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展现魅力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i678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常规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它丰富的图文声像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师生获得大量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能力……在此,我仅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我对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美的图像与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下载大量图片,展现了学生无法亲临观察的景象。如教《荷塘月色》这课,通过多媒体教师把学生带到风景如画的荷塘中,欣赏朱自清笔下的密密层层的荷叶和姿态各异的荷花。这样就形象地突出了景物特征,强化了感知。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的教师过分地追求感官刺激,滥用图像,把与课文无关的大量图像都展示给学生,甚至每一张幻灯片的底色都用很多与课文无关的图像去填充,以致图像设计花哨,声音与课文脱节。学生被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动画所吸引而忽略了对问题、知识的思考,消化和吸收,从而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运用图像,使图像为理解课文丰富想象服务,让学生的想象由模糊变得具体,由肤浅变得形象,由简单变得复杂,从而克服老师口头讲解的抽象性和片段性,给学生以直观、整体的感知,使学生原来的想象得到补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多变的课堂与固定的程式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往往要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而这些多媒体课件又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出来。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的过程则是千变万化的,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往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理解情况,发挥教学的机智,随时对预先设计好的课堂程序进行灵活的调整,而不是按照固定的程序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要成为利用课件的主人,而不是被课件牵着鼻子走的奴隶,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和学生要创造性地利用课件。当然,这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这就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对课件的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断学习网络技术的新知识。
  三、快速的闪现和慢速的记录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他们的见识,往往会添加大量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这样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增加了课堂容量。可这些素材在学生脑子中一闪而过并不能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一些课本的重、难点学生也记不住。我在听课时也发现不少这样的现象:老师在电脑动画或音乐的配合下娓娓道来,学生则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而一节课下来什么笔记也没有。有的教师在边展示字幕边讲解的同时,学生却像小鸡啄米似的记个不停,结果要么没记上,要么残缺不全,而学生在匆匆做笔记时又未能把老师讲解的知识弄明白,真是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因此,语文老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就不能一味地求多、求快,一定要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让网络发挥最大的优势。
  四、人际交流与人机交流
  现代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操作上,过分关注人机交流而忽略了人际交流。教师和学生都各自忙于与计算机打交道,很多师生之间的非常有效的当面交流都变成了人机交流的方式,这就损耗了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信息。
  在网络教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应擦亮双眼,运用大脑,学会辨别,灵活运用网络教育功能,在充分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展示自我的个性魅力!
其他文献
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是高考的一大难点。一方面是这些诗歌离考生太遥远,时空背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今人很难用今天的眼光和观点来分析评价古人;另一方面是古代诗歌语言凝练,表情达意极为丰富,意象、典故等的大量使用也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那么,怎样来突破古代诗歌阅读的这一“瓶颈”呢?  鉴赏一首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一、写了什么  这是针对考生理解把握诗歌内容
期刊
一、光辉长照后人心——殉难者的艺术丰碑  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悼念亡妻追思亡友的词,此词最初载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院》。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词一起句,诗人用两个“失”字,沉痛之情及至深的怀念油然而生。虽看上去平谈,但读来令人悲伤不已。取其姓杨柳,这偶合的姓氏,非常亲切自然地引出第二句。第二句的“杨柳”堪称天造地设,奇妙异常,而
期刊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的至理名言,我认为初四的复习完全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温故”是复习原来的已经学会的知识,所以可以由学生“先学”;“知新”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应该由老师“后教”。  如何在复习中坚持贯彻“先学后教”,下面就初四复习中的重头文言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做具体的阐释:  第一阶段  本人认为,对于文言文复习学生自己有能力将最基础的东西学好,“先学”应该学什么呢?其
期刊
审视高考,学生们在语文阅读题上叹息不止;日常课堂教学上,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也不尽人意。追根溯源,教师知道乏力是其中的一个中原因。而教师知道乏力的主要原是对经典阅读的认识不够。钻研不透和对学生的阅读知道不到位。因此,要想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必须提高对经典阅读的认识,潜心研究,积累广博的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知道。  首先,教师要提高对经典阅读的认识,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看待经典阅读。北大
期刊
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了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成绩高低决定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成败。但是在如今的高中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写的”现状。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师引导不得法,导致学生对写作没情趣。《课程标准》在写作这一项中是这样要求的:“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
期刊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学生写作只有注重多方面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下笔有神。  一、积累词汇  从课本中积累。每一篇课文中总会出现一些新的词句、片段。教学时,我采用“三步曲”让学生进行积累:(1)课前,充分预习,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片段画下来,自由品读、体会;(2)课内,师生互动,讨论交流,加深对优美词句、片段的理解;
期刊
现代教育中,作为教师应该在思想上树立平等的观念,在平等的前提下开展家校合作,以“首席”的意识主动地通过各种沟通手段和家长交流学生在校情况,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在交往互动中进一步端正教育观念,打造孩子们喜欢的班级,让孩子们在班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设多条有效沟通的渠道  老师和家长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合作,首先需要有能够快捷地沟通交流的渠道,这样才能使获得的学生信息最大化,最快捷化,所以我们
期刊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初中生对写作兴趣不浓,其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作文语言功底薄弱,词不达意,结构不完整,中心不突出,地方口语严重。布置作文学生就头痛,“又要写作文了!不会写啊!老师?”然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三多,即指导学生写作之前培养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观察。这样,学生就不
期刊
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和凉爽的秋风,跟大文学家苏轼一起共度中秋佳节别有一番滋味。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去实践教育创新,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在进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教学时,我在充分挖掘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精心制作课件大胆创新授课方式,教学效果比平时想象的还要好,整节课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视、读、听、说、写的综合能力。  首先,在课前,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充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效果如何,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再到善于参与,把语文学好呢?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