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研组合力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贵州省印江民族中学教研组合力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其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学校领导要抓教师思想工作,又要抓基本功,统一认识,消除懈怠心态。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此无论是教研组长,还是教研组的组员,都应该主动、深入地进行教研活动,以改变“实际工作中教研组活动‘教’得多而‘研’少,教研活动浮于表面化”的现状。打造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创设互助合作的教研平台。考核评价和提高待遇是重要手段。
  【关键词】印江民族中学;教研组;合力;对策
  
  1 调查问卷分析
  贵州印江民族中学,作为中学设置,始创于1940年,此前历经明清书院讲学(龙津书院、近奎书院和依仁书院)及民国新学教育阶段。2007年步入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
  学校占地面积85266平方米,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00余人,教职工212人,专(兼)任教师198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教师163人,其中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46人,特级教师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贵州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训对象1人,贵州省中小学名师培训对象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地级骨干教师17人,县级教学能手4人,是一支具有教学经验丰富、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学校有八个教研组。
  教研组作为教师队伍的学科分支,具有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与教师之间,在学科的教学、科研水平与质量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滞后局面,主要表现在:
  教研组成员思想跟不上形势。上上下下都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针对个体或者面向全员提出了严格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并加以认真督察,但偏偏忽视教研组这个中间环节,对梯队建设、运作机制、评估系统等研究不多,规章不健全、责任不分明,不少教研组形同虚设,活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因此工作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1.1 教研组工作中事务性多而研究性少
  教研组活动往往只停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如布置常规工作、安排活动内容、传达会议精神、进行试题命制等等,而缺乏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其实教研工作实在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教研组的生命力和综合实力。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而研究并不是自己的职责,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学论为基础,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深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时,可能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1.2 教研组工作中活动性多而主题性少
  在现实中一些教研组工作看似井井有条、轰轰烈烈,其实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往往是“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主题不具体”,从而出现了活动过后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获的状况,这种活动当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其实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尤其是新课程呈现的是不确定的、动态的课堂,理念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这种变化必然带来的是教师角色、教学方式、辅教手段、课堂评价等方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触动是深层次的,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课堂原有的确定性消失了,许多教师面对开放的课堂、丰富的教学资源会显得不适应,可能还会手足无措;也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突然变得不会上课了;还有些教师还会觉得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的束缚,穿新鞋走老路,甚至一些教师还可能采取抵制的消极态度,出现了“不想改、不愿改和不敢改”和“新课程呈现的不确定性、动态性课堂”的形势。
  1.3 教研组工作中分散性多而合作性少
  由于重视和引导不够,再加上所谓文人相轻,一时不能形成密切、和谐的人际氛围,存在小农经济狭隘自私习性,热衷于单干式的个人奋斗,更有甚者把精力花在无谓的人际纠缠中不可自拔,有悖于现代集团军作战理念,致使教研活动有些敷衍了事。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每一位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位教师,上课的不同班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个体性的,加上不同教师的性格、脾气、年龄、经验和经历各不相同,不同的处世原则和教学思想,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智能特点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师教学的板书设计合理、优美俊秀,有的教师根据教材要求画图栩栩如生,有的教师风趣幽默、旁征博引、妙语联珠,有的教师思维严谨、思路广阔,正因为如此,如何使教研组成为一个团结合作、步调一致的集体;如何使教研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如何加强组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现实中,组员之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分散性单兵作战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教师之间合作交流、集体备课的立体性的协同作战比较少见,即使有集体备课,也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还存在互相留一手的状况,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着教师之间的真诚合作与交流,当然也就制约着各位教师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和教研组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掘,这对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1.4 教研组工作中褒扬性多而纠正性少
  在实际的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着“只讲好话,不讲缺点”即“褒扬性多而纠正性少”的现象,特别是在评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长时间沉默的现象,即使有些能够主动发言,也是环顾左右而言它,评课不痛不痒、泛泛而谈,或只说优点、或只说普遍性(如,教态、板书、语言表达等)问题,对于上课中存在的实质问题(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则避而不谈,这样“所谓不敢揭短”的评课方式,其实对于上课和听课的教师都是不利的,因此这种“评课氛围保守的状况”是应该特别值得重视的,必须加以尽快和彻底的改变,否则会大大地阻碍教师业务水平的总体提高。
  1.5 教研组长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
  
  2 提升教研组合力,解决低效或无效性的对策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是深化教学改革第一线,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建成一个富有凝聚力、创新力的教研组是校长的职责,要充分发挥在教研组“同伴互助”中的领导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工作方略和机制保障,引领教研组打造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建设互助合作的教研团队,创设互助合作的教研平台,完善互助合作的教研机制。我认为文化引领、建设团队、搭建平台、机制保障是体现校长在教研组“同伴互助”领导力的四个重要方面,在校本研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应该引起我们校长的高度关注。
  2.1 学校领导要抓教师思想工作,又要抓基本功,统一认识,消除懈怠心态
  从组织机构、人员进出、信息交流,硬件配置等列入议事议程,注意学科综合平衡,特别应筑巢引风,以事业留人,以感情流人,创设优良的成材环境,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名师工程、导师工程,争取人尽其才,充分发掘个人潜能,千方百计让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我校能重新崛起,教学与科研再上新台阶,加强教研组建设无疑功不可没。
   2.2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此无论是教研组长,还是教研组的组员,都应该主动、深入地进行教研活动,以改变“实际工作中教研组活动‘教’得多而‘研’少,教研活动浮于表面化”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研究者的身份和心态,置身于教学过程当中,以研究者的视角和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在研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不断地增长知识、增长思考力和感悟力;不断地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来论证自己总结的新观点、新见解;不断地在实践中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新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主动做好教学经验的收集、整理和提炼工作,以便使经验成为能够为大家借鉴的法宝,从而通过大家的教研活动来促进教研组全体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2.3 打造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
  要使得教研组同伴合作能达到自觉自愿,没有浓厚的文化滋养是不可能长久的。校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让老师认识到合作共享是自身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要求。我校把“敬业、乐业、专业”作为自觉的追求;倡导合作进取、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倡导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形成“和而不同”的学术文化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教研、培训的互助合作共同体,把学校建设成为“德润人和,文昌人贤”的精神家园。提倡想好了就做、在做中改进的务实求真精神,形成备课即研究,教学即实践、活动即交流、引领即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教研方式。旗帜鲜明地反对坐而论道,反对浮躁不实、浮华虚假。
  精心打造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优化了学校教研环境和氛围,促进了教师关系和谐、互助合作、资源共享、经验互补、共同成长。建设互助合作的教研团队。要实施有效的“同伴互助”,首先要建立一支有共同目标、共同任务、共同价值取向的教研团队,这些团队有些是紧密的、有些是松散的,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集中的、有些是弥散的。校长要根据教研组的工作定位、学校的工作重点、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抓住时机,建立互助团队。日本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上下一致埋头苦干,尽量减少内耗。其实教研组好象一个体育竞赛代表队,有内部、外部的竞争与开放。俗话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教学上进行比、学、赶、帮、超,青年教师当然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但中年人也要加强合作,交流经验,边教边学,广泛地讨教取经,甘拜下风。人人在备课、听课、评卷等方面加强信任与沟通。做到看住自己的“门”,走进别人的“门”。另外利用全组协作建立各种资料库,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2.4 创设互助合作的教研平台
  所谓互助合作平台,就是要提供老师们“同伴互助”的时间、空间和机会,校长要积极创设。我们学校着重在老师们的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实践、展示六方面平台建设上下了功夫。另外,我们还积极开展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说课交流、教学比武、课件与网页制作、教师基本功评比等活动,为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我校要十分重视完善教研组互助合作的制度,注重“三抓”,扎扎实实地提高教研组互助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抓规范,如实施以说课为主要形式的集体备课制时,要求做到“五备”“五统”。“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五统”: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测试。二是抓重点,如高三年级复习,重在抓三个阶段:知识系统复习的整合阶段、专题复习的巩固提高阶段、迎接高考的冲刺阶段,要求教师合作分工,围绕各个阶段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突出重点,抓住要点,科学设计教学结构、环节、教法、学法以及板书,共建共享。三是抓常态,如集体说课必须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三公开”。(资料公开、信息公开、佳题公开)定时和平时有机结合。
  完善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是构建强有力的名师发展支持系统。包括提供专家支持,实行专业引领、导师带教,建立专家视学制度;提供校本培训、外出学习取经、高层次学历进修、出国培训等综合素质培训支持;提供学术津贴、科研经费、进修培训费用、教师出版专著津贴等经费支持。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特级教师、各级各类“名校长”“名导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教育教学能手”的评选。
  2.5 提升教研组长的基本素质
  教研组长首先要具备一位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优秀学科教师是教师成为教研组长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教研组长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并能引领组内教师的基本条件。其次是具备较强的服务、组织、沟通和协调的素质。教研组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既有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教师,又有特级、高级、中级、初级不同职称的教师,同时可能还有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等各类担任学校管理工作的教师,把所有人都集中在一个教研组的建设目标上,需要教研组长具备相当的组织素质。从协调这一层面来看,教研组长要协调好本学科内各备课组间的工作,要协调好与学校内各年级组的工作,要协调好和学校其他学科教研组长间的关系,从而保证教研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再次是具备熟知学科教研组建设基本规律的素质。学科教研组建设基本规律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学科教师成长的规律,从职初教师的培养,经验教师的发展,到专家型教师的作用发挥,让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成长重点,形成互动互惠的学习共同体;二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从用教材教,到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案、学案、讲义,到最终形成学校的学科校本课程,这需要教研组长精心组织和长期培育;三是学校优势学科形成的规律,学校优势学科的形成,要有一个稳定、积累、优化的过程,要有一套本组成员认可的富有活力的教研组工作体制和机制,要有组内的领军人物和稳定的学科教学质量。四是要具备较强的研究素质。在学科教研组建设中,教研组长要善于分析、归纳、总结教研组建设的问题、经验和规律,要不失时机地对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并以课例或课题的形式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讨论和研究。五是具备比较强的课程改革的素质。作为学科教研组长,应该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引领:一是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让组内的教师统一思想,教师再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了,而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改善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二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让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上有效落实,让过程和方法在课堂上更合理和科学,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中真正体现,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两纲”教育的引领,“两纲”在课堂内的渗透应是无缝、无痕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感悟到生命教育的意义,体会到国家意识的重要,文化认同的要求,公民人格的尊严。这些都需要教研组长带头实践。
  2.6 考核评价和提高待遇是重要手段
  我校把“协同作用、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等互助合作的指标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捆绑式”对学科和班级的教学业绩进行考核,改变教师工作各自为政,学科教学存在壁垒等现象;赋予教研组长对教学业务的行政指挥权、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权和教师的评价权,突出教研组长在”同伴互助”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校长还要努力完善学校设施设备,为互助合作的教研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组建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互助合作的教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要积极投身科研,先应消除科研的神秘和畏难心理,善于借鉴和总结,以科研带动教学。然后做学问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要勤阅读、勤思考、勤交流还要勤积累,同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教学相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想方设法多听课,多评课,发挥“联姻”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
  
  3 结语
  在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教研组将会担负更重大的任务,因此每一位教研组的组员应该勤于反思,真诚合作,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并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课程的步步深入以及教师业务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和职业愉悦才能真正提高和实现。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学论.第一卷/裴娣娜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走向高效能的教学/钟海青,戚业国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出版社,2004.9
  3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陈旭远主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4 学校发展自我诊断/季苹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5 学校管理诊断/季苹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
  6 新课程与学校发展/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7 新编教育学教程/叶澜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0(1999.7重印)
其他文献
1 知识梳理    诗歌作品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即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景”,即写景诗中的自然景象;“物”,即咏物诗中的物象。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本身的形象和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
期刊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其原因就在于写作思路枯涩,感到无话可说,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如何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想写    作文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实事求是的表达出来,改变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的陋习。“人如其文”,只要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敢于表达与众不同的观
期刊
【内容摘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农村的美丽自然风光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语文教师的写作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 阅读;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
期刊
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语文作为教育的支柱性课程,除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独立性与正确的思维判断性。下面浅谈这两方面的认识:    1 语文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丰富的情感态度    曾听说一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一篇以“感动”或“感激”为话题的作文,结果很多学生写得很差。与学生交流
期刊
考点透视:  近年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仅限于常见虚词及其一般用法。2007年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仍是重点考查《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虚词,主要集中在“之”、“以”、“因”、“乃”、“且”、“为”、“于”等常用文言虚词。考查题型集中为两种:(1)提供例句,从选项中选取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判断、选择在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的异同。总之,就是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一般用法。既然这
期刊
不少教师下课后常埋怨学生不重视语文,不专心听语文课,上课不是走神,就是偷看其他书,偷做其他作业,课堂气氛不活跃;埋怨学生作文能力太弱,记叙文写不具体,不生动,议论文思路展不开,议论肤浅,说明文则说而无序,不会运用说明方法;考试起来阅读理解简答题表达不清。总之怨都怨学生。据笔者自己的经验,笔者觉得教师教后也要多自我反思。  首先要反思自己课备得怎么样。教案是通过自己刻苦钻研的内化物,还是轻易照抄照
期刊
阅读教学的作用是广泛而巨大的,而读与写的结合,意味着对语文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整体提高,意味着对读写分离的两张皮式的教学的彻底改造。对写作而言,阅读文本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典型的、可摹仿的范例,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学习、借鉴具体可行的方法、技巧和构思,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样,读与写便成了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通过阅读,学习写作的技巧;通过写作,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期刊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同时,他还说“读者必须把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品位的重要性。例如《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似乎”表示“我”不能完全肯定孔乙己的死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必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纵观我国的教育,中小学阶段有12年,语文课大约3000课时。由于过去“讲课讲透”框框束缚,造成学生阅读量不够,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太少,必然影响学生的表达,造成语文教学“三少一多”(即识字量少,阅读量少,写作量少,练习册多),其主要原因是“读少了”。据此,笔者认为,采用“六段主动式”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堵住烦琐分析的老路,打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