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國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要发挥好行业企业作用,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到 2020 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要超过一半”。中职院校急需大批业务精湛、技术过硬、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教练型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无疑成为中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
  关键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升级产业结构,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过度的重要转型期。我们急需一批专业素养过硬、综合素养达标的优秀人才,因此,国家需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旨在为国家输送应用性人才,其集生产、管理、建设及服务为一体[1]。社会的转型需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这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旨在通过传授学生职业技能以适应相应工作岗位。但如果教师缺乏岗位工作经验,就很难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所以,中职学校很有必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队伍。
  同时,西方国家有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案例已经向我们证明教师的质量对职业教育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2]。建设一支懂文化、精技能、善实践的高质量“双师型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要求我们要建设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又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的师资队伍。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及发展新阶段,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善中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成为很多中职院校管理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问题剖析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及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从数量上看,大多数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 30%左右,远远低于教育部对于建设“双师型”队伍所要求的 50%。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如学校编制指数、待遇等各种条件约束使得招聘到懂理论、精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难度加大;另一个方面,学校没有完善的内部培养体系,是很多想要转型的教师得不到机会转型成为“双师型”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共建主体认识不足
  教师在学校教育里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质量。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实际上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不够全面,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观念相对落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存在重文化、轻技能的误区,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技能锻炼;2.教师缺乏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的积极态度。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成为及技能与理论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然而部分教师安于对自己现阶段的本职专业的适应,反感甚至拒绝学习新的专业领域相关知识,更何谈深入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这降低了学生的培养标准,不利于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3]。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共建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普遍存在部分教师队伍建设受不到足够的重视度。缺乏明确的校企合作制度和方案,产教融合只停留在形式上,并未落到实处。学校将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简单的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几个月的顶岗实习,教师跟岗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导致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大甚至毫不相关,跟岗管理教师多数也并非专业教师,而且跟岗管理教师多是在行政层面上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很少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技能学习和锻炼。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实习与专业联系性不大,这直接导致了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成效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完善的校企合作共建制度,和完整的校企合作机制,导致学生和跟岗老师的角色没有明确定位,校企合作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共建基础不够扎实
  从笔者工作实际来看,大多数中职院校缺乏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校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不够
  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然而当前大对数中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中遇到一定的困难。首先,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其通过校企合作获取的经济利益并不高,这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兴趣减弱;其次,学校服务校企合作的基础服务能力较弱。学校服务企业基础能力不够、学生参与校合作积极性不高、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达不到盈利目的、从而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意向不高,种种原因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有效达成。
  2.企业缺乏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认识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多的依赖政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来自于企业的帮助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意识到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是离不开企业的支持。
  当前我国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因为企业归根结底,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如果校企合作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企业就会终止合作。更有企业把学校看作是随时可以通过政府调遣到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紧缺的时候,通过政府命令等形式,和职业院校达成暂时性合作,一旦完成自己的目的,就立刻终止与学校的合作。这样也对职业院校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了巨大考验。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共建中政府职能缺失
  有效促进校企合作顺利达成,政府的“宏观调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校企合作中,政府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有效职能。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前政府并未出台相关法规法规来明确企业和校方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这导致企业和校方在合作中产生分歧时,没有可以依据的具体条款;二是政府目前在校企合作上没有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校企合作,这导致校方和企业在达成合作的过程中,项目因各部门衔接不当搁置,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没有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协调,导致校企合作无法长期持续稳健发展[4]。   三、建议与对策
  (一)增强学校管理者合作共建的主体意识
  首先学校管理部门要认识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去,教师深入到企业中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还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加强联系和交流,有利于建立起稳固的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教师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积极做好后勤保障,为教师深入企业参加实践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为教师寻求深入企业锻炼的机会。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建设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顺利推进校企合作,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而当前,中职院校并没有成熟的校企合作制度,要想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学校兼职教师聘用制度。从笔者工作实际来看,当前一些中职院校并没有完善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只有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从而学校达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
  2.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给有条件的兼职教师提供职称评聘的有利条件。如果企业到校任教的兼职教师考取了参加职称评定的相关证书,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准许其参与职称评聘考试,鼓励教师们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3.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当前中职院校中并没有明确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这使得教师对“双师型”概念模糊,转型积极性不高。所以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双师型”认定标准,对于专业教师而言要具备基本的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取得任职资格等级证书,或在企业工作或实践两年,且参与三个月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等[5]。
  (三)搭建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资源库
  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企业建立三项资源库:一是企业资源库,即有意愿与学校达成校企合作的企业名录,相关部门应当录入资源库,供需要时方便调取数据;二是专家资源库,即企业中的技术能手的相关信息应该录入系统备用;三是“双师型”教师资源库,即已经认定为双师型的教师或者愿意通过进入企业培训转型为“双师型”的教师。
  (四)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共建中的引领作用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必不可少。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应该充分明确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整合企业资源,对学校与企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给予明确的划分。在校企合作中进行协调统筹,由原本的校企合作,变为政府、企业及学校之间的互动。政府参与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四、结语
  校企合作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学校、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紧密合作,团结一致,构建成熟的“校企合作”体系,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职业教育更快更好更稳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云. 重庆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西南大学,2007.
  [2]邓惠明.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四川師范大学, 2013.
  [3]张伟. 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08, 18(3):123-125.
  [4]郑晓梅.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 2005(1):10-12.
  [5]娄萧萧.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以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谭韩,女,1990年8月,硕士研究生学历,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歌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表现方式,它不仅有音乐,更是结合了人们的情感和语言,是一种高雅的表现形式。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作品内容,来抒发自己不同的情感,也能够在音乐当中与听众进行情感的交流。情感在歌唱中情感至关重要,没有情感的歌曲就是一桩枯树,没有任何生命力和感染力。在歌唱当中,声音的高低起伏以及情感搭载密不可分,声音是情感的载体,也是歌唱中的灵魂。因此,在歌唱艺术当中,声音与情感需要
期刊
摘要: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提高了精神文化需求,这对文艺发展提出了要求。艺术管理作为艺术与市场的中间桥梁,对艺术的生产效率,艺术消费者的鉴赏水平,人民的文化素质都有所帮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也有所推动。因此艺术管理者在新时代艺术发展中要清晰其所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关键词:新时代;艺术管理;使命;担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有了更高的追求,对于艺术鉴赏能力也在不断
期刊
摘要:亦史亦经的《春秋》一书对中国古代叙事传统有深刻的启发与深远的影响,在《春秋》一书中,孔子直书其事,微言大义而褒贬自现,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叙述模式,被后世史家尊为圭臬,“春秋笔法”作为一种文化底蕴丰富的叙事手法,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之集大成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在叙事方面,对“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有所继承创新,本文
期刊
摘要:在当代中国艺术寻求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敦煌艺术作为传统艺术的文脉之一,以敦煌艺术为起点,重新激活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从“敦煌画派”中展望艺术的新发展,为传统艺术增添新活力。  关键词:敦煌画派 传统艺术 当代价值  一.敦煌画派  “敦煌画派”建立在敦煌石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包含了石窟壁画、建筑、彩塑、装饰纹样等悠久的传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了有序的、鲜明的发展体系,
期刊
摘要:职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实施职业教育有两个主体,学校和企业缺一不可。文章就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为例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前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在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方面也有显著的价值,所以积极的发展职
期刊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1804-1857),俄罗斯乐派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出身于富裕的地主家庭,童年时期就对民间乐曲发生兴趣,从农奴乐师学习小提琴、钢琴,经常是农奴音乐会的座上客。格林卡是俄罗斯进步思想的表现者,他喜欢借用民间曲调进行创作,善于真实地体现俄罗斯人的形象和民族性格的优点。他曾说:“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变成曲子而已”。  格林卡创作了许多优美
期刊
摘要:了解限制中所谓的空间限制是编创者们在编创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空间限制”在舞蹈编创过程中的表现和其主要特征出发进行分析,论证空间限制的有效使用对舞蹈编创者的重要意义,以求得出舞蹈作品不在“限制”中被限制,而是不断突破“限制”的结论。  关键词:限制 空间限制 舞蹈编创  近年来,“限制”在舞蹈创作中似乎越来越常见,人云亦云,遂成为时髦。随着一代又一代舞蹈编创者的主动思考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为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阶段,国家进一步发展又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的需求,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之中,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努力、刻苦、肯钻研、肯扎根的技术性人才,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现阶段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进
期刊
摘要:贡布里希曾不止一次地告诫人们:“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在我看来,他意在提醒人们:不要试图去寻找所谓的“艺术”,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大写的“ART”,同时他也意在强调:艺术史是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历史,艺术乃艺术家创造之物。它们已经无法包容我们当下的“艺术”的概念。其实当下的艺术是一个无法定义之物,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这种变化中的“艺术”离不开艺术家的意识,不管艺术怎么变化,它
期刊
摘要:当代社会信息在不断产生爆炸,各种艺术都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又一春,那么作为肩负着传承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探索汉字艺术怎样能更好的发展弘扬是当下所要重点讨论的课题。本文通过从浅入深的分析方法,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认识了解、学习研究、应用发展与弘扬传承汉字艺术。  关键词:汉字艺术;传承;应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之悠久、思想之璀璨、文化之繁荣举世共睹。汉字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字体系,对于中国
期刊