木斯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12所高校的 111名运动员经过激烈的较量,共决出15个项目的金牌。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陈全福、哈尔滨医科大学李思分别获得男子甲组、女子甲组(业余组)全能冠军,哈尔滨师范大学葛彤、哈尔滨体育学院李姗姗分别获得男子乙组、女子乙组 (专业组)冠军。团体比赛的总冠军被哈
期刊
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骛远,辄以练气凝神,毋须拘拘于形式。这种理论固极高深,但它不切合于初学者。因为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姿势之外,是无其他致力之途。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动,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其姿势纯正者,呼吸即调;其形态乖谬者,则呼吸已如其形态而形成散乱。余闻之先贤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和,形偏则气亦偏。又云增其华者减其骨,饰其外者丧其中。此言让初学者
期刊
素有“松柔艺术大师”美誊的杨禹廷大师,其松功达到了自然空无之境界。他坐在那里跟别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你只要想到他是大极拳大师,精神与老人家结合上,即刻你的精神世界便会起变化,你会发现坐着的不是一位老人,而似衣服架上挂着的一件空空的衣服,你想过去摸摸这件“衣服”,突然会脚下出了轴,站立耒稳,飘浮起来。他老人家用老式八仙桌(比当代桌要高一些),将左手放在桌面,手背朝上,让我按。我轻轻摸上手背,感覺胸口一
期刊
工培生老师在一次讲手时,讲到“海底针”的用法并引出杨露禅前辈的一段故事。话说当年杨露禅从陈家沟学成返乡,不知何故与人结了“渠子”,便只身来京城,在海淀兰旗营张姓(小府酱张家)人家教私塾。一次,在院门口闲坐,被乡里仇家的后生赶采寻衅。对方做“请安”状以“指裆捶”手法偷袭——说时迟,那时快,杨露禅躬腰使了一记“海底针”,将对方挑出丈外,打到街对面的八字影壁上,这个人一拱手就走了。此功夫只是无意间的一露
期刊
李氏形意太极拳已在武术圈传播了近二十载,“东北神力王”李春苓的大名越来越响。春苓先生海内外的弟子以各种方式请求先生著书立说,将此门功法传世。  李春苓先生今年已75岁高龄,他将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武术,以做学问的态度,认真研究内家拳术中的拳理拳法,使其成为人人都可成就的学问。李氏形意太极拳就是这样的一门武学,几十年来,获益者不计其数,他的弟子中有多人在短短几年里参加国内外诸多武术大赛,均摘金夺银,
期刊
十窜(又名“四窜”,初打四趟。后打十趟,故名“十窜”)为河南派心意拳经典套路之一,结构严谨,套路明快,古朴大方,动静分明,形神合一。该拳分正步与跳步两种练法,要求来回打十趟,练后面不改色,气不长出,方算成功,是增长功力的好套路。    一、起势抱元   身体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左拳、右掌同时抬起拱手,右掌抱左拳,离胸一尺许(图1)。    二、剁捶    1.起式:右脚上提,右掌变拳,双手在怀内
期刊
梦,这个字多少带有浪漫色彩,“梦之队”更会让人联想到粉色调以及鲜花、啤酒和一切与享受有关的东西。当然,某些东西有时会出现在队员们的生活中,可是每日与他们相伴更多的,却是枯燥乏味的动作重复和超负荷的身体消耗。散打运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要时刻面对流血和伤残。“梦之队”绝非由幻想构造,而是用汗水和超常的付出铸就。  经过22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山东散打队所在地——济南。济南因汉初没济南郡而
期刊
一、左降龙    由预备式,身体左转90度,左足进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由左腰部向前击出,左臂微屈;右手握拳,拳心向上,收于右腰间。目视左拳上方(图1)。    二、右降龙    接前式,左拳在左前方向右划弧,移向左下方。此时身体重心后移,左足向后移半步,成左虚步;右足向前进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握拳由右腰间向前上方击出,右臂微屈。目视右拳上方(图2)。    三、左阴捶    接前式,右足向
期刊
“大巧若拙”一语出自《老子》,原意是说最灵巧的看来却好像十分笨拙。武术家们常借用这句话用来说明真正高明的招式并不一定繁富华丽,而是看来比较简单笨拙。截拳道寸拳朴实的功法训练及简捷实用的技法特点,是大巧若拙思想的最佳体现。但是,初学者练习寸拳,还须博采众长,刻苦训练,切不可被成法所拘泥,须知“截拳道面对的是实际,而非徒然的形式”。  寸拳:即在短距离内,以前手或后手直拳骤然爆发出强大的寸劲,亦称寸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